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肥城市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盤活村集體經濟,今年全面消除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

泰安肥城市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盤活村集體經濟,今年全面消除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有專家指出:“只有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如今,這一觀點正在肥城市上演著生動實踐,肥城市圍繞鄉村振興,不斷加強農村黨支部建設,大力引進企業產業,開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區域融合、產業振興的特色之路,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村級發展更加均衡。

產業振興再拉動,村落變城大換血

肥城市前興隆村位於肥城市湖屯鎮東南部,不靠廠、不臨礦,無區位優勢,是一個純農業村。“土屋子、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曾是這個歷史欠賬300多萬元村子的真實寫照。

前興隆村的黨支部書記賈愛雲向記者介紹了前興隆村的發展歷程,她說,“2010年,我們抓住了全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的契機,果斷搬遷建社區,騰空土地370多畝,不僅得到了4200多萬元政府補貼,復墾出來的土地還可以為集體增收提供長期保證。我們利用土地優勢接著引進浙江滕頭園林,建起了兩千畝的苗木花卉基地,土地流轉了,勞動力解放了,我們又陸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以地入股,實現‘人人入股、戶戶分紅’,前興隆村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賈愛雲的話語中透露著自豪與堅定。

泰安肥城市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盤活村集體經濟,今年全面消除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

2015年,前興隆村引進了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舊村搬遷騰空的土地上,建設高標準鋼架大棚,發展光伏農業。賈愛雲說:“‘棚頂發電、棚下種植、農光互補’,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資源,園內黑木耳、北蟲草、茶樹菇、蘆筍、薄荷、紫蘇等作物一應俱全,滿足了特色農業的發展要求。”產業園建有智能溫控展示館和130個光伏農業科技大棚,設立創客服務中心,目前已有22個創業項目進駐。“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藉助湖屯特有的陶山資源,利用園林苗木花卉、光伏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讓興隆村更興隆。”賈愛雲擲地有聲地說道。

如今的前興隆村由弱變強,由窮到富,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實現了讓群眾居住在社區、工作在園區“兩區同建”,居住環境、經濟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該村集體收入達到了330多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多元,比6年前翻了兩三翻。

記者瞭解到,肥城市將農業產業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之基,立足本地實際,激活資源要素,培強主導產業,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目前,肥城市延伸發展“農業+旅遊”產業的村達到61個,年收益1205萬元,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5家,年銷售收入172.1億元,吸引61%的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67%。帶動各類農產品生產基地80餘萬畝,其中7家規模以上有機蔬菜龍頭企業帶動蔬菜基地面積近5.2萬畝,帶動了89個村級加工點、2.1萬戶農戶打工就業。全市160餘家桃木加工企業,2017年產值20億元,帶動了52個村集體年增收600餘萬元。

市鎮村三級聯動,堅定不移清“三資”

2018年,肥城市突出“提質擴面”,深化提升新一輪高水平村居集體經濟壯大行動,聚集薄弱村快速有效轉化提升,在全市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農村“三資”清理集中行動。市委認為,通過藉助“掃黑除惡”大勢,開展農村“三資”集中清理,有助於消除黑惡霸痞勢力滋生蔓延的土壤,抓住村級“三資”管理的薄弱點,扭住村級增收的牛鼻子,從而找到農村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軟弱渙散村整頓的突破口。

泰安肥城市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盤活村集體經濟,今年全面消除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

肥城市王莊鎮王場村是個純山區村,共145戶、440人,耕地面積1030畝,黨員24名,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3萬元。前幾年,該村區位差、底子薄,班子發展慾望不強烈,特別是村級“三資”管理混亂,集體可利用資源少,村級增收乏力,黨員群眾反映強烈。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農村“三資”清理集中行動開展以來,王場村借勢而為,鎮工作專班“親自操刀”,清底子、算細賬、定路子,趟出了一條清理“三資”夯基礎、用活資源促增收的偏遠山區村轉化提升路子。

通過“三資”清理,王場村“兩委”班子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列出了集體增收“明細賬”:238畝機動地分包到戶,年可增收7.14萬元,目前已收4.5萬元;5眼機井,已收回4眼並由村集體管理,年可增收1.3萬元;125畝荒山、養殖場、櫻桃市場對外租賃,年可增收3.6萬元;櫻桃大棚項目村集體年分紅0.7萬元。在用足用好“三資”的基礎上,今年村集體計劃流轉土地100畝,年可增收1萬元。今後,王場村每年可穩定增收13萬元,步入發展正軌。

肥城市組織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理三資,抓住了村級三資管理的薄弱點,狠狠打在了黑惡霸痞勢力的要害處,扭住了村級增收的牛鼻子,找到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軟弱渙散村整頓的突破口,找準了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基層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清理,第一批14個啟動村共清理合同851份,清理出機動地、“四荒“3071畝,房前屋后土地148.32畝,廠房、院落20895平方米,機井17眼,通過發包、自主經營增加村集體收入159.43萬元,村均11.39萬元。三資清理進展順利、成效明顯,村集體收入高了,村風民風也更正了。

鄉村振興再創新路,聯合黨委譜就新篇

老城街道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呈現“兩極分化“態勢,為了實現優勢互補、強弱互扶,解決各村發揮發展不平衡問題,老城街道探索推廣出以“黨建聯合引領、產業融合幫扶、服務共同提升、多方共同參與”的聯合黨委發展模式,實現雙方受益、良性循環。

“東關居村富,但是缺資源,張花、田花等村土地資源很豐富,但卻很落後,因此想到了這個路子。”老城街道組織委員李杭說。在聯合黨委辦公室,李杭又詳細介紹了聯合黨委的主要經驗和做法,首先是在組織上聯建,由東關居支部書記任黨委書記,其他村支部書記任成員,黨建引領,抱團發展,政經分離,使村集體經濟逐步邁入“快車道”。其次在項目上聯建,定好調子,把準村級發展建設主方向,基本形成了“林果、茶葉、蓮藕、中草藥和生態養殖”5個特色產業,逐步打造鄉村主題旅遊,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效益“三生共贏“。最後是機制聯建,構建了縱橫聯動協同的長效機制,縱上,架構黨工委——聯合黨委——村居黨支部三級體系,聯合黨委定調子、定盤子、定路子、定法子,黨支部負責抓好本村發展,落實發展思路。橫上,基層黨建和工作開展“同頻共振”,實現一盤棋發展。

截至目前,通過聯合黨委,7個村共配置集體經濟項目23個,其中扶貧項目7個,河口張花等村集體收入均實現28%的年增長,128名貧困戶一舉實現全部脫貧,110名勞動力通過務工年增長收入7000元以上,“足不出村“便可增收致富。

泰安肥城市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盤活村集體經濟,今年全面消除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

看著一望無際的茶園大棚,以及遠處朦朧的成片的光伏發電板,誠然一副大產業園的繁華景象,李杭說:“我們下一步對準項目,由聯合黨委牽頭,集中流轉紅五、河口等5個村1萬畝土地,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種植富硒地瓜等新興有機農產品,推廣發展訂單農業;同時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中心、倉儲物流配套中心等項目,實現由從單一生產向體系經營拓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肥城市將牢記“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築牢鄉村振興根基,讓肥城市農村農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張中乾 見習記者 殷春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