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占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被人列为第一,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学者,他的忠心和诚实是无与伦比的。而对于同时期的人物左宗棠,人们却是另外一种评价,虽然无人可以否认他是清代最伟大的汉人将帅,但在学术上,在整体人格魅力上,人们觉得他稍微比曾国藩逊色。

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如果从客观的角度对两人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左宗棠也是优秀的学者,但人们认为他还不及曾国藩那般深邃渊博。他非常自负,脾气太大,说话太直,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人们在崇拜他的成就,尊重他的才干的同时,却无法忍受他的性格,很难与他亲近。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以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进行对比,好像左宗棠就要胜过曾国藩了。左和曾一样,都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和其他湘军将领所不同的是,左宗棠好像对打内战一直不太感冒,他既没有像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那样积极组织团练,也没有像曾国藩、胡林翼那样主动向当权者献计献策。

都说左宗棠是军事奇才,可他不大愿意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那么,他心中到底像打什么样的仗呢?如果看一看他四十岁之前的经历,就不难发现答案。左宗棠关注的焦点一直都在边疆,或者说,他真正关心的大事,是如何抵抗外国侵略者。

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自从左宗棠二十一岁进京赶考时,就曾写下条陈建议清廷在新疆建省。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时的大清表面上看来还是天朝上国,左宗棠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未曾接触过任何军国大事,却对大西北的治理拿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他呼吁朝廷在新疆设立省一级的行政区划,驻扎军队,兴办农垦,生产自给,长期稳定边疆。

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朝廷这才意识到两百多年的铁桶江山,已经脆弱的经不起一点打击,一向沉稳的道光帝惊慌失措,此后,他和他的子孙们不顾中华民族的尊严,开始书写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左宗棠在时局的逼迫下加入了清军,他前后当了八年的幕僚,一直没有领兵作战。后来为了躲避官场的倾轧,这才决定奔赴前线。在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帮助下,左宗棠成为了楚军的统领,转战皖南和赣北,保卫祁门大营,接着又主管浙江军务,肃清了浙江境内的太平军,其后,又在福建和广东大展拳脚消灭了太平军残部。

尽管这个时候左宗棠已经展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但这并非是他追求的人生辉煌。因为,他没有忘记他还是一介布衣时,林则徐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东南洋夷,或许别人能够抵御,而日后西定新疆,非君莫属!”

后来,左宗棠在大西北作战时,曾国藩已经意识到这位故友的“野心”,也知道他将建立更大的功勋。曾国藩去世前不久,在苏州会见了一个名叫吕庭芷的高官,他刚从甘肃返回故乡。两人谈了很久,曾国藩说起了他与左宗棠的分歧,并让吕庭芷客观地评价一下左宗棠。

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吕庭芷摸不准曾国藩的用意,但他还是实事求是地说:“左季高处事精详,律身艰苦,公忠体国,朝端无两”。这番评价已经很高了,但是曾国藩却不大满意,他怕案而起说道:“此时西陲若无季高,无论我不足当此任,即便是胡文忠从九原之下起死回生,也未知如何。君言朝端无两,要我说,则是天下只此一人。”

曾国藩的这番话被传开以后,得到了不少好评,人们也因此说曾国藩心怀宽广。他尽管不喜欢左宗棠,却能承认左宗棠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尽管曾左两人有时也惺惺相惜,但在对待列强态度上,他们并不是一路人。

曾、左两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说左宗棠对民族的贡献更大?

​咸同年间,西方各国势力日盛,曾、李两人讨论外交的宗旨是主张和平,左宗棠却是主张扬我国威。毫不客气的说,左宗棠是清末国防先锋和卫国元勋,作为一名武将,他抵御外敌入侵,捍卫领土完整,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左宗棠这个性格为人并不完美的人,似乎更胜曾、李一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