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最近做了幾個孩子輟學的心理諮詢,當然在她們身上都有焦慮和強迫症,我發現的問題是,越是聰明的孩子,越容易出現強迫症,抑鬱症等行為。那麼它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就在這篇文章中和大家一起來分析。

很多家長會有一個誤區,我對孩子好,我就要找到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趨向於完美。因為在家長的心裡,別人都是說你好,別人說你好,就是沒有說真話。因為我是你的媽媽,爸爸,所以我必須說真話,我必須指出你的問題,我不能裝作看不見。可是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陽性強化法,說的是我們只看孩子優點的一個方面,就像孩子刷牙,即使他31顆牙齒沒有刷乾淨,只刷乾淨一顆。那麼我們就肯定這一顆牙齒刷的特別好,那麼孩子在這種肯定和鼓勵下,他一定會把剩下的也刷好。可是很多家長都會反過來做,即使孩子把31顆牙齒刷乾淨了,我們只盯著那一顆沒有刷乾淨的。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他從小到大的過程,永遠是被父母期待和要求的,“你功課寫完了沒有?為什麼寫的那麼慢,看看你寫的字體不好,這麼不規整,看看這麼簡單的題,你又弄錯了。寫完作業也不收拾書桌,看看亂的。看看誰家的孩子每天可勤奮了,看看你怎麼這麼懶。衣服都不會搭配,鞋帶都季不好?每次跟你說要先怎樣再怎樣,怎麼你就是聽不進去呢了。他永遠在被提醒不要粗心不要犯錯,所以她的焦慮才會發生,一個孩子想得到肯定得到讚賞,那麼在他的內心,就想趨於完美,他不允許自己犯錯,他才會一次一次地重複自己的行為。那麼在孩子的內心,他是希望自己被父母肯定和讚賞的,可是這個需要很多父母一直看不到,直到孩子出問題了,父母才能覺醒。

那麼很多孩子發病了,他現在才做真實的自己,因為過去他都是按照自己爸爸媽媽的想法活著。過去幫幫媽媽要求自己必須穿的有氣質,有形象,那麼今天我大了,我就能給我自己做主了。現在開始我就什麼舒服就穿什麼,因為這是自己的一種權利,過去因為自己弱小,自己根本做不了主。今天自己有權利做主了,我就讓我自己舒服,隨便就行,因為過去那麼多年,自己一直被約束的。特別是過去被約束,不可以吃這個,這個是垃圾食品,不健康。不可以喝那個,那個是高能飲料,對身體不好。現在孩子每天完全在吃過去父母不讓吃的高熱量的麻辣食品,完全喝那些過去父母不讓喝的高能飲料。這種情況下,父母越嘮叨,孩子就會離父母越遠,想培養成個完美的人,最後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脆弱,恐懼,膽小怕事的人,培養成了一個低價值感的人。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那麼怎樣發展成為強迫症的,原因是她不在相信自己,因為自己一直被否定。慢慢開始自己就會對自己心生懷疑,我是不行的,所以我爸爸媽媽才會批判我,指責我,挑剔我。所以洗手洗一次再洗一次,那麼,孩子為什麼要一遍一遍洗手呢,為什麼不做別的行為呢?因為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它的含義,總洗手代表著孩子內心已經恐懼了,已經害怕細菌,害怕有病,害怕死亡了。煤氣爐檢查一遍又再檢查一遍,門鎖一遍又一遍檢查,它的原理也是一樣,我是不安全的,我內心是膽小恐懼的,我是害怕死亡的。另一方面也映射出我是不行的,我隨時會犯錯,控制自己,不讓自己犯錯,才會一遍遍出現強迫行為。

總會有那麼一些家長,當然家長也有他們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就說明一個問題,當一個人從小被指責長大,當他當成父母的時候,他也會用同樣的的方法來指責孩子。我們不能否認,每個媽媽爸爸都是愛孩子的,或者說爸爸媽媽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儘管我們因為指責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趨於完美。讓孩子變得更好,是父母的責任,可是我們忘了,我們只是指責,慢慢孩子就會不自信。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讓我們的愛人用七天時間一直在指責我們,看看我們七天之內我們心理的變化。很多人可能到不了第七天,就會發脾氣了,即使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們認為我們自己已經心智成熟了。如果我們連被指責七天都過不去,那麼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們否定孩子多少年了,他心裡該有多少的創傷,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所以摧毀一個美好的婚姻,我們就指責批判挑剔,摧毀一個孩子的信心,我們也會用同樣的方法。摧毀自己的信心,我們也是對自己指責,批判,挑剔,那些抑鬱症患者,多數都是對自己指責,批判,挑剔。因為他們自己想要求完美,因為他背後有一個要求完美的爸爸媽媽。所以很多信心被摧毀的人,即使他是名牌大學畢業,他也很難長久地去工作。結婚也會一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因為在她的心裡,優秀的愛人我是控制不了的,和優秀的愛人在一起我沒有安全感要求。所以她才會一再降低自己的要求,因為在她的心理覺得非常低非常低的一個男人,才適合我,在他這裡自己才能找到價值,才能看到自己的優點。

所以即使自己讀到博士,如果他沒有自信心,他也不敢去挑戰重大的課題,因為在他的內心自己是不行的。在我最開始做諮詢的時候,我也很困惑,為什麼很多博士,很多海歸,他們會沒有價值感。慢慢會發現,越是要求完美的人,越是優秀的人,他們對自己要求越嚴格,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不優秀。反過來說他們要強迫自己優秀,他們從小不允許自己出現失敗。所以要隨時重複檢查,這是強迫症的根源。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我最近做一個強迫症患者的諮詢,他的爸爸一直對他苛責,每次打完孩子,要對孩子道歉。沒過兩天開始又打孩子,這樣把孩子都遭崩潰了。有時候我講婚姻關係,影響著親子關係,在婚姻關係中,媽媽看不起爸爸。爸爸就通過喝完酒,回家找孩子撒氣。然後孩子怎麼做都會得到爸爸的批評,最後孩子絕望了,不上學了。所以我做諮詢的時候,我說孩子把你的情緒釋放出來。對誰不滿說出來,罵出來,找個枕頭打出來。孩子跟我做了兩個小時諮詢,大哭大罵了一氣,孩子就出現了拉肚子這種身體的排毒反應,第二天孩子就好很多。

強迫症的孩子多數都是從小被爸爸媽媽過度強化,你作業做完了沒有?你作業認真檢查了沒有,你書包裡上學必備的東西準備了沒有?不要再粗心大意了,因為你一直在犯錯誤。社會上很多人都重視抑鬱症,因為抑鬱症會引起自殺。可是很多強迫症,他的痛苦程度不比抑鬱症少。在我做很多諮詢中,有的會反覆的洗澡,如果洗完澡看到時間包含著4的數字,就必須在重新去洗。坐車不能做有4字的,出去住賓館不能住在4棟4樓4號。有的會反覆數臺階數字,如果錯了,還要走回去重新數。有的會在轉盤道上走三圈兒,當然,最常見的就是反覆洗手,反覆關門,反覆檢查煤氣兒。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因為神經症最後都會出現恐懼,內心脆弱,所以療愈神經症的方式就是允許我們自己出現脆弱。允許我自己可以是個笨蛋,允許我自己是可以犯錯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自己是不允許犯錯的,因為犯錯了,別人就會說我是白痴笨蛋。他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白痴和笨蛋,他就不敢去做任何事,因為做事就會出錯。只有不做事的人不會出錯,所以一個怕犯錯的人就把自己限制了,不敢參加考試,不敢出去工作。有的甚至不敢談戀愛,不敢結婚,所以建立信心的方式就是肯定讚美孩子,毀掉孩子信心的方式,就是打擊挑剔和指責。當然不只是孩子,還包括我們的愛人和我們自己。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歡迎心理諮詢師合作和投稿)

我們所謂的強迫症患者,多數都有一個批判指責要求完美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