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考研天天學:西周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教育學考研天天學:西周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1.“學在官府”:

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徵,設官分職,從事管理,制定法紀規章,由當官者掌握。形成學在官府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西周的社會制度。其客觀原因是,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器,而民無器;惟官有學,而民無學。

主要體現在:

①禮不下庶人,學術、教育和禮器為王宮及各級政府把持,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

②官師一體,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員,也是學校教師。

③政教合一,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教育與行政合一。

2. 大學與小學:

小學學習年限為7年,設在王宮旁邊,王宮守衛長官師氏、保氏兼任小學師長。小學教育包括德、行、藝、儀,尤重孝親父母、友尊賢良、順事師長一類德行的修養,以為造就有德行、武功的未來統治者打下基礎。九年完成學業。

大學學習年限約為9年,設在郊外,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表現出等級性。大學的目標在於大藝、履大節,培養有德有儀、能征善戰的統治者。大學的課程與教學已有明確的計劃性並有專門的場地與專門的官員施教,實行分科教學,以禮樂重之,射御次之。

3. 國學與鄉學:

國學是專門為奴隸主貴族子弟設立的,設在王都的小學、大學統稱為國學。由大樂正主持;

鄉學是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為一般奴隸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設立的,郊外六鄉行政區中的地方學校統稱鄉學。鄉學分閭塾、黨庠、州序、鄉校等,教育對象主要是奴隸主子弟,規模比較簡單,只有小學一級。鄉學教育以“鄉三物”(六德、六行、六藝)為內容而與國家聯繫,並實行定期選拔,將優秀者舉送國學深造。由大司徒主持

4. 家庭教育:

西周對幼兒教育極為重視,甚至最早提出胎教主張,《禮記•內則》中記載了貴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由此看出家庭中從小進行基本生活技能與習慣的教育,進而教以初步的禮儀規則。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支配下,7歲開始男女有別,男女教育開始分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內事。女子教育侷限在家庭內,相對被輕視。

5.“六藝”:

西周時期教育的基本內容,由禮、樂、射、御、書、數構成。書、數稱為小藝,是小學的主要課程,詩、書、禮、樂稱為大藝,是大學的主要課程,中心是禮、樂。

西周大學教育中強調“禮”與“樂”的密切配合。“禮”類似政治倫理課,包括了奴隸社會的宗法等級世襲制度、道德規範和儀藝,是西周大學中最重要的課程。 “樂”類似綜合藝術課,內容廣泛。禮的作用在於約束人們的外部行為,明確等級關係,強化等級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規定性,而樂則重在陶冶人們內心的情感,使本具有一定強制規定性的禮變為能獲得自我滿足的精神需要。這種禮樂教育在西周時期對改變風俗習慣,安定社會秩序,加強諸侯國之間的聯繫起了巨大作用,成為六藝教育的中心。

“射”與“御”是軍事訓練課。“射”是指射箭,西周貴族子弟到了入小學的年齡,就要接受正規訓練,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稱男子之職。射箭訓練非常嚴格,有一定的教練場所,每年大祭之前都要舉行射箭比賽;“御”是指駕車,貴族子弟以能御、未能御區別長幼。駕車要沉著、敏捷、熟練,並能配合射手創造有利的射擊機會,所以說學習駕車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書”與“數”是基礎文化課,書是書寫文字,《史蒥篇》是西周的小學文字教學用書;數是計算、算法,包括數的順序名稱、記數的符號、甲子記日法、朔望的週期、計數的方法、十進位和四則運算。書數是文化基礎知識技能,作為“小藝”,安排在小學學習。

六藝教育是西周教育的內容與標誌,這些教育內容都是由早就“修己治人”的治術人才的總目標決定的,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思想道德,又重文化知識;既重傳統文化,又重實用技能;既重武備,又重文事;既重禮儀規範,又要重內心情感修養。六藝教育有符合教育規律的歷史經驗,對其後的教育家的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教育也影響至深。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