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你身邊有過校園霸凌嗎?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

你會怎麼做?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01


伊能靜曾經在自己的微博發佈過關於童年傷害的內容:

“請你一定要成為孩子內心可以依靠的父母,當孩子被欺負霸凌傷害時願意跟你傾訴,你才不會養出一個因為壓抑而傷害他人的孩子。”

在這條看上去再正常不過的微博下面,近千名網友分享自己小時候被欺負時向父母傾訴時的實際情形,卻令人十分心酸:

1. 然而大多數父母都不是你希望的那種,那些美好的只是少數,也是很多人夢想的樣子

2. 大多數父母會讓孩子怕他們,出了事也不敢跟父母說,我小時候就這樣,因為我擔心他們先責怪我,後來都不講了~


3. 小時候被人欺負了,告訴爸爸媽媽,他們總是說:“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你為什麼不想一下”。從此以後有什麼委屈都是往肚子咽

4. 深有同感,小時候被人動手動腳了,跟我媽說,她說為什麼別人不動別人就動你,你好好反思自己


5. “一個巴掌拍不響”、“先檢查自身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不好”、“己身不正焉能正人”……聽多了這些真是心塞,遇到什麼事都不願意說出來了。

……

最讓人難過的是,這麼多年過去,曾經的這些委屈,只能被當做笑話一樣說出來。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童年時代,父母幾乎是孩子的全部。在孩子心裡,父母就代表著全世界。

如果父母讓孩子失望,那就是全世界讓他失望;

如果從父母那裡感受到恐懼,之後邁出的每一步也都會帶著怯意。

相信曾經或多或少經歷過童年傷害的你們,都不願重蹈上一代的覆轍,讓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經歷那樣沉重的失望。

02


某幼兒園曾對孩子之間的爭吵做過一次範圍調查,結果顯示:

超過90%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有和小夥伴起爭執或被欺負的經歷;

約60%的家長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負,他們會讓孩子“打回去”;

有25%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不要和對方玩了;

另外有15%的家長表示不知道如何處理。

一位年輕的母親說:“寶寶被人欺負了,不管對方父母在不在,我都會跟對面的小孩說,你不可以打人,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家動手打人,我同樣會跟我家寶寶說,這樣是不對的。”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當孩子開始長大,逐漸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有了自己的社交範圍,難免會產生一些小摩擦,繼而上升為兒童暴力與爭吵,這是無法忽視的現狀。

而多數的父母,都無法時時呆在孩子身邊,替他阻擋欺凌,或者教育他該如何正確處理小夥伴之間的“矛盾”。

許多教育類自媒體都在關注此問題,但大家觀點各異:

有人倡導教孩子“打回來”,認為主動還擊的孩子,更具備自我防禦能力;

也有人覺得,以德服人是傳統教育的精髓所在,讓孩子學會寬容忍讓,才應該被倡導的。

實際上,無論是以牙還牙,還是息事寧人,都並不妥當。

孩子被欺負時,家長教給他們的應對之策,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心智發育和性格養成。

那麼,當孩子被欺負,為了孩子的人身與心靈安全,到底怎麼做才是有效之舉呢?

03

告訴孩子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


要讓孩子勇敢說不,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從小培養自己的權利意識。

當孩子面對霸凌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犧牲自己去取悅別人。每個人都有權爭取自己的權利。

近日,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針對校園暴力說了一段話,讓無數人鼓掌叫好。

我們不會教孩子用暴力手段去解決問題,不會讓孩子成為施暴者。但我們會教他們判斷是非,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反抗,反抗時要注意什麼。

電影《美國狙擊手》裡,男主的父親跟男主說過一段話: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三類:羊、狼和牧羊犬。

有些人認為邪惡不存在,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這些人就是羊;

還有些人使用暴力掠奪弱者,他們是狼;

還有一類人,他們擁有強大的攻擊力,和保護羊群的天性,他們敢於和狼對抗,這類人是“牧羊犬”。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故事,並且告訴他:

我們家裡不需要羊,

但如果你變成狼,我們會揍扁你。

我希望你是牧羊犬,能保護好自己,也能守護你想保護的羊。

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可以反抗,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時刻注意,你的反抗目的在於自衛,而不是傷害別人。

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願你做一隻「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的牧羊犬。

我們不隨便惹事,但也絕對不怕事。

只要你是正確的,我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