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三菱 A6M2b Zero-21

零戰21型艦上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的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於1937年開始研製,1939年首飛,1940年服役,是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被運用於亞洲主戰場和太平洋戰區。在二戰初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優於其他戰鬥機,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有300架零式,其中有250架用於太平洋戰區,全部是零式二一型,參與了偷襲珍珠港和菲律賓攻略戰等戰役,由於機動性和續航力比當時的F2A水牛、F4F野貓、CW-21B、霍克75A、P-40戰鷹等戰機要佔優,再加上盟國準備不足,缺乏對零式特性的正確分析,採用錯誤的一戰體系空戰戰術導致在開戰後幾個月裡,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部隊損失了約2/3。隨著P-51野馬、F4U海盜、F6F地獄貓等高性能戰鬥機的大批量投入戰場,零式戰鬥機的優勢逐漸失去。

翼展:12米

機長:9.050米

機高:3.525米

最大速度:533千米/小時

升限:1108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60千克炸彈2枚

三菱 A6M3 Zero-32

零戰32型艦上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零式32型1942年4月開始量產,更換裝有一級二速增壓器的榮二一型發動機(1130匹馬力),一方面提升速度及爬升率,也稍微改善高空的輸出狀態。因引擎增重60公斤使重心前傾,基於配重的理由將前機身的油箱容量減少以恢復機身縱向平衡。並將二一型主翼翼端可往上摺疊的圓弧套件取消,直接改成方形翼端以縮短翼幅。翼內炮仍是九九式1號炮,但改良彈鼓將炮彈基數增加至100發。因為無法適應新戰局的改變,僅生產343架。此外,盟軍一直稱零式為"Zeke",由於本型翼端特徵而使盟軍飛行員將其誤判為敵方新機種,並稱為“Hamp”。

翼展:11米

機長:9.060米

機高:3.57米

最大速度:545千米/小時

升限:1105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60千克炸彈2枚

三菱 A6M5C Zero-52

零戰52丙型艦上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零式52型丙把九七式7.7毫米機槍取消,而把13毫米的三式機槍增至三挺(保留機鼻右側的一挺、並追加兩挺在翼炮的外側位置),同時將座椅後方的防彈鋼板列為標準配備,還可以選擇裝備保護駕駛員後頭部的55毫米厚防彈玻璃。後機身內增設140升油箱以彌補大幅增重下的燃費損失,機翼下加上火箭發射架,提升了實用性。但這些增設裝備令零式的重量增加。原本預定換裝三菱的金星62型發動機(1350匹馬力)但後來考慮到後勤整合性與引擎直徑後,又計劃改裝具備榮31型發動機。但最終兩者的開發都出現延誤而使計劃落空,繼續使用榮二一型發動機,影響了飛行性能。被普遍認為是零式系列當中飛行性能最差的。但因掛載能力提升,該型多被用作戰爆機使用。

翼展:11米

機長:9.121米

機高:3.57米

最大速度:541千米/小時

升限:1174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13毫米機翼機槍2挺,13毫米機頭固定機槍1挺,250千克炸彈1枚

三菱 A7M

“烈風”艦上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烈風”式戰鬥機是日本三菱公司研製打算用來代替零戰的新型海軍戰鬥機,盟軍代號“SAM”。“烈風”由零式戰鬥機 的設計師堀越二郎主持設計,是日本海軍在二戰末期開發的全金屬結構單座艦載/基地戰鬥機(A7M1、A7M2和A7M3)及基地攔截機(A7M3-J)。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只生產了10架:其中2架A7M1樣機,7架A7M2樣機及服役驗證機,只有1架是A7M2生產機。所有這些飛機都未投入實戰。

翼展:14米

機長:11米

機高:4.28米

最大速度:627.8千米/小時

升限:1150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4門,60千克炸彈2枚

三菱 A5M4

96式艦上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96式艦上戰鬥機是日本海軍第一種國產全金屬單翼戰鬥機,其前身被稱為“9式單戰”,1936年三菱重工的設計打敗中島公司方案中標,隨即取代中島95式艦載戰鬥機成為日軍航空母艦主要戰鬥機,此機也可稱為零式艦載戰鬥機的前身。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時“龍驤”、“祥鳳”和“鳳翔”等日本二線航空母艦依然採用96艦戰,1942年2月1日,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和約克城號派出飛機空襲馬紹爾群島的洛特島,日軍千歲航空隊的96式

迎擊F4F“野貓”和SBD“無畏”,此為96式艦戰參加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空戰。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祥鳳”號航母搭載的96艦戰根本來不及起飛就隨母艦一起沉入大海。

翼展:11米

機長:7.565米

機高:3.237米

最大速度:435.2千米/小時

升限:980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30千克炸彈2枚

川西 N1K2-J

“紫電”改局地戰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紫電”改是川西飛機公司將水上戰鬥機“強風”(強風)修改為陸地用戰鬥機“紫電”(紫電)後進一步改良的機種。軍隊內正式編號為“紫電二一型”,在二一型以前的機種為“紫電”。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末期量產紫電改,並使用在日本本土防空任務。太平洋戰爭後期鑑於零式在於盟軍新型戰鬥機的對抗中全面落敗,“烈風”戰鬥機又遲遲不能服役,日本海軍研究過將“紫電”改作為艦上戰鬥機上艦的可能性,但因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的解體,這種設想就此化為泡影。

翼展:11.99米

機長:9.346米

機高:3.96米

最大速度:594千米/小時

升限:1076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4門,60千克炸彈2枚

愛知 D3A11

99式艦上爆擊機11型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99式艦載轟炸機,為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後成立愛知航空機會社)生產製造的艦載俯衝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於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盟軍暱稱代號為瓦爾(Val)。日本海軍在1936年對民間提出“金屬單翼俯衝轟炸機”的開發需求,以替換傳統老式的雙翼轟炸機,在中島航空機、三菱航空機與愛知航空機三家競爭之下,愛知取得了此機的研發製造權,並定名為99式艦載轟炸機,型號為D3A。愛知在進行九九艦爆的設計過程中,亨克爾秘密提供技術給日本海軍,所以99艦爆在許多設計上與德軍的He 70有許多相似處。99艦爆採用固定式的起落架,主翼兩側下方配備空氣剎車襟翼,增加了俯衝時的穩定性,綜合各方性能,除了同時期的SBD“無畏”之外,各國皆無其它機種能匹敵,無論是轟炸能力或空中格鬥、偵察能力皆為當時世界一流的轟炸機型。1941年底,99艦爆11型隨著第一與第二航空戰隊一起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攻擊行動,同時爆發太平洋戰爭,在珍珠港攻擊事件中,九九艦爆的戰績顯赫,當時日本海軍的飛行員皆接受了嚴酷的訓練,所以在飛行員技術純熟士氣高昂狀況下,停泊在珍珠港內的許多戰艦都成了它俯衝投彈的犧牲品。

直到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技術高超的優秀飛行員幾乎所剩無幾,再加上美軍的SB2C俯衝轟炸機問世之後,99艦爆在空中的優勢也宣告結束。戰爭末期,只受過粗淺訓練毫無經驗的飛行員還是駕著99艦爆上戰場,成為美軍戰鬥機的標靶,最後只能以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機作為結尾收場。

翼展:14.35米

機長:10.185米

機高:3.085米

最大速度:382千米/小時

升限:807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250千克炸彈1枚,30-60千克炸彈2枚

愛知 D3A22

99式艦上爆擊機22型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該型換裝了“金星”54型(標稱1200馬力)發動機,並修改了艙蓋線型,性能較11型有所提升。

翼展:14.35米

機長:10.231米

機高:3.085米

最大速度:428千米/小時

升限:1050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250千克炸彈1枚,30-60千克炸彈2枚

橫須賀海軍空技廠 D4Y1

“彗星”11型艦上爆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1937年日本海軍希望能研製出一種飛行速度超過500千米/小時的艦載俯衝轟炸機,這個飛行速度比當時的戰鬥機速度還快,可以輕易的避開對方的空中攔截攻擊敵艦。

1940年在海軍航空技術工廠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廠方編號D4Y,為了追求高速,減小飛機的迎風面阻力,D4Y使用1臺愛知公司生產的液冷發動機,這種被稱做“熱田”的海軍航空液冷發動機與川崎公司為陸軍生產的HA40發動機一樣,同為德國DB601發動機的翻版,D4Y在試飛中表現出了飛行速度快,控制靈敏,具有戰鬥機的飛行性能等優點,海軍認為D4Y完全符合要求,於是下令D4Y投產,海軍並給予D4Y俯衝轟炸機“彗星”的名稱。

中途島海戰以後,日軍因無法迅速培養出大批熟練飛行員,為了彌補中途島海戰中的飛行員損失,只得把草草訓練的新手飛行員推上戰場,而“彗星”因為著艦速度高,訓練不佳的新手飛行員著艦時很容易出事故,改裝訓練期間幾乎每天都會有著艦失敗機毀人亡的惡性事故發生,讓日軍新組建的航空艦隊叫苦連天,只得把“彗星”做為岸基轟炸機使用,航母則繼續使用老式的99式艦爆,當美軍裝備F6F地獄貓戰鬥機後,99式艦爆由於飛行速度較慢,很難躲避美軍戰鬥機的攔截,在戰鬥中損失嚴重,更加擴大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損失,到馬里亞納海戰時期,日本海軍機動部隊艦載機損失殆盡,只能把部署在陸地上的“彗星”招集到航母上,結果“彗星”在航母上繼續接二連三的出事故。最終只能淪為自殺機使用。

翼展:11.5米

機長:10.244米

機高:3.637米

最大速度:552千米/小時

升限:986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500千克炸彈1枚,30-60千克炸彈2枚

橫須賀海軍空技廠 D4Y3

“彗星”22型艦上爆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由於“熱田”(DB601型)發動機本身的可靠性存在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彗星”機的產量,日本海軍指定用更為可靠的“金星”62型星型發動機取而代之,新機型被稱為“彗星”22型,代號D4Y3。

翼展:11.5米

機長:10.22米

機高:3.74米

最大速度:574千米/小時

升限:1050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500千克炸彈1枚,30-60千克炸彈2枚

橫須賀海軍空技廠 D4Y1-C

2式艦上偵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彗星”轟炸機被日本海軍選中後,因發動機生產延誤,數量有限,在中途島海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幾架是作為艦上偵察機搭載在“蒼龍”號航母上使用,利用高速為海軍航空艦隊偵察敵情,在中途島海戰中,雖然一架從“蒼龍”號上起飛的該型機發現了美軍艦隊,但是發報機卻出了問題,無法及時通報,結果日軍四艘航空母艦在這次海戰中被擊沉,損失了大批對日軍以及戰局致關重要的熟練飛行員,為以後戰局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翼展:11.493米

機長:10.22米

機高:3.675米

最大速度:546千米/小時

升限:986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

中島 B5N1

97式1號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昭和10年(1935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對三菱重工業以及中島飛機公司兩家飛行器製造商提出了十試艦載攻擊機之競標案。內容為要求設計出一架單螺旋槳三人座攻擊機,飛機必須在100米長的跑道上起飛,最高速度333公里/小時,必須在掛載800公斤魚雷的狀況下以 250公里時速續航4小時,到1937年時軍方決定兩家公司的設計方案同時採用,中島設計稱為97式一號艦載攻擊機,日本投降前,97艦攻共生產了1250架。盟國稱其為“凱特(Kate)”。97艦攻曾先後配備在27個陸上基地及19條航母的幾十支飛行隊內,包括了“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龍驤”號和“蒼龍”號。

97艦攻作為大戰中第一代艦載攻擊機,其設計是成功的,也較為實用。在海戰中,它更多用於水平(飛行)轟炸、魚雷攻擊和遠距離偵察,是一種火力較猛的戰術飛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隨著1942年後戰績不再那樣顯赫,其在海空大戰中所佔的地位也逐步下降。1944年,“天山”式艦攻已全盤替代了97艦攻。

翼展:15.518米

機長:10.3米

機高:3.7米

最大速度:350千米/小時

升限:764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800千克炸彈1枚/800千克炸彈2枚/60千克炸彈6枚/30千克炸彈6枚/91式魚雷1枚/94式2號魚雷1枚/800千克魚雷1枚

中島 B5N2

97式3號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在推出一號機型後,1939年中島推出了使用“榮”系列發動機的九七式三號艦載攻擊機,代號B5N2。太平洋戰爭中的97艦攻主要是B5N2。

翼展:15.518米

機長:10.3米

機高:3.7米

最大速度:378千米/小時

升限:764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800千克炸彈1枚/800千克炸彈2枚/60千克炸彈6枚/30千克炸彈6枚/91式魚雷1枚/94式2號魚雷1枚/800千克魚雷1枚

中島 C3N

97式艦上偵查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該型機是中島公司於1935年根據日本海軍要求和97式艦攻並行開發的一款艦上偵察機,大量採用了97式艦攻的技術,只是將起落架改為固定式。但最終並未量產,因為日本海軍認為97式艦攻已經足以勝任偵查任務。

翼展:13.95米

機長:10.3米

機高:3.72米

最大速度:387千米/小時

升限:7500米

武裝:7.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1挺,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

三菱 B5M

97式2號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昭和10年(1935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對三菱重工業以及中島飛機公司兩家飛行器製造商提出了十試艦載攻擊機之競標案。三菱重工接到企劃書後於1935年11月完成原型機,編號B5M。在外型上三菱與中島機種看起來其實十分相似,兩者使用的新技術也都差不多,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三菱採用了固定式起落架,原型機的機翼摺疊方式為向後摺疊(中島設計為向上摺疊),而雙方在發動機的採用上也是同樣狀況:三菱一開始使用的“金星”引擎出力不足因此在量產機上另外更換引擎,更換引擎後的三菱97式二號艦載攻擊機的速度略快,但是在一開始的性能表現上兩家飛機在性能上的表現都差不多,因此軍方決定兩家一起生產。三菱公司在1937年至1940年總共生產了125架97式二號機,而這批飛機主要部署在陸上基地而非航艦載運用,此後三菱完全退出艦載攻擊機設計生產。盟國稱其為“瑪貝爾(Mabel)”

翼展:15.3米

機長:10.3米

機高:3.72米

最大速度:381千米/小時

升限:750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800千克魚雷1枚

愛知 B7A

“流星”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九七式艦攻和九九式艦爆為主力艦載攻擊機型的日本海軍航空隊,在優秀的駕駛員的操縱之下,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一系列海戰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美軍新型艦載戰鬥機的生產和服役、美軍艦艇防空體系的不斷完善,日本海航的艦載機和飛行員在慘烈的消耗戰中損失慘重。日本海軍高層們對當時所裝備和服役的艦載攻擊機都不甚滿意:D4Y“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速度快,可靠性高,然而生產性差,無法適應殘酷的消耗作戰;中島B6N“天山”艦載攻擊機雖然航程遠超過97式,但是飛行性能沒有明顯提高,機體過大造成航母載機量減少;航空母艦上飛機型號繁雜更使航空人才不斷損失的聯合艦隊在保養、維護上大為頭痛。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海軍提出了兼有艦攻和艦爆性能的新型“通用艦載機”的研製要求。而“流星”/“流星改”,就是這一計劃的產物。

1942年5月,第一架16試艦攻開始試飛。1943年,軍方正式命名為“流星”,編號B7A1。但是全機質量過大,未能滿足海軍要求。很快,愛知廠從2號機開始,對飛機主機翼的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採用類似美國F4U“海盜”式戰鬥機的倒鷗翼型機翼,雙重襟翼和副翼襟翼聯動以提升低速性能。同時,機體的其他結構也進行了相應的重新設計。試飛中“流星”出現了主翼強度不夠問題,愛知公司將主翼由橢圓形改為直線型,後引進亨克爾公司衝壓技術才解決生產問題。然而更大的毛病在於“譽”發動機的不可靠,為了等待改進後的發動機,“流星”從此開始了長達2年的反覆試飛、改進過程。經過了長達2年的試飛和改進,在生產了9架試製的B7A1“流星”後,最終決定量產的型號--B7A2“試製流星改”於1944年4月開始生產。

流星生產工藝簡單,零件數不到零戰一半,主翼為倒鷗型,其雙重襟翼與副翼襟翼聯動以提升低速性能,這種艦載轟炸機性能非常高,速度快並具有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實戰中這種飛機很難攔截,不過流星改的生產同樣受東海地震影響而被破壞,出現的太晚,戰爭結束時連同流星與流星改只有只有很少數量,未能對戰局起到影響。

翼展:14.4米

機長:11.49米

機高:4.07米

最大速度:567千米/小時

升限:1125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13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800千克魚雷1枚/800千克炸彈1枚

中島 C6N1

“彩雲”艦上偵查機11型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彩雲”是日本在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研製的最後一種,也是最先進的高速艦載偵察機,1943年以海軍17試艦載偵察機為編號試製。各項性能在同期的艦載偵察機中都十分突出。“彩雲”是一種當時無法攔截的高性能飛機,美軍標P51B都無法追擊“彩雲”,但“彩雲”11型裝的“譽”21型發動機性能並不可靠,所以也是日軍當時出動率最低的飛機之一,雖然不會被擊落但卻難以經常出動,後期型“彩雲”安裝了更可靠的發動機,提高了“彩雲”的出勤率,並且出現了夜間高空戰鬥機改型。

“彩雲”的因續航力遠,所以在戰爭末期一直用於本土與拉包兒等南洋日軍聯絡,以及遠程偵察,引導特攻隊,戰果確認等任務,美軍無法攔截,在前往南洋的“彩雲”遭遇美軍截擊加速擺脫後,曾發回的著名電文:“身後已不見敵機追擊!!!”戰爭末期“彩雲”依然可以在防守嚴密的美軍航母編隊與航空基地上空來去自如。

翼展:12.5米

機長:11.12米

機高:3.96米

最大速度:609.3千米/小時

升限:1074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

中島 B6N1

“天山”11型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中島制B6N“天山”艦載轟炸機,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期製造的單引擎三座艦載轟炸機,設計用來替代97式艦載魚雷機,盟軍代號“吉爾JILL”。在整個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200餘架,其中1941年和1942年設計製造了兩架原型機;1943年2月開始到該年7月底,製造了133架B6N1;1943年7月至1945年8月共計生產了1133架B6N2;還有2架B6N3原型機(由B6N2改裝而成)。被廣泛分配到大鳳、神鷹、瑞鳳、瑞鶴、雲龍和翔鶴等航空母艦上及西南太平洋的各個海軍基地裡。

“天山”艦攻的性能雖然高,但卻長時間無法派駐航母上使用,因此讓日軍傷透了腦筋,主要原因是安裝了"護"發動機與4葉螺旋槳後,經常會造成過熱與震動問題,等好不容易解決了散熱與震動問題以後,又出現了因“天山”重量較大,掛載了魚雷以後無法從航空母艦上安全起飛的問題,這樣”天山”艦攻上艦服役的時間不斷的向後推遲,日軍航母戰隊只得繼續訂購使用老舊的97式艦攻,等到所以問題解決以後,竟然已經是1943年下半年的事情了,到1944年6月才大量部署在航空母艦上投入了戰鬥,而此時日本有經驗的魚雷機駕駛員已經極度缺乏,新手駕駛著天山艦攻並不能發揮雷擊威力,在歷次出擊中都沒有取得重大戰果,投雷命中敵艦的記錄罕見,戰爭後期隨著日軍航母力量的瓦解,”天山”艦攻被部署在地面基地裡,一部分安裝了雷達,主要用於夜間攜帶魚雷偷襲美軍艦艇,另外一些乾脆充當自殺飛機,反正那些新飛行員無法靠投雷擊沉敵艦,索性利用”天山”艦攻超低空飛行性能好,容易躲避雷達追蹤的特點,對美軍艦艇實施自殺攻擊。

翼展:14.89米

機長:10.87米

機高:3.8米

最大速度:465千米/小時

升限:865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機腹7.7X1,800千克炸彈1枚/800千克炸彈2枚/60千克炸彈6枚/800千克魚雷1枚

中島 B6N2

“天山”12型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為“天山”系列的主流生產型號。總共生產了1133架,生產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僅剩187架。

翼展:14.89米

機長:10.87米

機高:3.8米

最大速度:481千米/小時

升限:904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機腹7.7X1,800千克炸彈1枚/800千克炸彈2枚/60千克炸彈6枚/800千克魚雷1枚

橫須賀海軍空技廠 B4Y

96式艦上攻擊機

櫻花凋零——舊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的航母艦載機小傳

96式艦上攻擊機為橫須賀海軍工廠為日本海軍研製的最後一種雙翼艦上攻擊機,1935年起裝備日本海軍各航空隊,是侵華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主力轟炸機型,曾參與圍攻江陰阻塞線附近的中國海軍軍艦。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該機性能已全面落後,大部分被97式艦攻取代,但仍有部分該型機搭載在“鳳翔”號航母上作為反潛機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翼展:15米

機長:10.15米

機高:4.36米

最大速度:278千米/小時

升限:6000米

武裝:7.7毫米後座活動機槍1挺, 500千克炸彈1枚/60千克炸彈6枚/800千克魚雷1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