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画家-郑生福

个人简介

郑生福号福者,福庆轩主人,安徽怀宁独秀山人。毕业于安徽阜阳师院美术系,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荣宝斋画院。曾在北京、广州、深圳、合肥、包头、潍坊等地举办数次个展和多次联展。2012年作品参加潍坊中國画学会主办的学术提名展,山水家园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作品参加中国画学会笫一届全国中国作品展。2014年作品《生息之地一》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重温经典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地息之地三》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15年作品《生息之地四》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悲鸿精神全国中囯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大河上下》参加水墨融情海丝梦全国中国画展。个人作品及介绍入录多部辞书,并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出版有《郑生福山水画》、《心象流韵郑生福山水画集》、《山非无为郑生福山水写生集》。现供职于北京荣宝斋画院,荣宝斋画院画家。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龙眠山前景最幽 136×68cm 纸本设色

热爱自然 · 美就在你身边

我是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师院的美术教育专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了三大画种之外有手工艺,雕塑、平面设计等。在这些专业中我最喜欢中国画专业,尤其喜欢山水画专业。也许是山水画更能表达我的情怀,理想和对生命的感悟。这可能和我生活在农村的经历有关。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家山独秀之春和 136x68cm 2015年

我的山水画创作就是从《家乡五月多美色》开始的,也是我的处女作,第一次参加了《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赴广州展并入编该展大型画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是对我研究表现家乡山水画的第一次肯定。我曾多年专注于传统,转益多师,从宋元的范宽、郭熙、王蒙、到明清的沈周、龚贤,一路走来。对范宽的雄强浑厚、王蒙的率意恣肆,沈周的厚重朴茂到龚贤的积墨程式,都存孜孜揣摩,有所感悟。在我看来,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每一次的学习临摹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七渡桥头之二 45x34 绢本

在我的理解中,传统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命体,随着现代绘画语境的丰富发展而不断充实。传统绘画语言中的“皴、擦、点、线、染等方法是不会随着社會观念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而消失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绘画语言的民族性越强、它所彰显的世畀性就会越强;另一方面,传统绘画语言也有着浓郁的时代时元素、我们可以根据画面情境的需要,选择传统绘画中某一种语言或符号用现代的表现方法再加以形式化,同样可以表现当下的生活情趣和生命体验,记录或渲泻信息时代生命的困惑和苦恼,就象古老的汉字一样,谁也不可能因其古老而认为落后需要现代化。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七渡写生孤山寨瀑布 45x34cm 绢本

我的绘画历程是临摹——写生、写生——临摹再临摹写生的過程。说起临摹,大家都知道是师古人,是学习前人总结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这个过程是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沒有它途,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基础,不能继承也就没有发展。借古开今方为正道。临摹前人的经典作品,求其理、其法、其道,研究笔墨明各家其法度,论章法知各家之胸臆。如宋元的绘画笔墨图式的变化,明清绘画追求的创新与守旧等等,方能心领神会为我所用,建自家之面貌。有许多习画者不知道这是—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浅尝辄止就认为中国画穷途末路,也只有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绘画一知半解的人才认为传统中国画笔墨等于零,我不知他们是“半瓶醋晃得凶”,还是无知者无畏。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七渡写生之今日有霾 45X34cm 绢本

在我学习绘画的经历中深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临摹和写生创作结合起来,每次把从临摹中学习的表现方法运用到写生中。学习以线皴画法时就去画土坡;如长短披麻皴,荷叶折带。学习面皴法时就去画石山写生;如大小斧劈、豆瓣雨点等。当然每一处景每一幅画都不是一两种皴法可以表现好的,而是要融江各种表现方法才能有所体会和收益。从中国画发展的角度来说,写生的作用非常大,既是一个练习笔墨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收集创作素材的过程。写生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抄写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有意识的表达过程(另外有专谈写生过程及方法)。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燕山雨景 68x34cm 2017年 纸本设色

任何画种的写生都要先观察和研究写生表现的对象,再经营画面,主次、虚实,每幅写生都要立争画好,画完整,当然初学者很难做到这点,必须反复临摹写生,在重复中提高。从创作角度而言,写生——师造化是最好的练习创作的过程,没有先入为主,沒有约定俗成,一切都在变化中学习总结。写生过程中用笔用墨和取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结果,具有笔墨的鲜活性和画面的原创性。好的写生作品其实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成功的作品往往就是在写生中,在笔墨与构图的经营过程中与灵感的碰撞而莸得的。因此画山水画尤其强调登山临水,澄怀味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澄怀观道,心有丘壑。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家山新貌 200x124cm 纸本设色

近几年来,除了和导师画家朋友们去外地写生外,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用传统的语汇及现代的形式表现我的家乡山水,在平常写生的基础上,发掘皖西南地貌的地域特色,以此来建构自己的山水面貌,寻找地域特色与现代图式、传统精神与现代理念的对接点,营造我梦中的精神家园。家乡的山水是所有山水画家的第一恋人,生于斯长于斯,春夏秋冬,四时阴晴都深浸于脑海,萦绕于胸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写生,从细小处着眼,在平常处经营,渐有感悟、《家山之晴明》《家山之春和》《家山之晴夏》《生息之地一、二、三》等等从心里、笔底渐次流出,沒有功利,无关荣辱,有的是对家山的眷恋。东方先贤老子曾曰“美在当下”,西方雕塑大师罗丹也有名言说“自然总是美的”。这就是在说美就在你司空见惯的平常之中,自然山川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只要你勤于体悟、善待自然,你就一定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晴,体会别人无法体会之美。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家山独秀之ㄧ136Ⅹ68cm 纸本设色

山水赏析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层峦积翠色 100x50cm 2017年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笑依青山 100x50cm 2017年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湘西写生之天下第一桥 66x26cm 纸本设色


[荣宝斋画院画家]郑生福山水作品

十渡写生之翠竹桥苑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出品

严禁图片运营商业

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