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摘要“据悉中国与乌克兰方面签署了重要协议——中国将先从乌克兰引进安-225运输机和其的生产技术,然后在国内生产。虽然这对中国在大型军用运载飞机的研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国产的大飞机运20已经服役,那么中国还引进安-225意义何在?”

文(jl)

安225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其在航空方面的成就与先进的设计都就在了乌克兰,乌克兰自然就掌握有大量航空工业技术的国家,其中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225战略运输机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由安东诺夫航空科技技术联合体研制设计,原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2架安225,但是只有1架能够正常运转,虽然安-225仅有1架投入使用,但是这架大飞机仍然让乌克兰感到相当自豪,因为它代表了乌克兰在航空工业技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且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国家的大型运输机能够超越安-225。


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安225研制之初:

安-225运输机是苏联在1985年春季因应当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其他火箭设备之运输需求而研制,由于安-225是一种体型超大的战略运输机,高载荷设计对于机场条件和起飞环境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机场都能起降安-225这样的大型战略运输机。所以这样的运输机是不符合战时使用的,真正的战略运输机,并不能向安225一样,而是要对复杂的条件有着强悍的适应能力。所以中国引进安225看中的并不是飞机,而是其的技术层面。


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服役运-20(代号“鲲鹏”)是一款国产的大型战略军用运输机,运-20可以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执行物资和人员的远距离运输任务。在各项性能的比较当中,运-20也比空军现役的伊尔-76要优秀。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中国引进安225是为了其先进的技术:

既然运-20的性能这么优秀,那么跟安-225相比会怎么样呢?安-225运输机翼展88.4米,最大起飞重量640吨。安-225是在安-124 的基础之上研发而来。除了综合性能优越之外,它还有一项优点,那就是可在飞行途中抵御暴风雪的袭击,很多飞机不能比拟的。而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00吨级,在载重66吨的情况下可以以800 公里的时速飞行7800公里。这样就不难看出安-225在很多指标上是比运-20要好。除了它一次性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武器装备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改装为客机之后,运送能力将大大提升,这可以缓解中国的航空压力。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中国通过引进、生产安-225,获得生产更大、更好的运输机的技术,从而为将来建造更大、更好的运输机做一个铺垫。 更重要的是运20无法满足空军的需求下引进安225 学习其的先进技术与设计。


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是为了引进发动机技术:

而且其的发动机技术是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短板,在引进外国先进飞机的同时,要把其动力系统研究透彻有助于中国的发动机研制,如果参考安225的发动机那么中国国产战略运输机项目将能够优先获得动力设计成果。D-18发动机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其单台输出功率能达到229千牛,可以让安-124实现超过800公里的飞行时速。中国只要结合这种发动机的研发成果加以改进,就可以生产出专用于下一代大型国产战略运输机的大推力发动机。


中国引进安225其实只是为了这项技术


总结: ​因此,安-225的技术成果确实是值得引进的,而这种机型本身并不需要大量采购。中国和乌克兰的合作,主要也是体现在技术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