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竟能決定高考成績?!老教師的回答讓人恍然大悟……

對於中考能不能決定高考成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高中班主任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考能不能決定高考成績,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情況下,中考成績好,高考成績應該不會差。

初中三年竟能決定高考成績?!老教師的回答讓人恍然大悟……

重點高中決定高考成績麼?

這是必須的!雖不是全部,應該是好的高中決定大多數學生,是大多數,畢竟教學條件師資能力學習環境和氛圍擺在那,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有的。

上海中考曾抽樣調查2015屆高考生的中考成績發現:

當年中考成績580分以下的考生,2015年高考很難逆襲考到綜評線,進入到復旦交大的提前批 。

580一般是一本率70%以上的重點中學的最低分數線,能進入這些學校,基本上還是身處高考競爭的第一集團,如果中考580也沒有,高中階段基本上就只能靠大投入的補習來勉力縮小師資和進度的差距了。

而當年中考580以上的考生,基本上進入的是相當不錯的高中,絕大部分順理成章進入不錯的大學。但有兩種學生例外:一種是中考運氣特別好,進入高中後開啟學渣模式;另一種則是高考運氣特別不好,三年辛苦毀於一旦(部分考生會考慮復讀)。

通過進入好高中來進入好大學,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這是因為有一句話叫:你身邊是一群什麼樣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有道理的,跟著一群牛娃玩耍,你敢說你不能潛移默化的也被染上牛娃的氣質?

中考體現的是基礎知識紮實程度

學習是個連鎖反應。一個階段的問題和漏洞,要積累、影響到下一階段。三四年級沒學好,五年級就會落後;小學沒學好,初中就會落後;初中沒學好,就會影響高中。

我們都看過百米賽跑,如果起跑沒做好,會干擾到之後的每一步,進而決定最後的勝敗。而且比賽級別越高,造成的影響越大。學習也一樣,小學積攢的問題,會在初中製造困難;初中的遺留問題,在高中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學習的過程,就像壘積木一樣。中間沒壘穩當,就要停下來,拆掉重新佈置。要是基礎沒打好,弄塌了,那就得重來。這樣一來,跟別人相比,你必然多消耗幾倍的時間和精力。

只不過,在校讀書的時間是固定的,從一年級到高三總共12年。而每年的內容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沒有空閒。進入初中,要想重新佈置你的“積木”,只有去延長自己的每一天、一月、一學期的有效學習時間,或者,延長整體的上學時間,比如:復讀一年。

同樣,如果初中沒學好,到高中趕超的困難很大。辦法還是一個:延長有效學習時間。只是做到的人太少,逆襲成功的都成了傳說。

所以導致了一個現象,中考成績和高考成績差不多。大多數學生的高考成績,其實在中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就決定了。

高中課程並不是徹底的從零開始,全部學新的,而是初中知識的“升級版”。所以大家並非站在同一起條跑線。每個人的出發點,取決於你中考所處的水平。升入高中,初中沒學好的人會發現:

同樣45分鐘一節課,自己吸收效率要比別人低。比如:“數列”題目中,會加入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老師不能把初中知識再重講一遍,否則高中的課3年是講不完的。所以要想跟的上,就得增加自己的“勞動量”,下課返工。這樣的情況不是偶爾,而是經常出現,在各科出現。

再者,課後同樣1小時,你做的題要比別人少。反過來說,同樣題量的作業,你用的時間要比別人多。因為,你的基礎計算能力就比別人差。對於計算量比較大的、複雜的乘除加減、通分約分、變號去括號等,技巧和速度在初中就沒有達到高水平,甚至屢屢出錯,到了高中,這些問題不會憑空消失,還是會冒出來。

別小看這些細碎的東西。就是這些細節,長時間積累,在各門課的學習上,就會放大。別人一道題如果5分鐘完成,你速度慢、加上出錯返工,少也得10分鐘。別人一小時,你兩小時。按這個比例,那麼別人高中三年讀完,你六年?按兩倍時間算還是少的,因為我們並沒有考慮思維或反應速度的差距(這也是“底子”決定的)。

別人是帶著“初速度”學習的,就像一個本身就快速前行的賽車。遇到的空氣阻力增加了一點,只要耗一兒點油,就可以克服。而你的大腦中還有初中沒解決的“bug”,原始的速度就不快,學習中遇到阻力,就得時不時分心,去把車子從各種泥坑裡拉出來,所付出的“油耗”就要比人高。

這個“油耗”就是時間、精力、辛苦和堅持不放棄。有的人高一滿懷雄心壯志,想大幹一番,但是,面對這些日復一日的小挫折,是那麼容易堅持下來的嗎?那得很大的毅力。

反之,如果別人休閒你也休閒,別人週末你也週末,別人放假你也放假,那麼你掌握好高中的知識,三年時間還是遠遠不夠。

這麼說,不等於小學沒學好,初中的努力就無意義了;也不等於中考沒考好,高中就別努力了。想象並不會使你進步,唯有付出,才是解決之道。代價是,超過別人兩倍三倍、甚至多倍的努力。然後,你就能彌補自己落下的,趕上別人。如果想進一步超越,那麼繼續加倍努力。

有人說,你只強調多花時間,太片面,效率高就行!但是,在任何領域,效率高的前提是:熟練。沒有熟練,計算磕磕巴巴,還談什麼學習效率?先把有效學習時間花上去,把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拿下,再去提升效率吧,否則都是空談。如果平時不練基本功,到考場就有高效率的話,那中國乒乓球隊平時就不用練了,該玩去玩,直接參加奧運會不好嗎。

所以夢想先上高中,到時候好好學習就可以,那是低估了即將遇到的困難。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績,在初中就必須把底子打好。

中考高考,這就是考察人的知識水平的一種規則,至少目前為止,我認為是最科學的規則,沒有之一。初中學習的目標,當然是中考,你應當為了這場“應試”戰爭,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同時初中學習,又不僅僅是為了中考,它還會決定你幾年後的高中學習,最終決定你的高考,進而影響你的——人生。

中考高考都要靠自己努力

事物的發展都是相對的,不能將中考成績和高考成績絕對等同起來。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中考成績並不突出,但是到了高中,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比較理想學校。這個開竅特別在男生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

相反,有些初中成績不錯的學生,到了高中後,由於環境、心理等條件的變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不要將二者絕對的等同起來。相信自己,願你取得理想的成績。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