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春捂秋凍” 正確的春捂方式你get到了嗎?

杭州網綜合

每到春天總會聽到老人們說“春捂秋凍,到老沒病”“捂春晾秋”等一些俗語,年輕人們總是不以為然,認為不要緊。到底要不要“捂春”呢?

春悟有道理

在冬天的時候,大家都穿得比較多,北方家裡也比較暖和,那麼人體對溫度的調節功能就會下降。從中醫講,冬天是主收藏的,陽氣過冬了冬眠了,春天的時候春氣開始生髮,但是在初春的時候陽氣並沒有上漲得很旺盛,護衛的功能還沒有表現出來,過早地減退衣服確實會引發疾病。

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又是萬病之源,它可以導致心臟病、腦血管病復發。另外還有比如說最常見的關節病、胃腸道疾病、女性的痛經等等,都和這個春天受寒有關。

“捂”多久?

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則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何時“捂”?

一般而言,氣溫15℃是一個臨界溫度,當氣溫低於15℃時要繼續“捂”,當氣溫高於15℃時,則可以考慮減一點衣服。

從自我感覺方面來說,如果“捂”著的時候不出現口乾咽燥、冒汗等,即便氣溫達到或高於15℃,亦不必急於減衣物。如果感覺“捂”出了汗,即便氣溫未達到15℃,亦應考慮減衣物。春天乍暖還寒,冷空氣經常來襲,當天氣預報晝夜溫差超過7~10℃,或冷空氣來臨前一到兩天亦要注意“捂”。

怎麼“捂”?

春季穿著應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頭、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兩頭,照顧好頭頸和雙腳。

另外飲食應注意少吃辛辣的、油炸的食品,儘量多食用溫潤滋陰、清熱的食物。宜早睡早起,規律作息,適當鍛鍊身體,增強自身適應能力和抵抗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