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債務平滑與社融瑕疵,放大“寬信用”效果

事件:3月新增社融2.86萬億元

(前值7030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0.7%(前值10.1%);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9萬億元(前值8858億元);3月M2同比增長8.6%(前值8.0%)。

點評:

地方政府為防範隱性債務到期與財政償還資金到位的錯配,鼓勵商業銀行提供貸款,平滑債務期限結構。平滑機制目的雖為緩釋到期壓力,但城投非標負債轉化為表內銀行貸款時,甚至是置換存量貸款過程中,均會形成當期貸款的新增。以城投(發債口徑)短期有息負債作為測算依據,今年上半年新增中長期信貸或比去年多2萬億-4萬億。

不過,現有社融統計口徑中,缺失不少非標科目。這也意味著,新增貸款置換非標時,“真實”社融規模與現有社融數據將出現較大背離,即:前者貸款增量可能會被全口徑非標的萎縮抵消,增幅不及後者明顯。

收益率絕對水平保護不足的當前,平滑機制與統計瑕疵的共振,放大實體“寬信用”的效果,或將進一步觸發利率的波動。不過,隱性債務償還最終需由財政兜底,雖然進一步寬貨幣概率降低,但短期政策立即內轉向概率不大,債市“入冬”尚不具備條件。

相關研究請參見:

《隱性債務平滑和“另類”寬信用—從縣市區債務化解文件說開來》

《到期夢魘:“大資管”視角下的非標測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