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守规则的人注定走不远,如何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流泪谷


爱+规则=成就;爱-规则=溺爱。

所以我们说,一手是爱,一手是规则,才能够成就一个孩子。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设定规则呢?

其实,在孩子的行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情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体验,这是建立孩子安全感和价值感非常重要的部分。

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立规则的前提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感受到爱,他才愿意去遵守规则。

在《六A的力量》这本书中,接纳赞赏关爱时间是基础,而责任与权威才是上层建筑


秀说亲子教育


题主的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的规则,和孩子所进行的规则其实要分开看待,成人世界的规则更多是指社会间与人相处、法律法规,而孩子的规则,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原则,而不是一味的立规矩。下面我也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弗洛姆说过:“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我们家旺宝已经十六个月了,活动能力大大提升,家里到处爬,弄得衣服邋里邋遢,很喜欢翻抽屉,刨出东西到处扔,还喜欢玩水,pia pia pia地玩得停不下来,搞得卫生间地上和衣服湿漉漉,喜欢撕餐巾纸,自己抓饭吃,也弄得桌子地上到处是碎屑、饭渣.......

这样的“捣蛋”旺宝简直要把洁癖奶奶整爆炸,奶奶最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要动啦,我的小祖宗”、“老实点,听话”、“那个不要吃的啦”....然后把旺宝抱离他的“游乐场”或者夺走他手里嘴里的“小宝贝”,另一方面奶奶也是心疼,怕旺宝衣服湿了着凉,怕到处爬磕着碰着,虽然我们理解,但并不赞同。

妈妈爸爸在家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大部分时间到处都可以爬,我们会看护周全,抽屉可以翻,翻出来的”战利品“妈妈告诉你是什么东西,喜欢玩水没问题,弄湿了地板可以擦,弄湿的衣服可以换,宝宝没那么容易着凉,喜欢塞进嘴巴的东西,妈妈给你洗干净,吃饭也可以随便抓,吃进去的是本事,吃剩的交给爸爸吃,掉地上的爸爸收拾......总之我们不怕事前排查多事,不怕事后收拾麻烦。

婴幼儿时期,满足认知探索欲望,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发展自由意志和能力感比立规矩要重要的得多,所以我和爸爸都是放羊派,对这个阶段几乎没有规矩。

❶满足探索需求

宝宝需要探索,他们需要扩张自己的领地,提升自己的本事,即便是捣蛋的本事,探究世界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提供处处是约束和限制的环境,但又要求他们认识事物、掌握本领,宝宝做不到啊 。

❷保护幸福感

当内心的呼唤与父母的意志冲突时,宝宝会在困惑中内耗成长能量,父母的过度限制会降低宝宝的幸福感,“我想认识了解世界都不让我做,我怎么能快乐?”而幸福感绝对是人生最最最宝贵的生命营养,一个精神被压抑的人,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即便人生成就斐然,也一定是个可怜人。

❸增强能力感

事事安排好,处处设限制,剥夺能力感是培养奴性、自卑宝宝的好方法,只有让宝宝在宽松的环境里获得尊重,展现能力才能增强自信,尊重他们的选择,在不触及危险和道德的情况下,小到选择今天穿的衣服,大到未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为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力。

❹发展自由意志

宝宝要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独立个体,自由是基本的人权,他们不是被我们豢养,并等待驯化的马戏团猴子,他们有表达自己需求,满足自己意志的权利,一个自由意志被严苛家法扼杀的孩子如何用宽容和变通的方法面对世界呢?

❺自由是自律的基础

他律的孩子长期被监管,对自由渴望强烈,一旦脱离监管就会加倍弥补自己,根本没有自律生长的空间,蒙台梭利也说: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没有体验过自由的人,很难发展出稳定持久的自觉。

❻建立亲密感

几乎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没有太多的教条和琐碎的管制,无论对伴侣还是孩子,允许他们遵从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因为他们做的不够好而苛责,才能建立亲密的沟通基础。尤其宝宝更是“势利”,谁给他更多自由,就跟谁亲,这并不是一味讨好溺爱,而是共情的基础,一个总是对你板脸责骂的人说的就是规矩,而不是道理。

思维极端者估计已经等着喷我了,“怎么能不管呢,这不就是溺爱吗?太不负责了”,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正如《婴儿的大脑规则》作者约翰·梅迪纳博士所言,“从来没有什么溺爱,只有用错了方法的爱”,我愿意相信大部分父母一定是对孩子有着毫无保留的爱的,但是爱不是一头热就行,治愈疾病的不是医生对病人的爱,而是过硬的医术,教育也如一样。

自由从来不是不管,不意味着纵容所有不良行为,但是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或者做得不够到位,更无须因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

自由不是无条件地满足,这会阻碍宝宝自我发展,比如宝宝哇一声就急着抱哄,就可能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安抚的能力。

自由不是控制别人,自由的宝宝有主见,但是要让宝宝明白自由是平等,就像我们不控制他的自由,他也一样不能控制别人的自由。

自由不是只是理解就够了,对宝宝的情绪,共情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更重要的任务是给予恰当地引导。

严苛的规矩是被包装的暴力,本质一样是冷酷无情,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惩罚的孩子,将来也得不到高度的性快感。”

我们反对过于繁复的规矩,把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定在框框里,压抑宝宝天性,宝宝要么拒接合作、情绪失控,要么恪守规则,无法变通,演变为强迫症、偏执狂,或者逆反冷漠。

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听话懂规矩的孩子,而是希望他长成一个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情感充实内心丰富,自律宽容有爱的自己。我不需要别人夸奖我的孩子多么懂事听话,他不是我身上的装饰。放下了他要满足别人期待的偏执,我更愿意接纳真实的他,而我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对世界没有恶意,随着年龄增长,那些小问题自然能变成良好的习惯和得体的行为。

而父母对自己有规则,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内化的规则是言传身教,不是定出来、写出来、骂出来的,如果有家规,也应该是全家共同制定的,包括让孩子参与,家规也是共同遵守的,而不是单一指向限定孩子。

把家规定的比合同还要细并不是本事,告诉孩子世界运行的法则,向他示范,想办法让他愉快接受,这才足见父母的水平,家风是自然形成的,比家规更高级。

培养一个有原则的孩子胜过一个守规矩的孩子,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认为:“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孩子想要伸手去抓鱼缸里的鱼,告诉他不许抓小鱼不如教育他尊重生命,要温柔抚触,爱与规则并不矛盾。

宝宝走几步就要抱抱,不如让他给我们带路,蒙台梭利说,小孩子其实是很喜欢走路的,只不过他们的走路是以走路为目的的纯粹的走路,而不像成人是为了赶到某地去才走路,只要成人放慢脚步,没有明确的目的,跟在孩子的后面,孩子可以走很远很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一个有原则而敢于突破规则的孩子才能激发出宝贵的创造潜力,一个从小在有原则但是充分自由的环境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成为一个自律的成人。

最后还是要强调,孩子该有孩子的模样,我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此刻的发展,回想下我们童年的捣蛋事,不过是现在饭桌上的趣味谈资,甚至美好回忆罢了,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搞批斗。

最后,分享一首海桑的小诗

《一个小小孩》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strong>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红书“旺宝家”,这里有海量的早教资源免费下载,还可以跟旺宝爹妈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儿哦~

旺宝家


我们家孩子现在三岁不到,从孩子一岁多开始就尝试让他接受各种各样的规则,一路过来也是跌跌撞撞走了不少弯路,苦头吃多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跟家长们一起探讨一下。

误区1: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长权威就急于跟孩子订立各种规则。订立规则,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懂的比孩子多,所以想把我们所知道并认为是正确的这一套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今后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但是如果他根本就不信你说的那一套,那你说再多也只是白搭。所以,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确保我们所掌握的这一套规则是对的,并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行动的威力比我们口头上要求孩子要好一百倍!

误区2:什么事情都要订立规则,看孩子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要管。有一次带孩子去商场玩,看到一对母子,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听到那个妈妈数十次各种“宝宝,不可以这样”“宝宝,不可以那样”,从我这个局外人看来,他们家宝宝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位妈妈要求实在有点高有点多,就算孩子再不懂事需要耳提面命,这么搞也会喘不过气来吧。规则太多等于没有规则!

误区3:规则订了,家长却随意破坏,规则没有严肃性。有的家长规则定好了,却随意变通,甚至带头违反规则,这样的规则当然没有生命力,在你变通的那一刻已经名存实亡了。比如有的家长自己喜欢吃烧烤,却对孩子说烧烤吃了对身体不好,小孩子不能吃,结果往往经不住孩子死缠烂打又给了,那么“不能吃烧烤”这个规则等于没有,更糟糕的是其它规则的权威性也会受到孩子的质疑和挑战。

误区4:规则不是一味的压制,还是要给孩子的天性一个释放的空间。有一段时间《小猪佩奇》红遍了半边天,同样火了一个家长最头疼的动作-跳泥坑!孩子本来就喜欢玩水,看到这个镜头也是有样学样,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一到下雨天就是各种踩水坑,没一会鞋子裤子全湿了,当时为了改掉他这个毛病什么办法都用尽,最后迫不得已只能打手心了。结果我们在场的时候他学乖不玩了,我们一不留神又蹦跶起来了。后来我们想堵不如疏,给他买了一双高筒雨靴,下雨天他要跳水坑可以,一定要穿着雨靴。孩子接受的很愉快,跳了几次也就不跳了。

一点小经验,希望对您有用!


宝爸循循尚幼


对孩子进行教育,首先要以身作则,孩子看到父母同样遵守规则自己也会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孩子设定规则: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先讲好规则,胜利的一方有什么奖励,失败的一方有什么惩罚,久而久之就算不和孩子说一定要遵守规则不可以违反规则,他也会自觉遵守规则了。


梦里花落


1,做给他看!2,让他去经验(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

孩子一出生就有你们夫妻40%的遗传,后天的影响中60%在家庭。

问题应该是:哪些规则是对的?


家庭教育那点事儿


立规矩,越早越好。

明确的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如果不听,必要时可以小小的惩罚他,

家长得有大人的威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