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抑郁后,周围人还不知的痛苦

当人抑郁后,周围人还不知的痛苦

1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

9月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不顾其他人劝阻,还是毅然决然地从峨眉山金顶跳下,当场身亡。

旁边游客一遍遍地劝她,「快回来」、「听听我们的话」、「你还有爸爸妈妈」,但是她还是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

自杀之前,她留下了一封遗书,坦诚地说自己有抑郁症,遗书里她写出了自己的崩溃和无奈:

女孩在遗书中称自己得了抑郁症。「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

女孩还呼吁,「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

这个女孩对这个世界并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这个世界让她太失望了。

有些网友留言说到:

“死的勇气都有了活的勇气都没有吗?”

“还是我们小的时候比较好,天天盼着什么时候有肉吃,哪有什么抑郁?”

“你就是太脆弱了!”

想想你的爸妈和你身上的责任,有什么大不了的,睡一觉就好了啊。”

这些声音不但出现在她死后,相信生前也听到过不少。

在遗书里看出,女孩的遗愿之一是希望大家关注抑郁症群体,给他们多一点关心。他们需要的不是建议,也不是责备。

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评价什么「死的勇气都有了活的勇气都没有吗」这种话。

你不是当事人,你也并不了解抑郁症,你不知道别人正在经历什么,这个病有多么的痛苦。

2

一位在高中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在网上写下了他的经历:

“我深知父母的关心是有多么的重要,知道今天我已成家立业,再次回忆起那段岁月,仍心有余悸。

高中时,因为学业压力,加上对县城高中环境的不适应,生性内向的我,在学校里我几乎没有朋友,学业压力的步步紧逼,枯燥高压的生活,使抑郁症像魔鬼一样的缠上了我。

持续的情绪低落,整宿的失眠,几乎快要摧毁了我,没有一个人能体会那种折磨,也没有一个人能给予自己帮助,更令我伤心的是,在父母眼里,我的不爱说话,爱发脾气,整天愁眉苦脸,被他们当做了不开心,从来没有加以关心。”

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留言表示自己也经历过:

抑郁症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家庭不重视,偏偏不相信,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压力大了点而已。

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通病:当今的许多父母,没有抑郁症的直观概念,也没有意识到抑郁症有多可怕。

父母们往往以自己的心态看世间,得出自己的孩子太过矫情这个结论,更有些家长,觉得都是自己从小惯的。

殊不知,一念错一生错。

微博上有一段视频,关于一个韩国的20岁抑郁症患者的自白:

这个病和其他病也一样,有时也是需要专家的帮助,抑郁情绪是很难靠自己排解消化就达到康复的。抑郁时的情绪就像心灵的感冒,轻易把人击垮。

3

抑郁症到底有多可怕呢?

知乎上有人说,在知道自己得抑郁症的那一刻,都高兴得哭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怎么会高兴得哭了?

其实,在她心里,确诊抑郁症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出口,终于有人懂得她是真的得病了,而不是想太多。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华山,那个走到栈道中间就突然解开了安全绳,纵身跳下山崖的那位男性游客吗?

还记得去年7月林肯公园主唱在家中自杀身亡吗?

他们的死都是和「抑郁症」有关。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位男性游客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绝望。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那个林肯公园主唱生前几天也在和家人合照,笑得很开心。

就像这张照片上的女孩子,无论是神情黯淡还是化着精致的妆,她的心里却只想自杀。

就像这张照片的大男孩,明明很健康很阳光,却过了没多久就自己在电脑上查阅如何自杀;

就像照片里这个拥有最天真无邪笑脸的女孩,明明前一晚还和爸爸玩得很开心,现在却在医院经受折磨。

所以,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脸上笑着的抑郁症患者,内心早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到最后,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对他的病给予偏见和无视的人,有意或无意地都成了所谓的「帮凶」。

当人抑郁后,周围人还不知的痛苦

很多人以为,抑郁症是因为外界的原因引起的,但其实,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抑郁,但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杀手」。

很多人,在孩童时期,就是被父母「杀」死的。

知乎上有个帖子「有多少抑郁是父母导致的」,参与的人非常多,其中点赞很高的一个回答是:

是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跟父母的每次对话,都是加重抑郁情绪最重要的原因。

每次一点点小事,都会听到「这都做不好」「你是不是眼瞎」。

每次遇到家庭作业不会的时候,问他们,他们会说,「你自己不会动脑子吗?」,后来不敢问了,作业老是做不好,又会被骂「你是死人啊,长嘴是干什么的,不会问啊」

……

每一句话,每一次沟通,都在无形里一刀刀割掉每个孩子最后的自尊。

还有一部分很难得知道自己抑郁想要寻求帮助的人,在每次寻求帮助后都被冷冷拒绝和不当回事中,慢慢地更加绝望。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定义就是普通的「不开心」「矫情」「你想太多了」「怎么就你这么多事儿」;

很多人也觉得抑郁症也很好治疗:「出去散散心就好了」「你不要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多想想开心的」「你去发泄发泄就好了」。

其实患有抑郁症的人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们需要的只要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懂」,或者一个拥抱就好,他们要的是真正的对这个病的理解、宽容和共情。

许多家长觉得,学生有什么可抑郁的,好好把学上好就够了,哪有那么多事可操心,在孩子表现出一些反常行为后,通常也只会觉得孩子可能只是心情不太好,或者生病了,对孩子得抑郁症的事实,视而不见。

但实际上,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过渡期,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增大,孩子心理容易产生波动,尤其是初三和高三阶段,升学压力剧增,孩子敏感脆弱的内心极易出问题,抑郁症在此时趁虚而入,很可能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杀手。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8-16岁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都要高。

有不少抑郁症的孩子,父母是到他跳楼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抑郁了那么久。

原来我的孩子一直在对我发出求助的信号,可是我一直试图在用一种理论的方法去对待他,而不是真正地用情感的部分去回应。

家长们,请在悲剧发生前就用心聆听孩子,否则当酿成悲剧时,可就追悔莫及。

当人抑郁后,周围人还不知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