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奇:海歸創新創業成功是檢驗政府服務的重要標準

夏穎奇:海歸創新創業成功是檢驗政府服務的重要標準

海歸在北京工作生活得是否如意?創業目標是否已達成?這是檢驗政府服務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如果說北京是改革開放的源頭,中關村則始終處於改革開放最前沿。40年裡,四代中關村海歸群體接續奮鬥,為我國改革開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海歸創新創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原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首席顧問、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改革開放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代表夏穎奇,被中關村人親切地稱為“海歸的伯樂”、“中關村招才引智奠基人”,在北京海外高層次人才新年論壇上,回顧了海歸創業往事、政府服務海歸的歷程。面對聲勢浩大的海歸創業潮,他呼籲海歸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本刊對其發言做了如下整理:

國家助力海歸成長和成功

“祝你成功!”

夏穎奇:海歸創新創業成功是檢驗政府服務的重要標準

在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現場,我對很多海歸說過這句話。無論其是否通過了評選,只要有勇氣參與,我都為他們加油助威。

回想起來,作為中央、北京市、中關村等各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評委之一,由我參與評審的海外人才多達500人。

退休之前,我在中關村管委會任副主任一職,分管人才資源處和國際交流合作處工作。在管委會工作多年,我和團隊一直致力於建立和完善中關村海歸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政府為什麼要為海歸服務呢?究其原因有兩點:人才是科技創新之本,而海歸人才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優秀群體,是實現市場化國際化的重要載體。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海外名校學有所成,在世界500強或創新公司歷練多年,他們在專業技術、國際化程度、市場化理念、融資能力和誠信守法等方面都表現得極為優秀。

而北京,尤其是中關村的雙創環境在全國範圍內是最好的。

1999年,我到中關村管委會任職。當時,考慮到大量優秀的人才在海外,我們就組團去多個國家做政策宣講,吸引他們回國,在中關村創新創業。人才吸引進來後,如何更好地為其服務,也是我們重點考慮的問題。

首先,要為他們解決場地的問題。1999年,中關村專門為海歸建設的創業園只有一家,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而海歸創業群體越來越龐大,鑑於當時情形,我領命擴建留學人員創業園。截至2009年,中關村用10年時間組建了28家留學人員創業園,而今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營也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

留學人員在海外多年,初到國內往往“水土不服”,那我們就打造一個大“溫室”,讓這些“良種”在裡面迅速發育成長。當然,我們不參與具體運營,而是為海歸創業者營造局部的優勢環境,集中解決共性問題,讓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例如,創業者進到孵化器裡,他們可以迅速熟悉國內相關政策法規,享受一定的創業優惠。我們有專門的導師團隊,由投資人、企業家、學者和各領域專家組成,根據海歸自身特點,為其量身定做深入細緻的創業輔導。同時,他們的簽證、護照、子女教育、實驗儀器等問題,我們也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幫他們解決。直到創業者成長成熟,公司業務步入正軌,我們再將其從“溫室”“移植”到“大田”(加速器和產業園),去市場的洪流裡搏擊風浪、揚帆前行。

不僅如此,中關村管委會還在硅谷、東京、華盛頓、倫敦、多倫多、阿姆斯特丹組建了多個海外聯絡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流程,夯實了中關村海歸創業的基礎設施,成立留學人員服務總部,推出海歸手續“快辦單”和《海歸企業商務指南》等。

為了充分釋放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創新潛能,國家及地方制定了相應的人才評定辦法,中央、北京、中關村的各類人才計劃,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均極為重視。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作為“海外學人之家”,給予他們以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務。

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需要資金、合作伙伴,但國內環境讓初來乍到的他們感到陌生,怎麼辦?最初,中關村管委會專門為他們提供了一間辦公室,再幫他們約投資者,雙方在這個空間裡聊項目、聊團隊、聊資金。後來,有融資需求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成立了“三三會”。從2004年開始,在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的下午,中關村科技園區所屬的各個留學人員創業園輪流舉辦留學人員企業項目融資推介會,向銀行及風險投資機構重點推介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搭建留學人員企業融資平臺。迄今為止,“三三會”已成長為一個品牌,堅持運作了15年,很多人通過“三三會”獲得了投資。

夏穎奇:海歸創新創業成功是檢驗政府服務的重要標準

自1999年至今,大批優秀的海外人才陸續湧入中關村,李彥宏、鄧中翰、張朝陽、嚴望佳、俞孔堅……新人輩出,新技術輩出,新產品輩出,上市公司輩出。他們從世界的各個角落,滿懷著報國之心、創業之志和反哺之情,在中關村這片創業的熱土找到了自己的舞臺,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些人已成為中關村創業的傳奇人物。有些人的企業越做越大,例如百度、搜狐、新東方、中星微、奧瑞金等……他們去納斯達克、紐交所上市,回來的時候,政府為他們祝賀接風、做新聞發佈,我又成為了主持專業戶。政府幫他們成長和成功,分享他們的喜悅,也見證著中關村的發展與成就。

“祝你成功!”這句話不是口頭說說,要落實到實處。作為服務型政府機構,不論是中關村管委會,還是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都是為海歸創新創業服務的。海歸在北京工作生活得是否如意?創業目標是否已達成?這是檢驗政府服務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海歸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

在共和國70年的奮鬥史詩中,海歸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代又一代海外學子回到祖國,不忘初心,不計較個人得失,銳意進取,業績卓著。

“只要你留在美國,我能讓你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儘管導師一再挽留,年僅26歲的鄧稼先毅然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的第9天,回到了一窮二白的新中國。1958年,??家把研製原子彈、氫彈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中。這之後的28年裡,鄧稼先隱姓埋名,冒著酷暑嚴寒,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兩彈一星”發射成功了,但鄧稼先的身體因受到嚴重的核輻射,不幸罹患直腸癌。

在他生病住院期間,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看著病榻上的好友,心疼地問:“研製兩彈一星,國家給你多少獎金,為什麼要拼死把自己的性命搭上啊?”他在病床上伸出了兩根手指回答楊振寧說:“原子彈10塊錢,氫彈10塊錢。”當時,國家正值困難時期,發給整個“兩彈”科研隊伍的獎金總數僅僅1萬元錢。但鄧稼先在病床上,拉著妻子的手堅定地說:“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如今,國家經過40年改革開放,國力昌盛,人民富裕。四代海歸接續奮鬥,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斷壯大的海歸人才大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不斷注入著新鮮血液。作為海歸潮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我想用4句話來總結“海歸潮”:聽說你要出國啦?你怎麼回來了?要不要回國?你怎麼還沒回來呀!

或許很多海外學子還沒有做出多大的成績,但祖國給予他們的幫助,都讓別國望塵莫及。但我們海歸也要知道,祖國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要扶貧、要環保、要提升教育、衛生水平。所以,我們肩負著很大的使命,我們要高舉前輩的愛國旗幟,為振興中華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