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驾崩到蜀汉灭亡有四十年时间,为什么蜀汉的人口似乎没增加,还是只有一百万人?

用户4378518448553


蜀汉人口究竟是不是只有100万,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争议的话题。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么算来,蜀汉大体也就100来万人。但奇怪的是,据《续汉书》记载,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有户1517319,口7204877。从永和五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中间只不过间隔了120年,但益州的人口却从720万降到了100万。

不可否认,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导致了全国性的人口大幅下滑,但与其它各州相比,益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东汉末年并未遭受大的战乱,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刘焉、刘璋父子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也绝对算不上统治残暴。《三国志》中各地人口举家迁徙到蜀地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南郡董和率亲族西迁投刘璋”,”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等。

那么刘备入蜀时,益州究竟有多少人呢?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通过兵力可以推算出来。

在三国时期,百姓和士兵的供养比例大体为10:1,如蜀汉灭亡时人口94万,兵力10万,东吴灭亡时人口230万,兵力23万。按照这个比例,我们来推算下刘备入蜀时,益州的人口。

刘备入蜀不久即先后打了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后者损失兵力在5-8万(一种说法是刘备支党四万,黄权统兵1万在江北,刘备战败后黄权归路被断被迫投降曹魏,这么算来刘备损兵5万,而另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曹魏的信中说: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就在刘备全军覆没后不久,刘禅给诸葛亮的诏书中曾写道:“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这么算来,刘备入蜀时,益州能提供的兵员多达25-30万,也就是说当时益州人口是在250万-300万之间的。

这个数字虽然比汉顺帝时期少了一半多,但也不至于降到只有100万那么离谱。

蜀汉人口到底去哪了?

蜀汉的人口分两部分,在籍和不在籍。因为蜀汉的赋税和徭役是根据在籍的来征收的,所以为了逃税和躲避徭役,益州存在大量的隐匿人口,这其中既有故意瞒报口数的百姓,也有世家豪族萌附户口、屯田户、兵家、吏家,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

那么自刘备去世后的40年里,益州人口到底是增加了还是下降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蜀汉连史官都不设,遑论做人口普查了。就连诸葛亮主政时,也是忙于南征北战,从未进行过正式的人口统计,即便对于新征服的南中地区,也是实行羁縻政策,只征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不征赋税和徭役,不征赋税和徭役自然也就没必要统计户口。

但我个人推测,蜀汉后期人口增长率是很低的,至少与刘备入蜀之初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因为蜀汉在三国当中屯田最晚,数万北伐大军完全靠益州百姓供养,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东吴使臣出使蜀汉回来后报告说蜀汉“民有菜色”,可以预想当时蜀汉的民力已经被用到了极致。

所以,综上总结如下:刘备死后40年里,由于不断的北伐以及统治的腐败,蜀汉的人口并没有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连在籍人口也在连年下降(因为百姓都在躲避征兵和徭役)。


秦皇汉武


《蜀汉49年里,有30年在打仗》——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时,后主刘禅曾派遣尚书郎李虎给曹魏大将邓艾奉送“士民簿”,其时蜀汉仅有“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可见,当时蜀汉的人口仅仅不过100万人口左右。

另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记载:公元212年,庞统曾劝告刘备攻占巴蜀以成三国鼎立之大业,其时庞统称:“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可见,刘备在没有侵占刘璋地盘前,巴蜀地区已有100万人口。

从公元212年到公元263年,其间经历了刘备、刘禅和诸葛亮、蒋琬、姜维等名臣扶佐的51年的苦心经营,蜀汉始终保持着100万人口的规模,着实让人迷惑不解。理论上来说,这个数据仅仅是当时蜀汉整个户口数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该时期的佃客、部曲、官私奴婢、兵户、隶户、百工、鼓吹、流散户、屯田客以及少数民族等均不入蜀汉管理之户籍。

但是,根据《三国志·蜀书》的记载看,自刘备称帝之后直至后主刘禅的42年里,蜀汉至少有26年处在内外战争状态。如把刘备建安十九年侵吞蜀汉的时间考虑进来,那么49年里,蜀汉至少有30年处于战争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其沉重负担对于一个泱泱大国也难堪其负,何况是人口只有100万的小小蜀汉割据政权呢?

从另一角度看,长期的内外战争占用了大量的青壮男性。按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人员当是作战人员的5倍这一比例计算,蜀汉每出动10万将士出征,就须有50万劳动力为之前后奔忙,那么,蜀汉几乎所有的、有劳动能力的男性齐民都必须参与进来,包括该时期的佃客、兵户、屯田客、少数民族等,从而使这些青壮年男性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家庭人口的再生产,从而直接导致蜀汉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最后,战争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参与战争的青壮年男性的大量死亡,并且进一步造成人口的性比例失调,从而制约了人口的增长。以刘备东征孙吴的战役为例,虽然《蜀书·先主传》和《吴书》中没有明言刘备出兵时所率蜀兵的具体人数,但据《吴书·吴主传》记载:陆逊大破蜀汉军队时,“斩降兵数万人”;《陆逊传》记载,蜀军“死者万数…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而刘备仅以只身逃归白帝城。


蜀汉东征孙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性比例失调问题,数以万计的蜀汉青壮年男性直接死于战火,终身丧失婚育的机会,何况,蜀汉有49年处在内外战争状态,必定都会有新的将士牺牲,因此,蜀汉人口处于停滞状态就毫不奇怪了。


秋姨讲历史


古代人口增长有几个途径:一是掳掠人口,这一招在三国之后的十六国时期很有用,攻陷一个地方就掳掠大量人口;第二就是休养生息,没有战争,降低徭役与赋税,与民休息,使人口自然成长。

另外古代以农业为主,人口都是集中在平原地区,所以以中原与江南为主。

回到蜀国当时的情况,蜀国地处边陲,农业相对魏国与吴国弱很多,根本上就决定了蜀国实力有限,人口增长的基础不足。

其次虽然诸葛亮治蜀卓有成效,但是后期诸葛亮与姜维连年北伐,人口丧失。人口数量没有倒退就不错了。


民哥戏说历史


40年时间,肯定是一直出生率居高不下,因为这40年,常年作战不息,有很多人都会战死沙场,当时没有计划生育,肯定是出生率越多越好。


小树苗5452


几方面原因 一:战争带走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二:瘟疫疾病 最典型的代表是张仲景 当时瘟疫疾病流行时张仲景全家100多口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张仲景家在当时可是贵族至于小老百姓那就没法形容,汉朝鼎峰时间可有5000千万人口的到三国时只剩几百万人口 瘟疫是最大的原因 三 :四川盆地 在当时没有高产农作物的情况下养活人口数量有限(注 :当年的四川盆地可和现在不一样)


老纳也有爱



希希希596


长期征站,制度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