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近年來,氫能與燃料電池的發展受到各國關注,氫能源產業鏈包括上游制氫產氫、氫氣儲存運輸,中游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生產製造,以及下游氫燃料電池應用和加氫站運營等多個環節。本期科普系列第四期為大家簡單分析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市對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產業政策支持。

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國家相關政策

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我國對於燃料電池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起源已久,早在2001年9月,啟動的“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就提出,國家撥款8.8億,確定了以“三縱三橫”為核心的電動汽車專項矩陣式研發體系,其中包含了對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

2009年,國家首次開始在試點城市對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客車分別給予25萬/輛和60萬/輛的財政補貼2011年提出對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徵車船稅

近年來,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突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我國開始加大對氫燃料電池領域的規劃和支持力度,政策出臺也越來越集中。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1000輛的運行規模,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更是將發展氫燃料電池的發展提升到了戰略高度

此外,2016年10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首次提出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路線圖,

對我國中長期加氫站和燃料電池車輛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主要包括:

202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0000輛,氫能軌道交通車輛達到50列。

203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

2050年,加氫站網絡構建完成,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1000萬輛。

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2016年起,純電動汽車財政補貼每年調整,呈大幅度退坡的趨勢,而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依然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即補貼標準為6000元/kw,補貼上限為20萬元/輛;輕型燃料電池客車/貨車以及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依然採用定額補貼方式,補貼上限分別為30萬元/輛和50萬元/輛。

2019年3月,全國兩會之後,政府工作報告裡,有一條引起格外關注——“為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在汽車市場中,要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也是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標誌著氫能產業將迎來更大的支持力度。

各地相關政策

廣東省

2018年1月31日,廣東省發改委等四單位聯合發佈《關於印發做好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廣東省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

,燃料電池汽車地方補貼不超國家補貼,各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具體補貼標準。

此外,2018年6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大力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規劃佈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公交電動化(含氫燃料電池汽車)、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力度。

01

佛山市

2018年4月12日,《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暫行)》出臺,將對加氫站建設和運營進行大力度扶持,單個加氫站建設150-800萬元不等,加氫站加註氫氣的運營補貼分9/14/20元/公斤不等。

2018年11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印發《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規劃2030年氫能源及相關產業累計產值10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57座,力爭將氫能源產業培育成為佛山市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將佛山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氫能源產業示範城市和集聚高地。

02

廣州市

2018年6月5日,廣州發佈《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若干政策》(徵求意見稿),規定,在廣州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取得中央財政購車補貼資金後,經審核給予地方財政購車補貼資金。其中燃料電池汽車按照不超過國補1∶1的比例給予地補。

03

深圳市

2018年8月29日,深圳市財政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明確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即燃料電池乘用車20萬元/輛,燃料電池輕型客車、貨車30萬元/輛,燃料電池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50萬元/輛。該支持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符合條件的車輛和充電設施補貼清算完畢。

04

中山市

2018年11月13日,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發佈《中山市關於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自印發之日後30日起實施,有效期到2020年12月31日。申請補貼的加氫站應滿足以下條件:加氫站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且日加氫能力不少於200公斤;加氫站需納入中山市的年度建設計劃或工作方案;加氫站需按規定完成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滿足上述條件後,申請補貼的加氫站可獲得補貼100萬元/站。

上海市

2017年9月,上海市發佈《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對到2030年氫燃料電池車輛數量和加氫站數量有了明確目標:

01

近期目標(2017-2020年)

到2020年運營規模達3000輛,加氫站5-10座,乘用車示範區2個,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50億元。

02

中期目標(2021-2025年)

到2025年運營規模達3萬輛,加氫站50座,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03

長期目標(2026-2030年)

到2030年技術鏈層面,實現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製造總體達到國外同等水平;在產業鏈層面,實現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

此外,2018年5月21日,上海市科委印發《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案》,方案明確燃料電池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0.5給予本市財政補助

江蘇省

01

南通如皋市

2018年9月,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出臺《扶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打造聯合國氫經濟示範城市和省氫能特色小鎮,如皋到2020 年建成加氫站3至5座,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增車輛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比例不低於50%;到2030年,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02

蘇州常熟市

2019年2月,《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佈,產業發展目標分為近期(2019-2022)、中期(2023-2025)、遠期(2026-2030)三個階段。其中,

近期目標如下:在技術創新方面,快速推進電堆、系統集成與控制、關鍵零部件等核心技術開發和產品攻關,積極招引國內外創新研發機構落戶。在產業鏈方面,加快招引整車項目,對氫燃料電池上下游產業進行攻關,在儲氫裝備、電堆、膜電極、空壓機、增溼器、DC/DC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加快佈局,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在示範應用方面,建成一批市場化運營的公共加氫站,推進物流配送車、公交客車、環衛車、港口牽引車等投放運營,逐步導入氫燃料大巴公交線路,氫燃料電池汽車投放數量達到國內領先,打造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

03

蘇州張家港市

2019年1月,《張家港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對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方便給予補貼政策如下:對於加氫能力達到500kg/d的35MPa加氫站或加氫能力達到200kg/d的70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於加氫能力達到1000kg/d的35MPa加氫站或加氫能力達到400kg/d的70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浙江省

2019年1月,浙江省政府印發《浙江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加快培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支持燃料電池電堆、發動機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加快研製燃料電池汽車,鼓勵嘉興利用石化裝置副產氫氣等資源,加快建設加氫站試點,成熟後向全省逐步推廣。加快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優先在城市公交、物流運輸等領域開展示範運營,在嘉興等有條件的地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試點示範。

01

寧波市

寧波市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近期目標(2019-2022年):到2022年,建成加氫站10-15座,探索推進公交車、物流車、港區集卡車等示範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600-800輛,推進清潔能源制氫與儲運、氫能分佈式系統建設。

遠期目標(2023-2025年):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20-25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突破1500輛。

02

嘉興嘉善縣

2019年2月,浙江嘉善縣發佈《嘉善縣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和示範應用實施方案(2019-2022年)》。到2022年,力爭完成120kW的單電堆設計與開發,燃料電池產能達到10000臺,銷售達到5000臺。建成加氫站或綜合能源站3-5座。燃料電池公交車佔新能源公交車總保有量的50%。

海南省

2018年6月,海南省轉發四部委發佈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並公佈2018年海南新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地方財政補貼標準繼續按中央財政同期補貼標準的1:0.5執行,其中,省、市縣兩級財政各承擔50%。

2019年3月5日

,海南省正式發佈《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提出將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技術路線。根據規劃,海南省將發揮島內豐富的天然氣等清潔化石能源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稟賦,把氫能定位為重要的儲能載體和終端使用零排放二次能源。結合全省日益完善的天然氣管網,制氫、輸氫、儲氫、加氫等關鍵環節不斷成熟,在未來5-10年能夠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應用需求。同時,以市場導向為主,鼓勵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重點企業,在符合條件的加油站逐步增加充電、加氣、加氫等輔助功能。

湖北省

01

武漢市

2018年1月,武漢發佈《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在基礎設施與示範推廣層面,建設5-20座加氫站,在輪船、無人機、分佈式發電等方面形成小規模氫能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燃料電池公交車、通勤車、物流車等示範運行規模達到2000-3000輛。到2025年,武漢將產生3-5家氫能國際領軍企業,建成加氫站30-100座,形成相對完善的加氫配套基礎設施,實現乘用車、公交、物流車及其他特種車輛總計1-3萬輛的運行體量,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2018年2月9日,武漢市經信委、發改委、科技局、財政局聯合發佈的《武漢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實施細則》指出,對單位和個人購買的燃料電池汽車,按照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1:1的比例確定地方財政補貼標準。

02

襄陽市

2018年12月,發佈《關於襄陽市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燃料電池乘用車20萬元/輛,燃料電池輕型客車、貨車30萬元/輛,燃料電池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50萬元/輛。

山東省

2019年1月,山東省發佈《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計劃每年推廣1萬臺燃料電池車輛,全力推動“綠色動力 氫能城市”率先在山東落地,打造“中國氫谷”項目,並將在後續制定合理扶持政策,並開通加氫站建設“綠色通道”。

2019年3月

,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佈政策,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鼓勵氫能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在先行區建設運營的商業化、公共服務用的加氫站、油電氣氫合建站最高給予建設企業900萬元建設補貼。

河北省

作為京津冀氫能產業集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張家口市依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優勢,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藉助2022年冬奧會舉辦東風,全面佈局氫能產業。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出租車計劃達到1800輛,建成加氫站21座,實現制氫每年2萬噸,製造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每年1萬套,生產氫燃料電池客車每年4500輛,初步形成從氫氣製備、儲運、加註到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整車研發、生產、檢測的全產業鏈。

結語

氫燃料電池汽車由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而托起這個火把的,首先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主管機構,但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受制於區域發展、經濟條件、觀念認識,各地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扶持有著較大的差異,其中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較快。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利用不同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技術優勢,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氫經濟和氫燃料電池區域發展戰略,最終帶動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向高質量、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加氫業務科普系列(四)--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