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1946年北平美术家协会,右一为戴泽,右三为齐白石,左三为徐悲鸿

他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和忠实追随者,

颐和园《慈禧像》复制品的创作者,

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

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

执教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

培养过以靳尚谊、王沂东为代表的大批美术家。

一生坎坷, 历经抗战、新中国成立、

土改、抗美援朝、文革、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

艺术创作生涯长达近一个世纪。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自画像 》戴泽 纸本油画 1949年

他和爱人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堪比赵孟頫与管道升。

爱妻去世后,他用极深情的语言,

写下怀念亡妻的日记,

比起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的悼亡名句,

少了些肝肠寸断,却多了份平凡朴实。

他就是现今九十六岁高龄的当代著名画家戴泽,他的爱妻叫陈碧茵。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戴泽(1922—),四川云阳人,当代著名画家。1922年3月出生于日本京都本愿寺。同年随其父母回国。自幼喜爱绘画,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时期国内最高学府)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先生。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画家徐悲鸿》戴泽 布面油画 1978年

1946年毕业以后,戴泽随徐悲鸿北上来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助教,住在当时的教职工宿舍,成为了 一名“北漂”。在北平的日子里,快乐而艰苦。徐悲鸿之于戴泽,不仅是永志难忘的恩师,更是“油画民族化”艺术道路的引路人。在戴泽先生创作《马车》时,徐悲鸿先生曾亲自修改马腿部分。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马车 戴泽 布面油彩 113×127cm 1948年

在徐悲鸿先生去世后,戴泽负责整理徐悲鸿遗物,并参与徐悲鸿纪念馆的筹建。同年为举办 “徐悲鸿遗作展” ,肩负起修复徐悲鸿早年油画代表作《奚我后》的重任。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这只60多岁高龄的老画箱,上面的颜料已经结成厚厚的几层

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对戴泽的评价是“很勤奋,也能吃苦”,她也很喜欢戴泽的作品,当时的戴泽听说师母喜欢他的作品,非常欣慰——“师母要的画,不给钱我也得给画。”廖靖文深受感动,将那幅画挂在钢琴之上最显眼的位置。

1946年,戴泽在师母廖静文的介绍下结识了妻子陈碧茵。

《陈碧茵像》 戴泽 木板油画 1946年

陈碧茵(1918-2011),1946年,北平国立艺专毕业(师从叶浅予先生);1948年,国立艺专图案科任助理;1950年,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研究室助教;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室助教;1958年,北京工艺集团任工艺美术师直至退休。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1948 戴泽与陈碧茵 北平结婚照

在戴泽的日记中,他回忆了与妻子的相识:“认识老伴陈碧茵时,我当时已是教员,她是学生,我生在西南,她生在东北。”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徐悲鸿送戴泽 新婚贺词

这段师生恋情在徐悲鸿的撮合下终成正果。1948年8月,两人在北平喜结连理,徐悲鸿作为证婚人,在送戴泽的新婚贺词中将戴泽与陈碧茵比作赵孟頫与管道升,不仅点出了他们的师生关系,还赞颂了两人的夫唱妇随与恩爱有加。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我的家 》戴泽 木板油画1949年

自此之后,两人恩恩爱爱,扶老携幼,一路扶持闯过许多艰难困苦,幸福的生活一直延续到21世纪。晚年老太太身体多恙,但壮心不减,一直对戴先生照顾的无微不至。直到2012年,陈碧茵逝世。

妻子离世后,戴泽难掩伤心悲痛,写下大量怀念爱妻的日记,一起来感受下老艺术家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96岁的戴泽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的展厅中

2017年,95岁高龄的戴泽出版了一本很美的画册《花木集》,蓝紫色的鸢尾花寓意着爱意和吉祥,诗意而典雅;紫藤,承载着校园时代的回忆;水仙,仿佛隔着纸页透着淡淡的香气.......所有画册中的花卉既有东方的淡雅,又有西方的奔放。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珍珠梅 纸本彩墨 1962年作 38X40cm

1962年8月赴吉林浑江之岔沟,见此花满山开遍洁白可爱,名为王八捶子。返校后见校园亦有此花,环境不同,数年来竟然视而不见。人生,亦往往如此.....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山丹丹 纸本彩墨 1962年作 39X42cm

如果有人问我: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花儿?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答案:花开花落便是人生,我们爱花,只是因为花里有我们自己的世界......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百合 纸本彩墨 1984年作 90.5X68cm

初春的风和着淡淡的春的味道拂过脸颊,这生机勃勃的时节连心都会跟着空气跳跃甚至发芽。你看,她那细长的花蕊洁白如天鹅的脖颈,优美的曲线像极了少女的含羞的脸庞。仰望这样一幅画好像看到了画家的梦境和那梦境之后延续的美。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鸢尾花 纸本彩墨 1992年作 67X44cm

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是在大一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桌上满是我的口水。我告诉同桌韦启美,说自己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坐后排的李斛骂我白痴,叫我不要发白日梦了,好好听陈之佛先生讲课吧......那时,我们校长姓蒋,听说现在大家都叫他常凯申......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美院校园里的花 纸本彩墨 1993年作 68X34cm

这里是一九九三年的一些写生,地点是老美院U字楼中的花园,我住在四号楼中很挤。每日清晨写生一、两个小时,今翻出来看已相隔十六年矣。许多师友先后作古,老美院已荡然无存。许多青少年成就辉煌,中央美院越来越大。

——2009年7月3日戴泽记

念念不忘的师生恋,竟是戴泽的老师徐悲鸿撮合的

风信子 纸本水彩 2013年作 38.5X26cm

认识老伴陈碧茵(1918--2012)时,我当时已是教员,她是学生,我生在西南,她 生在东北。爱我,向着我,护着我,全心全意,直到永远。我们的家从无到有,都是她一手操持。家的一切东西皆她购置。我的衣服从里到外是她置办。吃的东西更是她制作,受到梁玉龙的称赞。我们的三子一女都健康成长,直到退休。与亲友们都和睦相处,没有发生矛盾。很多人都称她陈大姐。孙子们跟她比我还亲。感谢命运之神,我有了她。

红色风信子的花语:感谢你,让我感动的爱。

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描绘风信子的作品,花枝纤细地从叶丛中抽出,顶着花苞,宛如火红的流云。红色风信子的花语是——你的爱让我感动,感谢你。这盛开的花朵里,也许是戴泽先生对爱妻深切情感的诉说——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有一位春天一般美好的姑娘,带着全部的爱恋,风信子般的驻扎于内心最深处。

(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