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世人公认的“大明三大才子”为解缙、杨慎、徐渭三人的通称。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纵观整个明朝,以博览群书、博学多才而论,唯此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超级才子杨慎学问最为渊博,人称“无书不读”;《永乐大典》总编纂官解缙被公推为博学第一;徐渭,即青藤先生徐文长,则是最多才的一位,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然而,无论是才华横溢的解缙,还是诗画双绝的徐渭,都得仰望他——大明第一才子杨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大明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 (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三十余年,死于戍地。著作有《升庵集》,文学评论《词品》。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被用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很多人以为这首词是罗贯中写的,其实不然,这首词的作者正是杨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的父亲杨廷和,三朝元老,官至内阁首辅。内阁制度是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之为内阁。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良好的家境,使杨慎得到了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他自幼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有个外号,叫“无书不读”。他读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正德六年,杨慎高中状元,但他这个状元却与众不同。他中状元时,其父杨廷和已经是内阁首辅,主考官是杨廷和的老搭档李东阳。因此,如果说杨慎考中状元有黑幕、有潜规则,绝对说得过去。多少有门路的官二代中举,东捂西盖,生怕别人知道,就是因为其中有猫腻。出人意料的是,天下之大,无一人认为杨慎的状元来路不正。相反,大家都认为,杨慎得状元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他不中状元,才是意料之外。杨慎的才华能得到天下士人的认同,实在是非比寻常。值得一提的是,杨慎中状元时只有二十四岁。这个年纪,足以傲视群雄,亦可当作大明第一才子的资本之一。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嘉靖皇帝继位后,杨慎因参与“大礼议”事件,不仅被廷杖,而且被发配到云南南部。明朝时,云南可是荒凉之地,并不像现在是个旅游胜地。被发配到那里,生存都是问题,更别说有什么娱乐活动了。

唯一陪伴杨慎的,是书;他能做的,就是写诗和做文章。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据说杨慎虽然被嘉靖发配,但嘉靖因“大礼议”一事对之恨之入骨,没事的时候总爱问身边的人:“杨慎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身边的人都同情杨慎 ,因此说杨慎过得不好,后悔死了。这时,嘉靖就会特别高兴,饭量也会大增。如此被皇帝记恨与惦记,实在是绝无仅有。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博学多才,经史、诗文、词曲、训诂、音韵、哲学、金石、书画无所不通,天文、地理、生物、医学各领域全面涉猎。其中最优者当数文学,他一生没有间断文学创作,且众体兼擅,留下了诗、词、曲、杂剧、弹词、小说、民歌谣谚等数量众多的作品。这其中,有两千三百多首诗词。数量之多,恐怕只有陆游的六千多首诗词超过他了。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杨慎的诗词,历来受到后代的名家推崇。王夫之称杨慎诗“三百年来最上乘”。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周逊在《刻词品序》中称他为“当代词宗”。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王世贞说:“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杨用修。”杨用修,即杨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辈出,唯有他才可称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大明第一才子杨慎魂归诗书,终年七十二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