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錯誤!

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小明,因為他總是找其他小朋友說話。小明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小明的媽媽毫不猶豫地跟老師站在了同一陣營,她對小明說:“你應該聽老師的話,上課時跟同學說話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當心,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錯誤!

小明很鬱悶,心裡面更不開心了,認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他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同時心裡也暗下決心:以後再發生這種事,可不能跟媽媽說了。

這種情況,每天在大多數的家庭裡都重複發生著。我們總是抱怨孩子不跟自己親近,有心事也不對自己說。可是,當孩子之前願意跟我們交流心事的時候,你真的站在孩子這一邊了嗎?你是否站在了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

當心,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錯誤!

當孩子感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時,他們會找自己的父母尋求安慰、理解和支持,這正是父母與孩子進行情緒溝通的好時機。如果處理好了,可以大大加強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然而,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和敵人站在一邊”的習慣性錯誤。

對很多父母來說,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尤其是當孩子的“敵人”是老師、教練、長輩或其他孩子的家長等權威人物時,父母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和“敵人”站在一邊。

正是因為孩子在你這裡碰了太多的壁,他知道跟你說再多你也不會理解他、支持他,反而會跟他的“敵人”一起攻擊他、批評他,所以他才會變得沉默、變得叛逆,變得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當心,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錯誤!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掌握共情的能力。簡單來講,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跟孩子交流時,你需要放下身為成年人的驕傲,想象自己還是一個小孩,面對孩子目前的情況,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畢竟,你的生活閱歷無法憑空消失,但要時刻記得:孩子是以一個更單純、更脆弱、更缺少經驗的個體在面對生活。

當心,大多數父母都會犯這種錯誤!

回到上面小明的例子,如果媽媽懂得共情,這樣對小明說:“發生這樣的事,我真的很為你難過。你一定感到很尷尬,很傷心。”這樣的話語能讓小明和媽媽的心靈更加靠近。

要知道,小明也不希望繼續受到老師的批評,他也在為此而苦惱。如果媽媽能繼續以這樣一種共情和支持的姿態來與兒子交流,或許小明真的會願意讓媽媽幫他想想辦法。

我們絕不要跟孩子的“敵人”站在一邊,更不要成為孩子的“敵人”。這樣的錯誤,你犯了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