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太符观


汾阳太符观


太符观山门正面

汾阳作为古汾州府所在地,确实也有许多的人文古迹传承于世,太符观就是其中之一。太符观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区东北15公里上庙村,始建年代不详,金承安五年(1200)在观内创建醮坛,明、清时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昊天玉皇上帝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代所建。道教庙宇,规模宏大,布局疏朗,场面开阔。太符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875平方米。两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牌楼山门、昊天玉皇上帝之殿。上帝之殿前方左右,东设后土圣母殿,西设五岳殿,在后土圣母殿、五岳殿南侧各设有窑洞十孔。


汾阳太符观

太符观山门和文保碑

汾阳太符观


短墙上的三彩琉璃团龙

山门(明),面阔三间,两侧八字影壁。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变了形的五楼六柱的牌坊,中高侧低错落有致,只不过是立柱变成了短墙,中间变成了三座板门,两旁则变成了向内斜的八字影壁墙。中部的两短墙上镶嵌三彩琉璃团龙,盘曲臃肿,劲健有力。正中大板门楼檐下有四攒三翘七踩斗拱,而两侧门楼檐下各三攒二翘五踩斗拱,壮丽不凡。


汾阳太符观

正中檐下三翘七踩斗拱四攒

汾阳太符观


旁门檐下二翘五踩斗拱三攒

汾阳太符观

昊天玉皇上帝之殿

汾阳太符观


正殿侧面

昊天玉皇上帝之殿(金),位于观内最北端的高台之上也是正殿,殿前设月台。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侧角升起明显。明间施板门,各扇各钉五排金爪形门钉,每溜十个,两次间置直棂窗。正面檐下柱头斗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补间铺作每间一朵,同样也是五铺作计心造。两侧山檐下只有前、后槽设补间铺作,大殿后檐无补间铺作。从大殿檐下斗拱铺作来看,用料硕大而古朴,而且特点是所有的铺作里没有出现昂,出跳均为华拱,这种形式还比较少见。这就使得檐下与柱高的距离之比加大,出檐更加深远,外观雄浑,富于美感。大殿内部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为,四缘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殿内神台上设竹木神龛,龛内正中奉昊天玉皇大帝,左右侍女、天官等像共7尊,塑像神态各异,侍女像非常生动,为明代塑造。殿内山墙及后壁为清代绘道教壁画共93平方米,三壁满布三百六十五日值日神君“朝元图”壁画,每组画旁列有榜题。


汾阳太符观


左侧铁狮子

汾阳太符观


右侧铁狮子

汾阳太符观


昊天之殿匾额

汾阳太符观


檐下铺作

汾阳太符观


这是镶嵌在墙壁上的万历三十四年的一块公德碑

汾阳太符观

两次间置直棂窗

汾阳太符观


转角铺作粗狂豪放

汾阳太符观


檐下斗拱,举高比例很大

汾阳太符观


粗壮硕大的檐下斗拱

汾阳太符观


大殿内塑像介绍

汾阳太符观


大殿内壁画的现状介绍1

汾阳太符观


大殿内壁画的现状介绍2

汾阳太符观


大殿门墩石

汾阳太符观


大殿举折高大出檐深远

东、西配殿(明),建筑结构基本相同,看细节好像西配殿要早于东配殿,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柱头卷杀圆润,柱间施阑额上置普拍枋,阑额与普拍枋均出头。檐下斗拱为双下昂五铺作,耍头为劄牵出头,补间铺作用真昂,昂尾挑斡下平槫。西配殿为五岳殿,内塑五岳四渎及侍臣像,两山挂五岳出巡、降安悬塑;东配殿,为厚土圣母殿,塑各种圣母像及侍臣、侍女像,后壁绘壁画,表现圣母燕乐场景,两山挂圣母云游天界,众神俯瞰人间悬塑。


汾阳太符观


西配殿全貌

汾阳太符观


西配殿檐下斗拱,柱头卷杀圆润,雀替简练,所以西配殿要早于东配殿

汾阳太符观


西配殿壁画简介

汾阳太符观


悬山侧面

汾阳太符观


正中间的铺作

汾阳太符观

西配殿柱头铺作里外转

汾阳太符观


西配殿补间铺作里外转用真昂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全貌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檐下斗拱,柱头卷杀直接砍成斜面,雀替雕刻复杂,这些与西配殿是有区别的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檐下斗拱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内的神像与神龛

汾阳太符观


壁画

这三座殿宇目前内部都在进行修缮,主要是针对悬塑、壁画和塑像。内部搭有脚手架,施工现场禁止拍照。这些大量的壁画、泥塑、悬塑,包含了丰富的道教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美术作品。太符观作为道教做法祀神的场所,虽经沧桑,仍保存这么多的文物,实为珍贵。是山西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众多的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内正在修缮中的壁画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内临时移开的神龛

汾阳太符观


靠南侧的十几间窑洞内部神龛之一

另外,观内还保存有外地迁来的隋代造像碑3块、唐碑、唐幢各一通。观内还保存有金碑1通、明碑5通、清代及民国碑3通。


汾阳太符观


这是东配殿的一块修缮功德碑

汾阳太符观


东配殿廊下的一块唐碑

汾阳太符观


唐代石经幢

汾阳太符观


石幢细部

汾阳太符观

观里保存的碑碣

汾阳太符观


太符观文保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