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腹瀉1年伴體重減輕20kg,該如何確診?

病例分享:腹泻1年伴体重减轻20kg,该如何确诊?

病例資料

患者女性,67歲。主因周身不適、低熱、腹瀉1年並伴有體重減輕20kg就診。既往有高血壓和抑鬱症病史。在此前的4年中,患者曾接受多發性關節炎的一些風溼病相關檢查,診斷患有血清陰性類風溼關節炎,並接受類固醇、甲氨蝶呤和依那西普治療,但收效甚微。

近期實驗室檢查顯示:血紅蛋白 8.3 g/dL;平均紅細胞容積 70 fL;紅細胞沉降率 78;C反應蛋白 6.4 mg/dL。為評估小紅細胞性貧血和腹瀉,患者於此次就診幾個月前行內鏡檢查,食管胃十二指腸內鏡檢查顯示絨毛萎縮DII級,組織學與粘膜內黃色瘤一致。結腸鏡檢查未見病理改變。

腹部超聲檢查顯示主動脈周圍存在3個小淋巴結(最大直徑10mm),腸繫膜和迴腸壁明顯增厚,空腸壁輕度增厚,並伴有少量腸周積液(圖A,B)。

病例分享:腹泻1年伴体重减轻20kg,该如何确诊?

(圖 A-B)

診斷:Whipple’s病。

超聲檢查高度提示吸收不良,並得到了實驗室結果的支持。

乳糜瀉是最常見的導致吸收不良的原因之一,血清學檢查可排除。該患者重複進行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第1部分和第2部分遠端黏膜完全被白色的細小斑點覆蓋(圖C)。組織學檢查顯示絨毛的黏膜結構被充滿PAS陽性顆粒的巨噬細胞浸潤改變,與攻擊上皮細胞的中性粒細胞聚集有關(圖D)。這些符合Whipple’s病的診斷。

病例分享:腹泻1年伴体重减轻20kg,该如何确诊?

(圖 C-D)

分析討論

Whipple’s病是由一種叫做惠普爾養障體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在輔助T細胞應答不足的易感受試者中,例如接受TNF-α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惠普爾養障體能夠在腸道黏膜巨噬細胞內存活和複製,並擴散至其他器官。因此,Whipple’s病可表現為多系統疾病或單器官疾病腸外受累(如中樞神經系統、眼、心臟或肺)。Whipple’s病典型症狀為體重減輕、腹瀉、腹痛和吸收不良,通常之前有關節疼痛病史,患者常因關節痛被誤診為類風溼關節炎的一種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可出現典型的腸道症狀。很少有病例報告描述Whipple’s病患者的超聲表現,最常見的超聲檢查特徵包括小腸擴張伴腸壁增厚,腸周積液以及腹膜後淋巴結腫大。

Whipple’s病最終確診依賴於腸道組織活檢,在十二指腸、空腸、迴腸或胃竇部位含有含有大量抗澱粉酶PSA陽性顆粒。Whipple’s病的診斷尤其是在腸外受累的情況下,可通過受檢組織中聚合酶鏈反應陽性的惠普爾養障體確診。

該患者接受靜脈頭孢曲松(2 g,1次/d)治療2周,之後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惡唑治療1年。

1.Carla Serra, Hana Privitera Hrustemovic,et al.Carla Serra, Hana Privitera Hrustemovic, Federico Maria Verardi.Gastroenterology. 2019 Apr;156(5):1253-12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