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导读:董卿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多少父母都怀着对孩子的巨大期望而把压力强加到孩子身上,可是这个期望值的本身在父母身上,无论怎么在孩子身上施加,都是一种重心偏离。好的原生家庭,离不开爱和理解。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01

"亲子关系就像内裤,每条都不同,样子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舒服。"《奇葩说》里的傅首尔在谈及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时候讲了这样一句话。

妹妹睿睿今年已经上初中了,成绩不佳,她的班主任正是是当年教过我的那个老师。

当年我以第二名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我妈就跟老师说,之前把大女儿都教的不错,现在小女儿虽然没有大女儿成绩好,希望老师在小女儿身上也多费点心,让她也能考上最好的高中。

我的老师说了一句话:"一个麦子还有一道痕呢,这人跟人怎么能比呢?"

这还仅仅是我的家庭的一个方面的缩影,我不知道多少家庭也是这样,通过比较给孩子施加压力。

针对家长们一味强求考高分,考好学校,唯成绩论的短视行为,让多少孩子上学时期永远有一个赢不了的对手"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专家陈美龄培养了三个斯坦福大学生,在讲授教育经验的时候,第一条就是"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原因是比较的多的话,小孩子就是没有信心,自我潜力不敢给你看到,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抛开潜力,自我肯定力这些影响因素先不谈,我们要知道,真正见过世面的父母,明白"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一种假象。

能够让你看到的美好,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晒出来的优秀与美好,不过是用高分的成绩来凸显学习不好的不上进不聪明,用乖巧懂事的性格优势来衬托木讷呆板的无趣以及淘气调皮的捣蛋。

可能成绩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好,你却只看到他考的高分,也许天性活泼的孩子擅长交际,你却只要求他要安分。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孩子。

不要再用"别人家孩子都怎样怎样"这类言辞去纠正孩子的行为模式了,这本身就是错的。

成熟的家长懂得自己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不会让别人家的孩子的一举一动成为裹乱自己对孩子认知的枷锁。

家长常常要透过别人家的孩子这面镜子去比较自己家的孩子,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者扭曲。

审美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一个普世标准,没有高低,只有差异。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却没发现自己与其他家长间的差别。孩子有优秀与否,那么家长就应该有合格与否。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02

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私有物。

孩子是自由的星星,只是恰巧落在了我们的庭院。

我的铁瓷闺蜜,她爸爸特别喜欢打斗,曾经获得过很多武打冠军,是这个行业的忠实热爱者,所以让她从小就学习跆拳道,甚至为她选择了不一样的路,上武校。

上武校的那几年里,当我们同年龄的女孩还是跑五公里都上气不接下气的狼狈的无法想象的时候,她已经是每天六点都要穿着短袖跑五公里,无论冬夏,更不要说女生还会有特殊情况的发生。

很多次,她打比赛受伤,我去看她,都不敢露出心疼的模样,因为我知道,那不是她想要的,她为了爸爸的期望,她得撑下去。

直到有次比赛脚部大出血,被告知可能与跆拳道以后都无缘了,她爸爸的心估计是无限悲愤,所有人都为她惋惜,只有她告诉我,她终于解脱了,可以为自己活着了。

不知道多少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是自己的翻版,父母成为原件,孩子成为自己的复印件。

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有自己人生的走向。

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把自己放在孩子人生中参与者的角色上的,去代替孩子做选择。

父母在孩子的身上总是会感受到缺憾,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得比自己更好,但是孩子没有成为你所期望的,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你不也没别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吗?

生而为人,谁也没有必要成为谁人生的理由,孩子没有理由成为父母人生的牺牲品。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03

好的原生家庭,没有标准公式,只有一样的爱与理解。

某大学曾经调查了七万多名学生及其原生家庭。

发现那些原生家庭健康的孩子,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领域的评分,都要高过那些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孩子。

那什么是健康的原生家庭呢?

大多数人的认知都是有父母双方的陪伴,不存在任何一方的缺席,也就是我们笼统的把单亲家庭的孩子放在了不健康,缺爱的位置上,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胡户经历过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件事,也就是那件事,我小时候第一次想到了生与死。

胡户小的时候特别调皮,和我一起去田野里玩,他非要爬树,结果摔了下来,腿都走不了路,头上都是血,我看这状况,觉得都见血了,肯定特别严重,当时就被吓坏了,马上回去找他妈妈。

他妈妈正在打牌,我哭喊着,"阿姨,你家小户从树上摔下来,快要死了,你快去救他呀!"只听他妈妈"红中!打了这一把再去。"

直到后来胡户会笑着跟我讲头上那个伤疤,我也会打趣道:"你怕不是你妈妈亲生的吧?"

那次以后,他告诉我,其实他也特别想知道,他妈妈当时为什么不立即去救他?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看,父母对孩子有期望,孩子又何尝不是对父母期待满满呢?他想要的也是满满的爱啊!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证明,原生家庭的温暖与爱才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养分剂,对孩子有爱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博爱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很多单亲家庭不健康,原因无他,单亲家庭不够温暖,不够充满爱。

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婚姻不幸福,就把对生活的怨气传递给孩子,于是很多人就把孩子身心健康与单亲家庭划了等号。

但是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优秀且独立的人出自单亲家庭,也证明了单亲家庭里温暖健康的环境也可以培养出色的孩子。不可否认,这其中的缘由,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有关。

同样的,有了父母双方都参与的家庭也不意味着就是健康的环境,夫妻同床异梦靠孩子维系夫妻关系,孩子夹在中间也是感受不到爱的温暖的。

无论在哪种家庭里,父母的参与并不能保证家庭就有爱,就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孩子,但是有爱有温暖的家庭是可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而这种家庭,不局限于单亲与否,这才是健康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缺陷,只与爱和温暖的缺失有关,而和父母哪一方的缺席并没有直接关系。

希望父母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夫妻之间遇到问题和矛盾,不要纠结于过错是哪一方,而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

真正的爱是可以疗伤的,原生家庭的创伤没有解药,只有爱的偏方。

父母们:当你数落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时,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04

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

但是却很少有父母可以做到用"孩子眼里的爱"的方式去爱孩子。很多父母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词,孩子稍有犯错,不是打就是骂。

《狗十三》里的李玩爸爸对李玩说:"我打你都是因为爱你。"这种打一巴掌再给颗糖的教育,就是在强迫孩子接受毒药是糖。

所有的暴力都会反噬其身,当你开始认同暴力能解决问题时,摧毁孩子的进程就开始了。

真正的教育都是缓慢的,温柔的。

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了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了一朵云,一个美好的灵魂唤醒了孩子的灵魂。

孩子的行为在未来会复制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在行为上的偏差会有鼻子有眼的在孩子这个放大镜上放大。

心理老师雷明曾在微博上公开diss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爸爸张口就是"老子错了也是对的",这才是中国父母最让孩子感到无力的一面。

多少父母总是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端起架子,高高在上,以不可反驳的态度去看待孩子,更不愿意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去平等交流。

但是孩子也是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日本的伊坂幸太郎有这样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通过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

孩子有优异与否,父母自然也有合格与否。

我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先去理解孩子,但是当父母与孩子存在分歧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是沟通,就应该彼此理解,而不是父母仗着"我是你爹妈,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你要相信爸爸妈妈无论做什么,无非是因为对你的爱与期望。父母也应该理解和懂得孩子天性,而不是一味的端起架子去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怎样。

力的作用本来就是相互的,孩子愤怒,父母的情绪也会膨胀;父母咆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也会叛逆;孩子有话认真讲时,父母理应去倾听和懂得;父母温柔时,孩子也应该给予父母最大的理解和包容。


【"花影故事"原创文章,图片源于网络。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