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新模式:中央今年支持14億元,讓老人買得起、讓企業能盈利

養老新模式:中央今年支持14億元,讓老人買得起、讓企業能盈利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姚冬琴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7期)

老有所養,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望,如今格外現實地擺在面前。截至2018年年末,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佔比17.9%,老齡化態勢嚴峻。

一直以來,政府在養老方面負責“兜底”,重點提供基本養老服務,重點關注特定群體。但隨著老齡化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凸顯,如何為廣大普通老年人提供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服務,需要政府、家庭、社會、企業等多方發力。

今年2月22日,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衛健委共同印發《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下稱《普惠養老方案》),計劃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方案發布時,南昌、鄭州、武漢、成都、秦皇島、許昌、宜興等7個城市入選全國首批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試點城市,分別與7家養老企業簽約。截至3月末,專項行動已擴容至27個省區市的62個城市。

據悉,今年內,國家發改委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4億元給予支持,預計促進全國新增養老床位7萬張。

為什麼要推進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如何讓這項行動落地見效,並實現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和企業將採取哪些措施,惠及老年人?日前,《中國經濟週刊》採訪了首家入選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的中央企業——中國誠通集團旗下中國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康養”),試圖探尋專項行動的操作路徑和發展空間。

養老新模式:中央今年支持14億元,讓老人買得起、讓企業能盈利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標準補助。圖片與此文件無關。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讓老人買得起,還要讓企業能盈利

所謂普惠養老,是在政府的基本養老服務之外,由政策引導、市場供給的一種服務。普惠養老的供給方不是公辦機構,而是市場主體。企業本著自願參加、競爭擇優的原則參與行動。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很重要的是通過養老事業與產業的協同發展來解決養老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中國誠通集團副總裁、中國康養董事長朱躍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說。

朱躍談道,養老既是民生事業,也是服務產業,目前中國養老的現狀是,基本養老有國家“兜底”,高端養老有消費市場,而主要服務於工薪階層的普惠養老,長期以來是個短板。大城市養老經常存在一床難求的現象,尤其存在花錢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的問題。

而對於企業來說,儘管養老產業屬於朝陽產業,但由於有效需求不足、投資大、回收週期長、利潤率較低,大部分企業處於虧損或微利狀態,盈利問題和可持續性經營問題困擾行業發展。

“目前,人民群眾買不起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在拿地、融資、人才等方面的成本很高,服務價格自然而然水漲船高。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全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多層次多樣化的有效供給體系不完善。”朱躍表示,加大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需要養老事業與產業的協同發展,需要政策支持,需要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市場主體來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正是瞄準了這一點,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發力,各盡其責,出管用的實招,力求降低養老企業建設和運營成本,進一步激活參與健康養老市場的活力。

《普惠養老方案》中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採用補助的方式,按每張養老床位2萬元的標準測算補助金額,原則上每個城市年度補助床位數不超過1萬張。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這次行動具有標誌性的意義,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普惠養老項目尚屬第一次嘗試。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政策支持的目標是價格可負擔,使養老服務價格與當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價格指數變動等掛鉤,這樣一來,大部分老年人都可以享有。

武漢市入選全國首批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試點城市,與中國康養簽約。中國康養養老產業發展部總經理張婧向記者介紹說,中國康養所屬的“武漢楠山康養”在武漢現有床位1277張,4年專項行動期將新增3060張,15年合作期增加到1萬張。

“普惠養老的價格,目前我們與武漢市約定的是不高於武漢市公辦養老院的水平。根據武漢市民政局統計,目前武漢公辦養老院的月服務費在4200元左右。我們2019年新開放的床位,月服務費不會超過4000元。”張婧說。

在朱躍看來,“花錢買得到,質量有保障,價格可負擔”是普惠養老的核心。

城企簽約:地方政府出“政策包”,企業出“服務包”

截至3月末,已有27個省區市的62個城市加入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

這些城市和企業是如何選出來的?《普惠養老方案》明確要求,鼓勵有積極性的城市自願申報,鼓勵有實力、信用好、有投資意願的企業按照給定條件自願申請。優先考慮積極性高、規劃科學的城市;優先支持實力雄厚、項目優質、誠實守信的企業。後續參加城市將實行動態管理,適時更新。

讓老人買得起,企業能可持續發展,有怎樣的政策保障?方案中對於中央、地方、企業三方的角色有明確劃分。國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城市政府系統規劃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一攬子的政策支持包,企業按約定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包。

“入選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對於企業有三重考量:第一,高標準篩選企業;第二,企業自願,有投資意願和投資計劃;第三,要和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對普惠養老服務內容、價格等進行明確約定。”朱躍告訴記者。

從武漢市與中國康養的合作來看,武漢拿出了37項“政策包”,涉及土地、規劃和報批建設、財稅、醫養、消防及其他支持政策等。比如,在中央預算內投資根據項目建設規模按每張床位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的同時,武漢將會根據相關文件,按照最高每張床位8000元的標準,再給予合作企業投資興建的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和相應的運營補貼;投資建設“互聯網+居家養老”社區嵌入式、中心輻射式服務網點的,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

相對應,中國康養也拿出了誠意滿滿的“服務包”。15年合作期內,將在武漢新增不少於1萬張養老床位,其中8000張為普惠性養老服務床位,服務價格不高於本地公辦福利養老院。8000張普惠養老床位是什麼概念?目前,武漢江漢區社會福利院床位共有800多張,8000張普惠養老床位相當於再建設10家江漢區社會福利院。

據悉,武漢楠山康養已開工建設9個普惠養老項目,計劃今年提供1200多張普惠養老床位。武漢楠山康養總經理劉旭輝說:“爭取3年內還要推出‘居家養老普惠服務包’,價格在500~1000元左右,實現遠程監控入戶,實現社區居家養老老人身體狀況實時監測。”

養老新模式:中央今年支持14億元,讓老人買得起、讓企業能盈利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提出了“醫養深度融合”的目標。(視覺中國)

“醫養結合”大市場

在老年人養老服務中,“養”與“醫”密不可分。《普惠養老方案》也重點強調了“醫養深度融合”的目標。

據瞭解,此次支持的醫養結合方式主要包括加強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社區和家庭的健康管理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鼓勵興辦醫養結合機構等。

《普惠養老方案》明確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的項目,包括養老服務骨幹網建設、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等,均應包含深入開展醫養結合的內容。

朱躍談道,國家鼓勵醫養結合模式,是抓住了養老產業發展中的“牛鼻子”,但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引起重視。例如,養老機構本身增設醫療資質的方式不明確,醫療水平、專業性偏低;在養老與醫療機構合作中,醫院很難分配出優質資源,合作往往止於協議、流於形式;醫療機構開設養老床位的方式,客觀上造成濫用醫保支付的問題,增加了醫保負擔,擠佔了現有醫療資源。

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加快推進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包括推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等多功能、複合型服務模式,依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家庭醫生、上門護理、建立健康檔案等為老人提供多種服務。同時,完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三甲醫院老年醫學研究與老年專科醫院、社區醫院康復護理專業相結合的立體式醫養結合服務體系。還可以探索通過國家財政補貼、劃轉部分醫療保險形成基本保障資金,構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制定合理的付費標準及護理等級。

在朱躍看來,普惠養老服務是補民生的短板,同時也是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目前,健康養老產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7%左右,而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普遍超過25%。在解決好2.5億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問題的同時,還將為新時代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朱躍說。

他談道,拿到了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的“門票”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組織實施好,通過精細化管理來降成本,探討適合中國養老發展的有效模式,使各方的投入發揮更大的效益。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