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在夏天,典型的氣候表現就是潮溼空氣、持續高溫,人們生活在其中,更容易沾染上溼氣。

溼氣是萬惡之源,一旦入侵人體,將導致身體多個部位出現問題,如果再和其它的邪氣結合在一起,危害性更強。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當我們一直生活在溼氣的包圍之下,某一天醒悟過來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身上的種種不適,都是溼氣造成的。

溼氣容易上頭,根據臉、眼睛、鼻子、嘴巴、舌頭上出現的各種變化,可以判斷出體內已經有溼了。

溼氣上頭,容易出現四種跡象:

一、頭腦昏沉

在中醫學裡,常常提到一句話:“溼重如裹”,正是指明瞭當人染上溼氣之後,會產生的一些不適感。

尤其會表現在頭部,從一大早起床就會神思倦怠,打不起來精神,疲勞感十分嚴重。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哪怕是一整晚都睡的很香,睏乏感也會佔據上風,使人疲憊不堪。

因為溼氣一旦上身,就等於一塊溼布籠罩住了頭部,困在溼氣的包裹中,想提起精神也很難。

二、臉出油、長痘

不管男女,對自己的臉都十分重視,畢竟每個人之間的交往、聯繫,一開始都源於那張臉。

若是臉上乾淨、白嫩,五官精緻、無暇,倒是一種幸運。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可若不是,反而臉上出油、長痘、發癢、長斑、紅疹,一定會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溼氣的影響下,這些情況很容易發生,還會因為沒有及時去除溼氣,而變本加厲,一直得不到緩解。

三、眼袋明顯

我們的眼睛是一個很脆弱的部位,用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許多不不適,比如干澀、發癢。

而眼睛部位的皮膚也十分的柔弱,大量的水液容易在此處積累下來。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時間長了,下眼瞼部位還會因為長期積水,變的腫脹起來,以至於形成我們熟知的眼袋。

所以,眼袋不一定是熬夜導致的,更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有溼,我們還不自知。

四、舌頭髮黃、厚膩

在我們吃各種食物的時候,舌頭已經會表現的極其敏感了,我們感覺到的溫度、品嚐到的味道,都要歸功於舌頭的健康。

一旦舌頭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我們就應該意識到身體機能可能已經出現了某些問題。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首先看顏色,舌頭由正常的淡紅色,變的發黃,且舌苔粗糙、厚膩,就說明體內有溼了。

其次看舌體,受溼氣的影響,舌頭會變大,變胖,牙齒很容易擠壓到舌頭,導致舌頭兩側形成齒痕印記。

祛溼,注意四個方面:

第一,吃點山藥

人體中有五臟,心肝脾肺腎,溼正對應脾,若是溼氣滋生,常年得不到根除,很可能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了。

因此,我們每日要常以山藥為食,先健脾益氣,增強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後才能輕鬆將溼氣排出。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山藥,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物,藥用價值非常高,但常常為人們所忽略。

但是其中所含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卻是我們補脾胃、排溼氣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

第二,促進排汗

我們並非認為大量出汗,就能大量排溼了,汗水並不能等同於溼氣。

但是我們通過排汗,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加強體內的水分代謝,自然是有利於排溼氣的。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想要出汗,方法有很多,懶人比較適宜泡腳、汗蒸、桑拿,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就能通過熱環境出汗。

若是身體素質高,願意多活動自己的身體,且勤快的人,不如多做運動,每天做慢跑、快走、蹬車、跳繩等有氧運動。

第三,拔罐療法

拔罐這種療法是中醫學中有記載的,究其源頭也是始於古代的。

在西漢時期,人們就已經採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了,只是那時,拔罐叫做“角法”。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如果是身體溼氣比較重的人,拔罐的時候,會有水泡出現,這是一個排溼的過程。

拔罐之後,人們會感覺身體一陣輕鬆,體內的寒溼之氣也會逐漸去除,並且還能起到行氣活血之效。

第四,祛溼大穴

每天早上起床,人們通常都兵荒馬亂的,要急著做早餐、趕公交、上班上學,所以每一刻都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時間再重要,都不如健康重要,此時如果能夠抽出幾分鐘的時間,按摩一下承山穴,或許體內的溼氣能夠得到排洩。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十分方便我們進行按摩,只是一開始會感覺到明顯的酸脹感。

在按摩承山穴的過程中,身體會微微的發熱,體內的溼氣也會隨之排洩出體外。

一個茶方,每天喝一杯,排出體內的溼氣:

身體之所以積累了大量的溼氣,除了環境潮溼、生活習慣不好之外,根源卻在於脾胃虛弱。

我們可以利用一個小茶方,先健脾胃,再去溼氣,這樣才能把身體徹徹底底的養起來。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烏草根紫蘇茶的做法簡單,只要取烏草根、梔子、火麻仁、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白扁豆、萊菔子、紫蘇、佛手、葛根、桔梗、淡竹葉、紅豆、枸杞等20種食材。

將所有食材混合起來,按比例製成烏草根紫蘇茶,每天取適量,用開水泡飲即可。

烏草根,原名顯脈旋覆花,性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消積止痛的功效。

梔子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可清熱祛溼、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涼血止血、散瘀。

溼氣容易上頭,出現4種跡象,抓緊祛溼,早該注意“四個”方面!

冬瓜全身都可入藥,冬瓜皮利水消腫、清熱解暑,常用於水腫和體虛浮腫等。

紅豆,《本草綱目》記載:紅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洩,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