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2019年4月3日晚间,在淘宝上成长起来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股票代码“RUHN”)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12.5美元,市值突破10亿美元,正式迎来高光时刻。

如涵控股CMO张大奕因此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中国网红,被网友称为“靠脸吃饭的正确姿势”。

“红”就完事了?股价见分晓

资本市场不相信网红,华尔街不识张大奕。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成功上市的如涵在美股市场的首日表现却异常“惨烈”。其开盘报11.5美元,较原定发行价跌了8%,开盘破发后,如涵股价一路下跌,截至收盘跌幅达37.2%,报收于7.85美元,收盘总市值约6.49亿美元,较开盘缩水了三分之一。

首个交易日却以暴跌 37.2% 告终,在4月9日,上市一周的如涵控股收盘下跌13.76%,报6.08美元,较IPO发行价12.50美元跌超50%,这意味着该股上市5个交易日即被腰斩。

可见,对于“网红带货”这一商业模式,广大投资人现阶段并不看好。

流量为王,网红带货“吸睛”又“吸金”

如涵控股的前身是冯敏创立的淘品牌“莉贝琳”。2011年,团队从自建电商平台转为淘宝电商,创办自有品牌“莉贝琳”,开了第一家淘宝店铺“莉家”。凭借做邮购时积累的女装经验,“莉家”很快就做到了淘宝C店前五。

在业绩下滑、寻求转型的关键时刻,2014年,冯敏与一直合作的时尚女装模特、“微博带货王”张大奕一起开出了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由张大奕担任模特。当时张大奕在微博拥有近30万粉丝,被称为“微博带货王”。

店铺上线后销量实现快速上涨,一年后店铺销量在淘宝服装品类位列第一。2016年5月,张大奕通过淘宝直播的方式,创造了2小时内成交额近2000万元的淘宝记录;2016年双11,张大奕“吾喜欢的衣橱”店铺的营业收入超过2亿,成为淘宝第一家销量破亿的女装类店铺;2017年双11,张大奕店铺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进入了双十一女装销售十强榜单;到了2018年双11,销售额在短短28分钟内就达到上亿元。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在看到网红电商的巨大潜力后,2015年如涵控股随后转型网红孵化器,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孵化网红,创造下一个能带货的“张大奕”。根据如涵控股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如涵控股已签约113个KOL,共计1.484亿粉丝,拥有91个自营网店和39%的复购用户,淘宝中国持有其8.56%的股份,这也是阿里巴巴入股的唯一一家网红孵化平台。其中3个顶级KOL年GMV超过1亿元。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图源:如涵招股书

随着签约KOL人数的增长,2017年如涵控股推出了平台模型,将签约的KOL与第三方店铺和商家联系起来,通过KOL进行商品推广,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广告服务。如涵由此开始逐渐从原来单一的自营淘宝店模式,延伸到向第三方品牌和店铺带货的平台模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已与501个品牌和28家第三方网店进行合作,向消费者推广其品牌和产品。2018年第四季度,如涵控股的服务收入达4353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5%。

如涵凭借“社交电商”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和“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发力,利用网红经济的热潮,通过风格塑造、内容策划、广告营销等多元化的手段,打造出KOL独特的IP价值,并打通产业链条、整合资源,实现网红价值变现和粉丝消费的闭环模式,推进了网红电商的发展。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根据如涵控股3月29日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财年,如涵控股的GMV为12亿元、收入5.8亿元;2018财年的GMV为20亿元,收入9.5亿元;2019财年前9个月(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的GMV为22亿元,收入8.5亿元。

陷入亏损泥沼,王思聪唱衰

成功在美国上市是事实,但是如涵的接连亏损也是事实。

根据如涵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电商业务的交易量在近三年增速持续放缓,而净利润亏损却在增加。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图源:如涵招股书

2017-2019这三个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如涵的营收分别为4.38亿元、7.51亿元和8.56亿元,其中2018、2019财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为71.5%和14.0%,增速明显地放缓。

招股书还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如涵的净亏损分别为4014万元和8995万元;从2018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如涵9个月的净亏损为575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613万元扩大1.2倍。

单从季度经营数据来看,2017-2019年这三个财年的第三季度,如涵的营收分别为2.51亿元、4.08亿元和3.85亿元,可见2019财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不增反降。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图源:如涵招股书

其实如涵早已陷入亏损泥沼。2016年8月,在如涵控股正式“借壳”克里爱登陆新三板后,2017年08月如涵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其当期营业收入为3.0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730万元;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5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61万元。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而从此前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56 万元,毛利率为43.54%,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近400万元。可见,2016年上半年如涵控股也并未实现盈利。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在挂牌新三板后,如涵控股的表现并不乐观,营收增速放缓,业绩不升反降。随后,在2018年4月,如涵控股正式发布公告终止挂牌。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如涵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红电商所带来的营收也在快速增长,但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盈利,仍是未知数。

就连“超级网红”王思聪也在其朋友圈表示对如涵的商业模式不看好。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如涵的问题,在于其本身模式的验证并未成功,亏损不断,“第二个张大奕”也迟迟未复制成功。

作为业绩的“最大功臣”,顶级KOL张大奕占据了“半边天”,不仅为如涵带来了“名”,还带来了“利”。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以张大奕名义开设的网店占如涵控股2017-2019财年前三季度GMV的49.6%、51.0%和44.9%;以张大奕名义开设的网店收入,分别占如涵控股201-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收入的50.8%、52.4%和53.5%。

如涵对张大奕的依赖程度太高了。值得说明的是,张大奕并不是如涵培养的,而如涵培养的网红暂时还没有能与之比肩的。

如涵打造网红的能力是不够的,用来孵化网红的营销费用却也不菲。钱花出去大把,“网红”还未“红”,值得思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前9个月,如涵的履行费用为9951.7万元,同比增长39.33%;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8财年前三季度的1.12亿元增加了42.3%,到2019财年前三季度的1.58亿元,同比增长41.34%。

招股书表示主要是由于向KOL培训团队支付的工资增加以及与KOL支持和培训相关的费用。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图源:如涵招股书

高度依赖头部KOL,而新晋KOL也很难复制成为“第二个张大奕”,这也让人不得不对如涵的“网红卖货”模式表示质疑,对其能否盈利感到担忧。毕竟孵化和维护KOL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的投入,培育周期也很长,“网红”能不能“红”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毕竟,粉丝是最容易“喜新厌旧”的一个群体,并不是非你不可。

雾里看花,看不懂的网红经济

根据2018年6月微博携手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红人数量持续增长,较去年增长51%。其中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的头部网红增长达到了23%。而网红数量增长的一大原因是粉丝数量的增长,截止2018年4月,中国网红粉丝总人数保持了之前不断增长的势头,达到5.88亿人,同比增长25%。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随着网红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MCN机构也成为网红经济产业链核心,在网红生态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如涵控股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平台,成为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同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唯一入股的MCN机构。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分析指出,如涵控股将以KOL为中心的新生态系统同电商联系,一方面利用与现有的头部KOL的合作模式,帮助其对接生产端代工厂带动其商品销售,另一方面如涵发掘、打造、运营网红,推动成长型和新兴KOL发展成熟,再进一步以头部KOL的类似的模式进行流量变现,即“孵化器模式”。

如涵以微博也主要阵地,以KOL矩阵为主要推手,为品牌实现品效合一。在近几年在专业化运营支撑下,如涵在网红孵化、网红电商、网红营销等业务上已具规模,并屡次用“销售第一”的成绩取得了不菲成绩。

但如涵的亏损也证实了未来“批量生产网红”的路,并不好走。

根据如涵控股招股书显示,在如涵签约的KOL已经累计拥有1.484亿粉丝,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微博(1.111亿)、微淘(3000万)和微信(670万),相比起来,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粉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多平台化成为主流的今天。行业竞争加大,每个用户关注的网红变多了,变现效率已不复从前。面对抖音、小红书上的“李佳琦们”、“欧阳娜娜们”,微博上的如涵还能继续站稳脚跟吗?又还能站多久呢?

“带货女王”张大奕网红效应失灵?股价腰斩,网红经济...

在微博流量红利渐渐退去的今天,如涵押注在微博上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前期签约、孵化KOL的大量投入,加之后期引流成本逐渐升高,KOL的服务费、佣金会也会增长,供应链成本也会大幅提升,那么如涵“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三大环节,在未来将是个耗钱的“大窟窿”。

可以预见,成功上市的如涵,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不会走得太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