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1、怎麼找紫砂壺會存在的瑕疵?

買壺的時候還是隻會看壺身有沒有裂紋,或者看壺嘴、把、鈕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嗎?這些大家早都知道了,今天要告訴大家紫砂工藝裡還有一個瑕疵叫做縮蓋,所謂縮蓋,就是壺蓋邊緣的尺寸比壺頸的尺寸小。正常工藝要求,根據壺型的不同,壺蓋尺寸可略大於壺口,除了刻意做成縮蓋的壺型,例如井欄這樣的,其他更多是跟壺口一樣的尺寸,因為這樣視覺效果好,也比較符合傳統審美,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縮蓋現象,只能說是做壺師傅對泥性掌握還不夠透徹,在燒製過程中,壺蓋的收縮比壺身大,壺蓋要是做小了,自然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生胚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當然縮蓋現象完全不會影響使用,主要是不太美觀,縮蓋之所以說是瑕疵,是因為這個是大家公認的一個起碼的工藝要求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2、新手看壺說什麼,你的氣場會噌的一下上去?

到底說什麼才能瞬間“偽裝”成老手?我們可以說兩個字——目數!目數是什麼意思,目就是篩子孔徑的計量單位,記住,目數越大,泥料越細!現在市面上40目到60目(60目的孔徑是0.3毫米)的壺居多,因為這個目數做出來的壺顆粒感適中,受買家歡迎,另外這個目數的泥料,可塑性也比較適中,破損率相對較低,受做壺的人喜歡,當然泥料粗細全看個人喜好,那到底怎麼講才顯得有經驗且不會被看穿呢?要知道說多錯多,但是提這兩個字準沒錯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3、當場試出水,堵住出氣孔時能利索斷水的就是好壺,否則就不是?

可能現在很多人認為紫砂壺堵住出氣孔就斷水,注水後堵住壺嘴倒置壺蓋不落,其實壺的氣密性從不是評判一把壺的硬性指標,每個款式的壺都有自己的物理優缺點,方壺的氣密性沒有圓壺好,大圓平蓋的氣密性沒有小圓扣蓋好,這些都是業界公認的,但一般不管是灌漿壺、機車壺還是全手工半手工壺,又或是口蓋松、口蓋緊的壺等等,只要在製作過程中,整口徹底的壺幾乎都能做到這一點,所以這個測試並不能代表什麼,像方器或者筋紋器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原因,是因為這類壺的整口和圓壺不一樣,這類壺必須要手工整口保證壺蓋通轉,所以難免會有某個面口蓋處有縫隙,從而不能導致空氣完全截住,也就會沒有辦法徹底斷水,能斷水的不一定都是好壺,不能斷水的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壺!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4、這把壺是全手還是半手?怎麼分辨?

還在找內壁章嗎?內壁章只是判斷是否是全手工的其中一種方法,並不能代表全部,何況現在半手做內壁章的也比比皆是。現在告訴大家,同樣是看壺內壁,但是我們要看得不是內壁章而是褶皺,業內稱之為“泥門”,什麼是泥門,通俗點講就是在拍身筒的過程中,由於拍打收縮而自然產生的褶皺,比如像圓壺因為身筒要拍打成弧形,那麼壺底或接近壺口的地方因為變彎曲從而會有褶皺,現在大部分仿全手工的壺還做不到這麼精細,半手工製作的時候是把泥片放進模具裡面然後用手去按壓的,那麼再有泥門也被手指按平了,有的就算是仿上去的泥門,也是很不自然且容易分辨的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5、這把壺內壁有字,肯定是手工壺!?

曾經的我比較年輕,覺得內壁寫字肯定是全手工製作的,這個寫字就是在泥片上先寫好之後然後圍成身筒,這種圍成身筒後再在壺內寫字的高難度操作,總歸沒人能仿得了了吧,可現實總是咣咣打臉,現在也有仿全手工的內壁寫字啦,正常的寫字都是在較溼的泥片上寫,再加上需要拍打身筒以及窯內燒製等工序,成品的字肯定會有些許的變形,現在仿製的方法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軟章蓋進去的字,看起來很工整,很平面,第二個一把是大口壺,在還是生胚的時候,用工具伸進去刻,因為這個時候的生胚已經有一定的硬度了,所以刻痕會比較明顯,所以要學會分辨哦,精緻不一定都是好的哦!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6、敲壺聲音聽起來不夠清脆,是不是用料不好?

想要壺的聲音清脆,我想應該是壺摔碎的聲音吧,那個比什麼聲音都清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業內就開始傳什麼聲音越清脆,代表壺就越好,我覺得這完全是無稽之談,聲音是不是清脆,只能夠代表壺的結晶程度,與壺的品質無直接關係,所以說純粹只靠聲音來辨別泥料好壞,是完全不可取的的方法

在挑選紫砂壺時如何變身“老手”不被坑?

還有別的小技巧下次再整理,關於內容歡迎大家補充和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