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凱航空三度易主 秋石資產入局後要“做強航空”

4月9日,據天眼查信息,奧凱航空的母公司華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田投資”)對歷史法定代表人以及歷史主要人員進行了公示。

奥凯航空三度易主 秋石资产入局后要“做强航空”

華田投資股東信息,圖據天眼查

目前,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不再擔任華田投資的法人,但仍持有華田投資4%的股權。

此前的3月底,華田投資的控股股東發生變更,廣州秋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秋石資產”)以35.34億元的認繳出資成為華田投資的大股東,持有95%的股權。

4月12日,奧凱航空相關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奧凱航空是華田投資有限公司旗下核心產業,本次引入戰略投資重組華田投資有限公司,對奧凱航空實屬重大利好。華田重組後的新戰略定位是做強航空、做精地產、做大物流。

三度易主,命途多舛

奧凱航空是國內第一家批准運營的民營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於2005年3月11日開航。但自2005年以來,奧凱航空已經三度易主。

2006年,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收購北京奧凱交能投資有限公司71.43%的股份,成為奧凱航空的第一大股東,間接持有奧凱航空63%的股份。

此後,奧凱航空內部出現紛爭,甚至一度停航。至2010年,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對外宣佈,大田集團斥資近5億元收購了均瑤集團所持有的奧凱航空股份,以及其他小股東的股份,實現了100%持股。

奥凯航空三度易主 秋石资产入局后要“做强航空”

大田集團是國內領先的民營物流企業。王樹生當時在接受浙江在線採訪時表示,對於大田集團來說,航空貨運業可以和大田現有的公路運輸形成互補,而收購比直接辦航空公司的成本低得多。

此後,王樹生曾表示,奧凱航空在戰略定位上將干支結合,客貨並舉。“我們現在有貨運代理、倉儲配送和公路運輸業務,還有海運業務,如果再擁有航空貨運公司,就能組建海陸空一體化的物流體系。”

過去失敗的戰略定位

對於王樹生提出的上述戰略,民航資源網專家林智傑於4月12日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在大田集團接受奧凱航空以後,其戰略定位不夠聚焦。

林智傑分析稱,民航業是個典型的規模經濟性行業,為了降低單位成本,中型航司基本上都儘量採購一種機型,形成單一機隊,這樣可以降低採購、 維修、人力、培訓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而奧凱航空在成立初期走多機型運營,即有737窄體飛機,又有新舟60支線飛機,還有全貨機,機隊小而機型雜,沒法形成規模效應,運營負擔就比較重。”

同時,對於“干支結合,客貨並舉”,林智傑表示:目前在國內,支線業務和全貨機業務都不太賺錢,一般是新航空公司無法拿到幹線牌照才會做這些業務。而奧凱航空在已有幹線牌照的情況下,還主動做這些業務,就顯得不夠專注。

等到2015年,奧凱航空剝離支線業務,將旗下的支線航空業務併入幸福航空公司有限責任公司,併成立幸福奧凱航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福奧凱”)。目前,奧凱航空僅持有幸福奧凱5%的股份。

4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查閱奧凱航空官網,發現其現在運營國內、國際航線100餘條,擁有30架飛機,包括2架737MAX系列客機、27架波音737NG系列客機飛機以及1架波音737貨機。

奥凯航空三度易主 秋石资产入局后要“做强航空”

新戰略定位要“做強航空”

在秋石資產成為華田投資的大股東後,奧凱航空的戰略定位是否再度發生變化?

4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奧凱航空相關人士,對方表示:奧凱航空是華田投資有限公司旗下核心產業,本次引入戰略投資重組華田投資有限公司,對奧凱航空實屬重大利好。

對方稱,“新股東的引進給‘華田’帶來如資金、人員和資源上的補給,將為華田旗下各個板塊注入生機與活力。華田重組後的新戰略定位是做強航空、做精地產、做大物流,該戰略的穩步實施會給華田產業帶來質的飛躍。”

至於其他問題,奧凱航空表示:目前公司剛剛進入重組整合前期,內外部事務較多,待整合方案落實後,會對外告知具體事宜、事項等情況。

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