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中國經濟“L型”轉換仍未確認

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

贾康:中国经济“L型”转换仍未确认| 财富管理周报

4月13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2019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由於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使中國原本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觀經濟“L”型轉換還沒有確認,在未來仍要努力實現經過一定調整以後“L型”轉換的確認,在經濟增長由“新”入“常”方面做積極的努力,爭取在複雜局面下能夠形成一個新常態概念下經濟運行中由比較明顯的結構優化支撐出來的時間越長越好的平臺狀態。

賈康認為,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曲線來看一直演變到2018年的上半年,在6.7-6.9%這個很窄的區間裡運行,這樣一個12個季度之久的平臺狀的運行,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觀經濟階段所謂大寫的“L”型轉換的確認。但2018年下半年開始,貿易摩擦升級所帶來的衝擊和它引發的市場預期變為不良狀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的局面,交織而成了2018年下半年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往下落到了6.6%,突破了原來6.7%以上的平臺狀的底線,四季度增速來是6.4%,全年是6.6%,雖然仍然達到了年度6.5%左右這樣一個規劃性、引導性的增長目標,但是要重新考慮的就是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再往下進一步的演變。

以下是賈康先生演講摘選(已經本人審核):

尊敬的到會的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宏觀經濟研討會,還是秉承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一貫的宗旨,是以一個獨立智庫的平臺來鼓勵大家各抒己見,力求我們在一些相關重大現實問題的認識上能夠得到必要的基礎理論的支撐,同時,能夠力求理論密切聯繫實際來形成一些中肯的、有深度的、當然也是探討性的意見和看法,而力求體現建設性。我借致辭的環節,在歡迎各位到來的同時,也想先簡要談一下自己怎麼認識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態勢。

在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過程中,我們要在追求“強起來”的新時代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在運行過程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上的推進,必須在每一個具體的時間段,在現實生活中也就是首先按照經濟學所說的“短期”的年度視界,來掌握好在宏觀調控必要的匹配之下,怎樣把短期和中長期的政策、制度建設銜接在一起。

在2018-2019年的時間段上,貫徹十九大精神,從短期看到中長期,銜接我們推進現代化戰略裡面的基本訴求,在態勢上我想特別強調一點:本來有一個2018-2019在中國經濟引領新常態過程中有,很有希望完成的宏觀經濟階段轉換種所謂大寫的“L”型轉換的確認。本來是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從GDP增速曲線來看一直演變到2018年的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最基本的指標(就是反映經濟景氣和繁榮程度的GDP增長速度),是在6.7-6.9%這個很窄的區間裡運行,這樣一個12個季度之久的平臺狀的運行,其實已經中期化,如果沒有不期而至的所謂貿易摩擦升級的話,本來應該乘勢完成這樣一個“L”型轉換的確認。

而我們在觀察者的定位上來評價的話,這個“L”型轉換確認,其實也就是中央所運用的“新常態”表述,在對它認識和適應之後還要引領的過程中,要由“新”入“常”。“新”就是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這個中等收入階段的確認,可以以2010年出現兩位數高增長的年度來表達,那一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接近四千美元,穩穩坐在中等收入經濟體這個陣營之內),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和其他的經濟體大同小異,在基數比較高的情況下,勢必要經受一個增長速度往下調整的過程,要告別過去經濟起飛和粗放高速增長階段的高速度特徵,高速度勢必要轉為中高速。

這個“新”是非常明確的,而所追求的“常”,我們的認識是一定要在這個階段轉換中把中國必須堅持的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結合在一起,實現以結構優化所支撐的高質量的發展—這個高質量的發展它應該落在一箇中高速的,時間越長越好的平臺狀態上,這就“常”了。這個追求在我前面所說到的2018年到2019年,本來應該能夠得到實現的情況下,又有不期而至的新發生而影響重大的外部壓力,再和我們內部過去一直存在的所謂“矛盾凸顯”交織,使這樣一個運行平臺狀態向下突破。

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大家已經看到了,貿易摩擦升級所帶來的衝擊和它引發的市場預期變為不良狀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的局面,交織而成了我們2018年下半年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往下落到了6.6%,突破了原來6.7%以上的平臺狀的底線,而四季度報出來是6.4%,這樣全年是6.6%,雖然仍然達到了年度6.5%左右這樣一個規劃性、引導性的增長目標,但是我們要重新考慮的就是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再往下它進一步的演變。

如果做一個評價,我們願意說,在2018年二季度一直到三季度,在市場預期明顯變壞、決策層也意識到必須做一系列政策調整這樣演變的過程中,巨大的不確定性始終是一個主題詞。那時最有影響力、現在還在延續的中美貿易摩擦,必須通過談判去尋求一個有可能緩和緊張局面的結果,但一直是陰晴不定。

到了三四季度以後,陸續有較積極的一些信號和消息傳來。當下,大家都知道,人們都在密切跟蹤的中美貿易談判,雖然沒有達到原來所說的3月底雙方最高領導人來拍板達成一個階段性的結果,我願意把它稱為帶有妥協性質的階段性平衡方案,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但是雙方卻你來我往、不斷傳來消息,說認識上有新的共識,在接近於可能達成的一個階段性平衡結果方面,有新的進展。我們現在還處在這樣一個演進的過程中。

如果從最近一段的時間發展態勢來看,我覺得可以框架性地來形成這麼一個認識:原來所稱的“L”型轉換雖然還沒有確認,但我們從中國的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在爭取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相對應的一些短期到中長期銜接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有了值得肯定的一些重要調整—比如貨幣政策雖然仍稱“穩健”,但它實際落在“鬆緊適度”上,實際的政策要領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財政政策繼續積極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它的加力、增效等等,這樣新的局面已經使中國經濟在消除不確定性方面,從內生、內部的綜合效應上來看,收斂了一些前段市場上不良的預期,消化了一些可能對我們不利的下行壓力。

在未來的努力中,我們仍然要在主導的追求上,去努力實現經過一定調整以後L型轉換的確認,我們仍然是要在由“新”入“常”方面做積極的努力,爭取在複雜局面下能夠形成一個新常態概念下經濟運行中由比較明顯的結構優化支撐出來的時間越長越好的平臺狀態。

我這些看法彙報出來,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