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01

前几天有位妈妈给我私信留言分享自己的苦恼,原来是6岁的女儿总是剩饭。刚开始她觉得孩子剩点饭也正常。每次剩了也不会浪费,自己会把孩子的剩饭吃掉。可是她发现从刚开始偶尔剩一次,到最近几乎每天都剩。有时剩的多,有时剩的少,她开始担心起来。担心孩子会不会把剩饭变成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可不好。她就跟孩子讲不要剩饭,可是说了根本没用,甚至生气、吼叫都无济于事。总是每天都要剩一点,而自己每天都要吃孩子的剩饭。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也是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的问题吧。孩子剩饭着实让人头疼,我们知道这很浪费,也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于是,我们常常想到的办法就是:自己替孩子吃掉剩饭,总算没有浪费。或者把剩饭倒掉,自己也不想吃。

结果,我们往往会发现,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剩饭还是剩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行为表现,而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的方法不是在解决行为背后的问题,而是一直在制造问题。自然不会有效,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02

孩子为什么总是剩饭?往往有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父母帮孩子盛饭,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下意识的盛多了,孩子真的吃不下。

这是最常见的。我们给自己盛的时候知道自己能吃多少,所以拿得准。可是一到孩子,总觉得孩子应该多吃点,什么长身体啦,什么运动量大啦,什么他们不知道饥饱啦。我们太爱孩子了,总是希望他吃多点,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应该多盛点。自然不会少。结果总是大于孩子实际的饭量,自然就会剩。

儿子每次放假去奶奶家或者外婆家,就会剩饭。我就发现,婆婆或者老妈每次都要帮孩子盛饭,而且嘴上都会念叨多吃点。结果每次盛的都吃不完。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孩子自己盛饭很随意,吃饭很佛系,因为剩了没关系。

妈妈回替他吃掉或者掉到,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习惯。现在家里孩子少,大人都特别惯,不会觉得剩点饭是什么大事儿。有时候说两句,有时候索性视而不见,倒掉也不觉得浪费。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就养出来了。

当你帮他吃掉剩饭或者倒掉剩饭时,再跟他说你不能剩啊,基本没用。当我们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或者承担什么不利后果时,都喜欢自由,都喜欢随心所欲。孩子也是如此。而且他可能真的吃不饱,把吃饭当成一件很随意的事儿,把剩饭当成必须要做的事儿。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03

剩饭的背后藏着家庭教育的问题。简单很处理,后果很严重。你要知道

我们喜欢替孩子干事,但往往会干出更多的事儿,更多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我们总觉得孩子做的没我们好,我们总是着急。反正吧各种原因,就让我们不知不觉的抢走了孩子自己该做的事儿,替孩子干了很多事儿。

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没问题,孩子会觉得理所应当,好像那就是该我们干的事儿。如果一旦有什么问题或者引起别的问题,他自己没做好,他会反过来责怪我们,他会认为自己做的不好也是理所应当,都是我们的错。

就像我们帮孩子盛饭,孩子剩饭,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你告诉他不应该剩饭,剩饭不好。他往往会来一句,还不是因为你给我盛的太多。甚至还会说,是你盛的饭,剩下了也应该你负责任。你会不会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吃力往往不讨好。还会因此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培养出更多的坏习惯。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不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后果,孩子很难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不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时,也就别指望孩子会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之前有好几个妈妈问过我,如何让孩子主动收纳自己的玩具,而不是每天把玩具到处扔,从来不去收。我就会问她们,如果孩子不收会怎么样。她们说只好是自己帮孩子收,有时生气了也会骂,骂完还得帮着收。

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总是得不到改善的症结所在。当他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也不会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后果时,他一定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去做。其实人都是这样的,大人也一样。

孩子不收纳玩具,我们会帮他收,那他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自己去收,去干自己不想干的事儿呢?孩子盛饭从来不在意是否吃得完,孩子剩了要么倒掉,要么我们吃掉,那他又怎么会去在意,怎么会想着吃多少盛多少呢?当然不会。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如此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忽视了破窗效应,孩子的坏行为很容易变成习惯,变成更严重的问题,改起来就会很难。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破窗效应。就是说如果一幢建筑坏了少许的窗户,没有及时维修,那么就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破窗户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孩子的错误行为,在刚开始时,我们没有在意,没有去及时的纠正,孩子就会继续错下去,就会养成习惯。或者变本加厉,变成更严重的问题。

而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总是容易忽视那些“小事儿“,觉得无所谓,没关系。比如说剩饭啦,打人啦,乱扔玩具啦,玩手机游戏啦,刚开始时,影响很小时,我们往往不会在意,其实已经是在纵容了。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越到后面,改变起来越难,就像破掉的窗户,破的越多修复越难。

孩子总剩饭,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吗?处理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04

我们应该怎么做?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剩饭的问题,还可以改变孩子的其它不良行为。对待孩子剩饭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把盛饭的事情,把盛多少的事情交给孩子。你一定要相信,当你把责任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变得负责任。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把吃饭的事情都交给了他,吃多少自己盛。即使有时候会帮他盛,也会喊他站在跟前看这,他要多少,自己决定。

2、告诉他盛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会有什么后果。在儿子自己开始盛饭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他可以盛多盛少,但自己盛到碗里了就应该吃完。我们家不喜欢浪费的行为,我和爸爸也不会帮他吃剩饭。如果剩了就得自己吃掉或者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说帮家人收一个礼拜的鞋子。同时,我们给他提个了个建议,如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就先少盛一点,吃完不够再去加。

点那个我们跟孩子把事情说清楚的时候,他还是很配合的,特别是年纪越小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好习惯,容易听我们的话。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不管走到哪里儿子总是会得到很多夸奖,他很主动,知道自己要吃多少,要吃什么,而且每次只要盛到碗里的都会吃得干干净净,不会浪费。我们也不用担心他吃不饱,也不用去管。其实自己去盛饭,也会让孩子很快知道自己大概能吃多少。一碗还是半碗,都会有数。

3、当我们告诉孩子以后,他仍然会剩饭,那我们就得按照我们事先说好的办。让孩子自己吃完,或者代替选项接受一个惩罚(必须是孩子在意的事情,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惩罚让他感受到不利的影响,他才会主动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4、警惕破窗效应,在孩子的坏行为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的给予关注。比如说剩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关注,就要表明的态度,也要教会孩子怎么做的更好,怎么避免。坏习惯都是日复一日,不断的重复,然后才养成的。而在刚刚开始时更容易改变。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这样写到: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时间,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发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当我们知道如何正确解决孩子的剩饭问题时,我们就已经学会了如何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就学会了培养的独立性,我们就学会了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们学会了对孩子的坏行为保持敏感,不放纵。轻松帮助孩子养出更多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