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百花齊放,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早期的中國IT渠道發展就是折射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一面鏡子,渠道模式的不同就代表了商業模式的不同,比如開創了中國分銷格局的神州數碼,將直銷體系引入中國的戴爾等等,都在中國的科技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渠道為王”,這是中國科技經過幾乎20多年的發展總結出來的一條準則,直到互聯網的崛起。

互聯網的出現,其實打破了原有渠道為王的體系,以平臺能力見長的互聯網,也將渠道為王的時代,直接推進到了“平臺為王”的時代。

但隨著互聯網的“顛覆性”在toB的進程中重重受阻,科技與互聯網在商業模式上的不斷融合,在平臺為王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當今這個時代公認的商業法則:“生態為王。”

生態百花齊放,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有一種說法認為:“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金,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美金,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金。”進一步放大了生態的價值。其實,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至今,從渠道為王,到平臺為王,再到生態為王,一直是展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也不存在絕對一樣的生態,因為每一個生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一家獨大的英特爾,其實最懂得什麼是邊界

縱觀全球科技的風雲變幻,英特爾絕對是生態玩家的頭把交椅。

英特爾的統治力,源於x86架構隨同其CISC指令集,這為英特爾開啟了一個時代。其實,英特爾之所以做成了一家獨大的生態,是因為英特爾最懂得什麼是邊界。

生態百花齊放,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x86之所以可以贏得市場主要原因在於其是一個十分開放的架構。IBM和SUN當年都是從芯片到服務器到系統一手包辦的公司。而英特爾則是一個十分純粹的芯片廠商,其業務僅與AMD等少數芯片生產者存在競爭,這就使得服務器廠商不用忌憚與之發生競爭關係。

單從性能來看,無論Power還是SPARC架構都超過了當初的x86,可是市場競爭的選擇,英特爾根本不碰服務器的生態打法,換來了x86的絕對成功。英特爾的戰術就是專精於x86架構芯片,絕不碰設備生產。因此不論設備生產商、軟件開發者或者系統開發者都可以與不存在利益競爭關係的英特爾合作。

說白了,“Intel inside”到目前為止都是一種最標準生態法則。英特爾定義了科技世界最早也是最根本的生態體系。而在英特爾之後,各種各樣的生態也開始被市場所接受。

軍團生態,鬆散還是緊密?

華為在不久前的福州生態夥伴大會上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將生態的類型比喻為:企鵝型、遊俠型和軍團型三種模式。

生態百花齊放,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企鵝型具有“團隊精神”,能融入生態,但格局意識也僅限於被動的報團取暖,缺乏技術能力更新升級和進取精神;遊俠型更為獨立,雖博學廣聞,但以一己之力很難處理複雜的行業數字化服務。而軍團型的生態在未來更有價值,共同的目標,共進退。

在我看來,這三種生態的劃分方式,本質上就是對生態合作緊密度的重新定義。企鵝型與遊俠型都屬於相對鬆散的合作形態。而軍團型需要有一個做總指揮的將軍,才能做到統一的號令,統一的步調,換言之就是綁定得更為緊密的生態。

市場上有一批從傳統科技發展而來的公司,也都傾向於採用更緊密的生態。在相對自由,和相對緊密的選擇之間,很多科技公司對生態的看法都是要更加緊密。

拿出半條命給生態,這一點都不誇張

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是離生態最近的企業,但從C端生態到B端生態,它們也經歷了很長的學習過程。

馬化騰在2015年騰訊的第一生態大會上說過,“我們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了,這樣才會形成一種生態。”在“互聯網”盛行的年代,敢於拿出“半條命”給生態的公司,絕對看到了為了未來。

因為資本力量的推動,大開大合的互聯網公司生態膨脹速度極其驚人,掛著巨頭的光環,他們更喜歡強調自己的品牌優勢、市場覆蓋和產品價值,但提供的服務則傾向於標準化,喜歡牽著需求的鼻子走,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夠重視。這些在C端似乎可以通用的法則,到了B端忽然不靈了。

所以,無論是阿里、騰訊還是百度,在下決心通往企業級市場之後,都發現原來的生態似乎不足夠讓他們去下沉到行業縱深。所以,先拿出半條命,交給生態夥伴這並不為過。

其實,互聯網的生態本身也有非常可取的地方,比如對開發者生態的打造,就非常值得科技公司們學習。比如著名的阿里雲棲大會前身就是阿里雲的開發者大會,這個中國技術人的大聯歡,如今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生態大會。不僅幫助阿里雲迅速的拓寬了行業市場,也吸引了大量企業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

典型的由技術生態向銷售生態以及服務生態拓展的路線,也是互聯網公司獨特的生態風景。

從場景生態到行業生態

這個世界上掌握技術的公司未必都是科技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一些轉型積極的傳統公司也為生態的繁榮奉獻了自己的新意,比如平安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

生態百花齊放,每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科技+金融一直在強調場景化發展,根據不同平臺和場景需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金融科技公司們也日益感知到技術的強大改變力量,開始更深地介入到產業鏈當中,從場景搭建到形成生態,金融科技早已貫穿其中。

平安對科技驅動金融的理解非常清晰:在產品驅動、服務驅動、科技驅動三者疊加的基礎上,先建立起生態,再用生態賦能金融。

從場景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到底是技術重要,還是場景更重要。也許每家公司的看法都不相同,但平安的確走出了一條從場景進化出來的生態之路。平安相當於以自身作為試驗田,來結合場景和技術形成一種能力,並用這種能力去賦能其他金融機構。平安自身就是生態的中心。

後記

其實,生態體系的百花齊放背後,必然有技術的驅動。比如在智慧的時代,計算力成為新型生產力,如何釋放客戶生產力,生態起到了作用。

因此浪潮將在4月16日,上海的IPF2019上提出新的生態觀:從線狀到網狀更加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型生態的聯結關係,只有這種協同,聯結的夥伴才能更加釋放生產力,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讓我們共同期待浪潮的生態觀,4月16日,IPF上海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