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該怎麼去走出來?有輕度抑鬱症且自卑?

默默0814


由於過去的經歷給內心留下的創傷很難癒合,要走出陰影首先最好遠離給自己造成傷害的環境以免現實環境不停的給自己的內心暗示反覆循環傷痛的記憶。

其次積極培養自己健康的身心,內心的創傷屬於消極負能量的情緒,它和陽光的內心水火不容很難共存,擁有了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那對於驅散心中過往的陰霾肯定能發揮著很積極的作用。

第三努力的學習和工作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為自己積累各種資本,等到自己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實力那種自信能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層次看清自己的內心,對曾經的傷痛自然擁有更強大的抵抗力。


朝霞天際線


首先可以感覺到你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持續比較長的時間了。

我們說,家庭一般分為兩種,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一些影響,我們是有自我的能動性去做一些修正的。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30歲左右。從小他的父母離異,而且父母男女關係這塊也比較複雜,他的成長過程比較的坎坷,他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對待人生、對待親密關係,對待界限,對待自信。他也欠缺很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長期下來終於住院了,被診斷為重度抑鬱。

但是他沒有放棄,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他學會慢慢思考,學會看書,參加心理療愈的課程,冥想,學會靜下來審視自己,慢慢的嘗試去做一些修正,當他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的時候,也知道去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尋求幫助。慢慢地他學會了與父母進行和解,知道了父母為什麼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在他有更多的理解的時候,領悟了,他也就放下了執念,放下了把所有問題歸咎於父母的偏激思想,看到了自我成長的空間,學會承擔責任,也明瞭他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

改變,其實就在一點一滴改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當我們看見的時候,本身就建立了一個開始的契機,只是行走的路上,我們需要多看多做多想。

不要沉溺於過去

不要給自己貼標籤

不要覺得自己不可能

不要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也不要覺得別人都比你做得好。

有時我們的想法僅僅是想法而已,有時候我們給自己定的標籤,僅僅是片面的管中窺豹,而且這個標籤就有很大的侷限性。朝前看,朝前走,美好就在路上!


平來心理


原生家庭的兒女的人格特性,很大程度是受父母的影響,兒女的性格特徵就是父母性格特徵的整合,我是80後,由於遺傳,我以前也有一定自卑感,性格也有過內向。

父母對兒女的傷害莫過於離異家庭,更加容易造成兒女的性格孤僻,自卑,內向,抑鬱症也更容易得。

對於上一輩的選擇,我們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就是自我改變。由於性格內向,伴隨一定自卑,我用了十多年時間自己從中走了出來,被打壓,說明這是對自我性格特性的一種磨練,要做的就是認清楚自己是誰,想要的是什麼,父母那邊暫時放一邊不考慮,起碼自己要為自己而活,把自己效果好了才能有能力照顧好父母,報養育之恩。不贊同任何事情都聽父母的,唯命是從,如婚姻的父母做主……那是不理性的,要過的是自己的日子,父母的建議可以聽取。但是最終決定還是自己做主。在成長曆程中,要養成一定的獨立能力,思想獨立,生活獨立。

對於性格內向,自卑,是可以逐步改變的,對任何事情不只看消極的一面,也要看到事情積極陽光的一面。正確的思考方式是:如果我做這個決定會怎樣,帶來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結果能否承受;那麼,如果是另外一個選擇呢,結果會怎樣,那樣的結果能否承受,是第一個選擇好,還是第二個選擇好?要對結果做一定的承受度預估。

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多交朋友,交性格外向的朋友。我的腦子有時候經常有一個聲音,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我幹嘛這樣整天悶悶不了呢,那就開心,快樂一點不是很好?

多向有經驗的人請教,聽取意見,綜合起來再做自己的決定。

一個習慣,只要不斷強化,不斷堅持下去,是可以養成的,知道自己的性格弱點,優點,建議可以看看書本《九宮人格》,解讀,剖析自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每天給自己一個自信的微笑,今天,我要過得開心的,做真實的自己!


吳礻廴


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提問,這也是影視作品的意義,《都挺好》讓我們的社會開始關注原生家庭,開始關注父母對於子女的成長的影響,不再一味的說“路都是自己走的”。作為一名醫生,我覺得這是巨大的進步,起碼讓我們在自我認知的路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每一個人剛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經過身處各種環境的影響,逐漸過渡到一個“社會的人”。而家庭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初接觸並生長的環境,一個人性格的塑造、自我意識的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與他人交往時的情感、態度表現等都與其原生家庭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通常意義上, 我們把一個人從小出生長大的那個家庭稱為原生家庭。

而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無疑是父母。父母各自的人格特點、父母之間的互動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溝通方式等,都會作為成長的重要動因給個體的身心發展留下烙印, 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例如題主所說道的輕度抑鬱症且自卑的問題,就與原生家庭環境因素中不積極參與社交及娛樂活動、家庭關係疏遠、矛盾性高等方面有緊密的聯繫 。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也顯示,家庭環境中的親密度、獨立性、知識性、娛樂性與抑鬱心境顯著負相關,而矛盾性則與抑鬱心境正相關。美國的心理學家通過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家庭中親子關係對個體抑鬱的影響真實存在,尤其是母親的抑鬱程度與個體成年期抑鬱有顯著相關。所以我們常說,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子女,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長期存在的。為了避免這種影響,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愛學習愛看書的母親,子女也會如此,遇事沉著冷靜的父親,也會收穫穩重的子女。除此之外,還應該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為子女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注意不要把孩子牽扯進夫妻之間的衝突中來,避免三角化,為之後的家庭系統的良性循環打好基礎。

回到你的問題,成年後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就像《都挺好》中蘇明玉一樣,長大成人後離開原生家庭,就應該自強自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減少父母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像你說的存在輕度抑鬱症以及自卑,完全可以不服藥,到專業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助,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樹立正確的認知過程,瞭解到自己性格中受父母影響的不利因素,然後盡力去將這種不利因素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原生家庭只代表我們的過去,影響我們的現在,至於今後怎樣?機會還是掌握在又準備的人手裡,找出對自己的不利影響,然後儘量尋找和建立正確的認知,接受無法改變的東西,努力去改變還沒發生的未來。像蘇明玉一樣,做自己的主人。


我說精神


不管你承不承認,幾乎每個人都曾受到過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有的人控制不好情緒,喜怒無常一輩子,有的人慢慢走出來越來越陽光。

為什麼說幾乎每個人都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傷害呢?

因為幾乎每對夫妻(即我們的父母)都會出現吵架或扭打等行為,而很多孩子的習得性暴力行為,就來源於學習父母。

不僅如此,感受到父母的冷戰,家庭的冷漠氣氛,或者父母吵架後帶不良情緒對我們的冷言冷語或怒罵都會或多或少的傷害到幼小的我們。

最近火熱的電視劇《都挺好》給我們詮釋了這一原因。母親對小女兒十幾年來的積怨和冷漠,就來自於自己的遷怒。因為不巧懷孕,卻又不能打胎,離婚不成,母親把罪都歸咎於無辜的女兒身上。把對丈夫的痛恨也轉移到女兒身上。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的縮影,無論是家裡有兄弟姐妹,還是獨生子女。即便是沒有受到冷落和特殊對待,父母或多或少會把對夫妻之間的矛盾帶給孩子。讓無辜的孩子痛苦萬分。


怎麼走出來呢?
  • 嘗試和自我對話,只有願意慢慢放下,自我解脫,才能救贖自己。《都挺好》的結局是小女兒明玉被母親折磨了十幾年,在母親去世後,回到家,回憶起小時候,自己哭了,母親耐心的詢問她怎麼了,還抱著她往屋裡走。
無論這一幕是那麼多年來,母親給她的為數不多的溫存,還是她修改了自己的記憶,安慰自己,想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這樣的方法都是好的。

畢竟痛苦只會越想越多,我們扒開傷口來看,越看越難以複合。多點回想一下家庭溫暖,或者是修改記憶都會讓自己好過一些。

  • 回憶那些痛苦的過往,如果是小時候被家暴太多的你,現在站在那裡,是否已經不再懼怕那個狠心的父(母)。永敢的去面對那些痛苦的過往,只有你去正視它,並反覆告訴自己,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懼怕那些,那些也不再能傷害到自己,才能給自己更多力量和勇氣。平時也不再那麼容易自卑。

新人+原創。這年頭手寫不易,煩請關注,下次更新大家就能看到啦!歡迎評論,共同探討!比心😘😘


均衡心理


原生家庭的傷害,首先必然有一個曾經受過傷害的父母 ,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因為他們擁有的就是錯誤的愛和錯誤的給予,所以都挺無辜。

我們做療愈,除了療愈自己,還要療愈心中的父母。下面我附圖一張 可以看看這兩本書療愈自己,讓代際傷害停止在自己這一代。

抑鬱症如果是公立醫院專業精神科醫生確診的,需要服藥。只有在藥物幫助下,才能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療愈自己。否則只能在錯誤認知觀念下沉溺下去,自卑無力也是抑鬱症症狀之一。

合理對待自己的情況,承認自己的不良狀態,同時也要知道這是抑鬱症引起的,藥物輔助可以減輕。但是一定要找正規醫院,資深醫生,否則用藥不當也不利於康復。


星期五心理


昨日一去不復返,已經踏入社會,家裡問題拋腦後,自己在在外遠離家庭環境,最重要是自己調節,想盡一切可能辦法,我女友以前也是抑鬱症,浮躁,焦慮,從小受家庭影響,抑鬱症患者一般都會有些自卑,焦慮,精神渙散,對什麼事提不起興趣!真心朋友少。要學會走出去,培養自己興趣愛好,有了愛好生活才有了奔頭和樂趣,還有就是多運動多和朋友分享交流如果朋友少可以找心理老師分享,解決不快樂,不要自己悶著。運動是很有幫助的,提高精力,多曬曬陽光戶外。和朋友相處時,不要老盯著別人缺點看,任何人都有缺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任何人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想想他有你卻做不到的地方,還有就是不要傷害對你好的人,比如男友,他也有缺點但是能堅持陪伴你這已經是一份真誠,遇事多交流,有矛盾坐下來靜心來化解,不要輕言放棄,下一站未必是幸福還有很多渣男理想和完美型不存在。總結,培養興趣,多運動,多曬陽光,多交流!做一切讓自己開心的事,學會淡忘過去。祝早日康復!!!





潮起潮落9527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是無法改變的,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是誰,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自己是誰!

首先說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是我們與我們的父母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從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因為我們的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也是沿襲了他們的父母教育他們的方式方法,會有很多弊端。比如父母的不理解、控制、強迫等等行為對我們的心靈造成很多的創傷和痛苦。很多這樣的創傷看似無所謂,但是我們的潛意識都記得這樣的感受。當日後你再次遇到相同或者類似的場景的時候,當年那種難過難受的感受就會跑出來,就會讓你難受,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痛。

這些傷痛就像一個一個的膿包,不觸碰的時候沒有事,一旦觸碰,就會讓你體會鑽心之痛。

想要治療,想要改變,就要把這一個個的膿包刺破,把膿水擠乾淨,讓膿包癒合,結痂。我們承認這些傷痛的存在,但是它已經好了,不同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心理諮詢,參加心靈課程,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治療方式去刺破膿包。這樣會讓你更好的接觸到真正的自己、被忽略的自己,也能讓你在精神層面到達一個新的層面。

以後你還會成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所以早早的改變去學習,非常有好處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沉默心理工作室


對於原生態家庭的傷害,要看個體的靈性,領悟能力,早些的要在15歲以後才會有自我察覺,以及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緩解調節原生態家庭帶來的傷害,遲一點的話要在18歲以後,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對原生態家庭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原生態的父母以及個體都是很重要的角色,當然是越早意識到原生態家庭存在的問題與情況是最好的。輕度抑鬱以及自卑很大程度是在家庭與學校的情況下,受到的指責與傷害過多,讓求助者表現的不相信自己,低自尊,以及會有一些情緒困擾。給求助者一個安全的氛圍以及無條件的接納求助者是有很大的幫助。第二個是從認知入手,看一下求助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認知,以及先入為主,思維模式有一些傾向性等。


二級心理諮詢師周成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過去沒有什麼所謂的原生家庭一說,原生家庭也是最近十來年被才被提及重視。

看見回答裡面有教你好好和父母談談的,我就想請問,能談嗎?能談好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局面。也不要拿什麼某某人物也是由於原生家庭帶來過陰影然後自己通過努力最後成為某領域的偉大人物的個案來引導好嗎?就如同你給一個沒上個大學的人說你看比爾蓋茨不也是大學沒必要嗎?人家還是世界首富。我想請問,你大學畢業了你是世界幾富?我們大多數人這一生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而已

看見過不少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而大多數父母都還不自知,會反問我家庭有什麼問題?誰家不是這樣過的?有部分(注意關鍵詞,部分)父母你是給tm講不進任何道理的,把世界頂級教育家心理專家請出來都沒有作用。

我還是崇尚心理問題兩個最關鍵的點。自知和自治。知道自己問題所在,積極做自我醫治。雖嘆息你的遭遇,但也恭喜你,你知道你心理問題的根源在哪裡,並積極尋求幫助。所以你的問題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另外一點原生家庭那些方面給你帶來傷害,或許你不方便提及,雖然傷害都是心靈上的,但真的是各有不同,父母管教特別嚴厲但物質上不虧欠你的的和那些父母根本就自私的對子女只要不餓死不凍死有書讀就覺得完事了的都不一樣,還有一些父母一方犯罪的或男女關係混亂的等等,雖然帶來的都是心理傷害,但等級是不一樣的。

心理問題需要的是促膝長談,打開心結。同時也找找自己的問題,父母帶來的困擾我們不一定能夠解決父母問題,但必須做的是找找自己問題,自己那些地方要需要調整的,培養自己的一些個人愛好,另外,戀愛成家也是徹底逃離的好方法,眼不見心不煩。

有部分言辭比較犀利,諒解。如信任歡迎和我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