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家长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


家长很喜欢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些来搪塞自己不懂的问题。

主要是来源于他们对心理疾病的不理解,对知识的欠缺。

首先,抑郁症多表现出来心境低落,什么事也不想做,不想吃饭,不想学习工作,也不想社交。

在家长的眼里这不是病,而是觉得孩子偷懒,找借口。父母从那个艰苦的年代走过,觉得不积极向上,不喊口号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就是颓废的人,社会的蛀虫。

其次,父母一辈子认识的人也有限,觉得周围都没有这样的人。不了解,就会用自己浅薄无知的眼光来看待抑郁症子女。

觉得他们无病呻吟,一点都不坚强,父母不了解这种心理疾病是不能自愈的。不是自己安慰自己,自己调节情绪,或者别人安慰,就能好起来的。

然而这个年纪的父母,觉得自己见识不低,所以不愿意听信科学的解释,觉得这些都是骗人的。不愿意相信科学,觉得医院在坑钱。所以更近固执地抵抗治疗,而把矛头指向“不争气”的子女身上。

殊不知就是为了一己的固执、自私、偏见和狭隘而害了自己的子女。

新人+原创。这年头手写不易,烦请关注,下次更新大家就能看到啦!欢迎评论,共同探讨!比心😘😘


均衡心理


想要认真对待,首先要知道抑郁症是怎么回事。长时期以来,中国人只重视身体健康,知道身体有病要去医院看,心理状态是从不在意的,无非是想太多,想不开。

大家会用“神经病”来称呼一些有精神疾病的人,当然也被用来骂人。但其实“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一样的,“神经病”是指一类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精神病”指的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连最基本的概念都弄不清的中国人,如何能指望他们能够认真地对待子女的抑郁症呢?

曾经有一个高中女生得了抑郁症,不想去上学,天天在家流泪,奶奶带她去找据说很灵的大仙给她算命,也没用,后来家里人都没辙,父亲气不过还打了她一巴掌,想把她打“清醒”一点。最后,还是在别人的建议下,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一边吃药,一边兼顾做心理咨询,慢慢才好转过来,女生也继续回去上学,最后也考上了大学。

为什么这个女孩家里人愿意带她去找“大仙”,也没想起来带她去看医生。因为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只有身体出了问题才会想起来去医院,情绪问题不是问题,自我调节就行了。

这件事发生在十年之前,对比大众现在对抑郁症的了解,那个时候认知度更低。

这类家长虽然不了解抑郁症,但是好在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还是愿意配合。

最怕的就是明明孩子问题很严重了,父母还在拼命地否认。

之前有见过这样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工作能力也很强。孩子呢,原本很优秀,得了抑郁症之后,成绩直线下滑,也不想去学校,有自杀想法,并且已经开始自残了。医院诊断是重度抑郁,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父母不愿意,总觉得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在跟父母“作对”,尤其是妈妈,根本不愿相信自己寄于高期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病人”。

这样的父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冒着孩子自杀的风险,也不肯承认孩子得了抑郁症,因为承认了,也就是证明了自己教育的失败,这是他们无法承受和面对的。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本身就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而无法理解和拒绝认真对待的父母,又在孩子的脆弱的心上扎上了深深地一刀。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个被父母打了一巴掌的孩子,哪怕最后她已经摆脱了抑郁症,回过头来,她还是对父亲抱有怨恨。因为当时的她那么脆弱无助,那一巴掌,让她永远无法释怀。

十年之前,抑郁症不为普通人所知。

十年之后,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信息获取便捷无比,但是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吗?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欢迎关注 【心理壹点灵】:yidianling0


心理壹点灵


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5亿人患有抑郁问题,其中,中国既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接近9000万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

区别只在于:北欧人会吃药,中国人选择忽视或者硬撑。我们始终没有正视抑郁症。


中国为什么不把抑郁症当一回事?

“我一定会表现像正常人一样,发病的时候躲在角落,不然你们认为我们是‘矫情’。放心把,我一定不让你们发现我得了抑郁症。”

在国内近几十年来,抑郁症的历史非常复杂,在从前的认知上,和精神、心理、情绪有关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人们甚至无法理解除了身体的病症,心理也会生病。外来物精神病学受到强烈的质疑,而且,精神疾病被看做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

中国人只会把自己的情绪埋藏、否认和忽略。因此,父母那一代人只知道自己身体病痛症状如失眠、头痛、腰痛等,将其托付于民间流传和传统疗法,甚至会将其妖魔神化,求神拜佛乞求好转。他们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和情绪。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认知鸿沟已经无法跨越了。除了抑郁症之外,很多需求、情绪表达、纠正辩论是不存在的,上一辈的他们只在乎是否被尊重和被孝敬,而这些遵从的表现就是“永远顺他们的意”。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程度和社会背景,他们对辈分、对孝顺的理解,集体与个人界限的理解、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难以改变,这使得他们难以和下一代人顺畅交流,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的情绪表达方式。


于是,我们很不幸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内心的不接纳。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越抗拒,越逃避,离幸福感越远,心理的感受越差。接纳事实和缓释情绪,是心理问题的解药。

加入父母那一代人有人得抑郁症,爷爷奶奶辈肯定会更加不理解他们,为他们贴上各种各样负面的标签:窝囊、内向、不会说话、不工作不干活……

现在的父母其实也是受害者,只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对待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让他们感受幸福。因为代际传递,不反思,不成长,下一代还会受到同样的痛苦。


详见微信@杨靖心理《为什么中国人一谈抑郁症就色变,尤其是听到子女时?》

yj-stu


杨靖


要多方位看待此问题,抑郁的孩子不好受,家长也很难过:

第一,家长不是不认真对待,是不知道怎么对待,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宁愿孩子的痛苦自己来承受,工作缺乏相关心理知识;

第二,有些家长认为抑郁不是什么大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评论孩子,认为不能吃苦,自己当初那么苦都能挺过来,而孩子一点小问题就自艾自怨;

第三,抑郁的孩子的感受,他们非常看低自己,即使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他们也体会不到,无论父母做什么;

第四,碍于面子,父母认为孩子的抑郁是精神病范畴,担心周围人指指点点。

总之,抑郁不可小觑,无论大人孩子,必须重视。



中健心理


污名化的爸爸,病耻感的妈妈。

得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和病耻感。

在人群中,有90%的人认为抑郁症不是病。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子,“XXX比你差那么多都没有抑郁,你怎么就抑郁了”。“振作点,没啥大不了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你要啥有啥还抑郁,你这不是作吗?”

所谓抑郁症污名化本质上就是认为抑郁症根本就不是个病。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文化和对疾病本质认识的原因,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持排斥态度。

一项调查美国公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1444例调查样本中,63%被调查者不愿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交往,47%拒绝与抑郁症患者交往。

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现在扩展到了周围的人。包括社会刻板印象、偏见以及歧视。

中国人民的“面子”以及中国传统的对精神疾病轻蔑的态度,使得病耻感体验更加强烈。

污名化病耻感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所以,污名化、病耻感对抑郁症患者造成了再次伤害,他们无一例外的因自己的疾病而感到羞愧,这让他们陷入重重自责,把自己的病症看作一种耻辱,压得自己没有喘息之地。

当这种再次伤害来自你最亲近的人时,它的杀伤力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致命的。

然而最让人感到荒唐的是,这种伤害往往全部都来自于你最亲近的人。

抑郁症患者虽然不想面对,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伤害他们最深,就是他们的父母。

^0^刺猬抱团取暖时^0^

ᨐ解读情绪剖析他ᨐ

~赵小明心理团队 海霞





霞姐剖析身边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对抑郁症知识的缺乏。

生活中,很多人对抑郁症并没有清晰地概念,也没有了解到抑郁症的危害,即使一些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也很少会往抑郁症这方面想,有些即使被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确诊为抑郁症,作为父母也不会太去在意,因为他们不知道抑郁症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就像,面对一条毒蛇,你不知道它是毒蛇,你就以为和平时见得蛇一样是无毒的,即使它咬了你一口,你也不会在意或者着急去医院,因为你不知道它是毒蛇、不了解它的毒性。如果,你知道这条蛇是剧毒,那么你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医院,去注射对应血清。

同样道理,如果父母了解、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人的躯体疾病一样,是正常的疾病,那么就会去重视,即使不重视,至少可以把抑郁症当成一种病来看待,而不是我们说的“作”、“矫情”这些表现。

如果,父母在认知当中把抑郁症当成了病,那么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就知道孩子是病了,是需要照顾和关怀的,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健康人来说“矫情”。

即使,父母认为这个病再怎么丢人、再怎么让自己没有“面子”,和孩子的健康相比来说,我相信父母更倾向于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我认为,一些父母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的最大根源在于:对心理知识的不了解、对抑郁症的不了解。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问题,也不是没钱治疗的问题,因为对待子女的抑郁症的态度是和金钱无关的,没钱可以不去医院或者找心理咨询师治疗,但并不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陪伴。


心理学充电时间


非常简单,家长们自己对什么抑郁症都没有搞懂,他们怎么会认认真真想到自己孩子生这个病的严重性在那里啊?

许许多多人只是知道“抑郁症”,很多人还以为是一种情绪问题,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好的。无知加无识,让许多人(孩子)得了抑郁症后得不到及时医治,最后酿成悲剧!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但是问题出在我们的大脑神经元里缺少一种化学物质“5羟色胺”它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我们人需要它来影响我们的大脑活动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三观。

而抑郁症患者问题就是5-羟色胺神经递质发生了变化。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

女性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速率仅是男性的一半,所以妇女更容易患抑郁症,如此我们理解为什么妇女产后会得抑郁症的道理了。

6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大脑中5-羟色胺特异受体的数目已减少了60%。由于5-羟色胺的效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抑郁症的人群可能性会加倍增加。

适当增加一定量的5-羟色胺可以增强记忆力,减轻抑郁心理,所以当自己感到睡眠发生了问题如:半夜不能正常安睡或者彻夜不眠连续一个星期,那么要注意自己已经发生问题了!要主动去专业医院🏥检查一下,确定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不要拖,一般经过及时医治服药💊,我们马上可以回复正常和健康。如果无知无畏,那么抑郁症最后会导致人们残疾,严重的会自杀。这个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了。

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非常大,家长们一定要经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心理健康,要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发现和医治孩子们的抑郁心理,让他们可以避免抑郁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大提琴心声


为什么家长普遍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啊,首先真的中国对精神上的问题普遍都欠缺认知,导致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子女精神上的问题,认为那就是精神病让人知道会很没面子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家。

有的父母是真正的心大,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冷漠,而是习惯性的忽略孩子的感受,当父母跟孩子沟通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变化,这就是没有沟通的后果。他们不了解抑郁症的可怕之处,用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当抑郁症严重的时候甚至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然后孩子病了甚至第一反映是互相指责,尤其对敏感的孩子而言这相当于一个致命点,当孩子病了父母第一反应居然是相互推卸责任而不是关心孩子,这就是父母的失职。

再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最难治愈的,不像身体的某个器官病了医生可以给个大概好起来的时间让人心底有个期盼跟希望,心理上医生没法给出这个愈合期,你没法知道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好起来,也许是明天也或者是一辈子,甚至哪怕是好了谁也没法保证会不会再犯病,这其中的变化因素太多太多,谁都没法预测,能做到充满希望的带孩子治病看但是还是抱着最坏打算的父母少之又少,不是说没有爱,而是会现实的厌倦了那样小心翼翼照顾孩子的生活,那样再多的爱也会被磨到没有了。

说实在的,扯远一点,虽然确实是不能剥夺每个人放父母的权利,但是最可怕的就是什么人都能成为父母,而那些没资格当父母的人造就的或许是下一代人一生的阴影。所以既然选择当父母将一条鲜活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那么就请好好珍惜,而不是父母给子女生命子女就永远欠父母什么,说难听一点,子女从来没有求着父母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的,命是你们要给的仅此而已。生恩不如养恩大,子女感恩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情。爱他们尊重他们,而不是说父母赋予子女生命子女就要对父母言听计从,这是错误的。也不是因为爱子女所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你们应该听从我的,这也是错的。正是因为爱子女所以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懂他们也尊重他们。

希望更多父母能知道子女的幸福健康远远比你们得脸面要重要。


九月长安里


1、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缺乏 。很多家长都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甚至这辈子就没用过抑郁症,我就接触过一些这样的父母,跟他说孩子可能抑郁了,他问我:什么是抑郁。

2、家长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孩子的“抑郁”只是一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很多后期发展成重度抑郁的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3、“面子”惹的祸。我们的文化传说是比较好面子,还有说“家丑不可外扬”,觉得还好抑郁后是“家丑”,不敢带去看医生,更不敢让亲戚邻居知道。

4、经济压力。相对来说抑郁的康复周期较长,需要投入的经济比较多。

综上,根据近两年做咨询的观察,抑郁情绪人数据在不断增加,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特别是针对父母这方面的,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谢谢大家,我是7号渡老师钟海镜。


7号渡老师钟海镜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认真对待抑郁症?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和不愿意深入了解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了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学的普及度不够。心理学刚恢复的时候,大家没有意识到普及的重要性,现在意识到要普及了,却有一些人不认真对待。不少人认为,只要随便找个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就可以普及,但事实证明,普及恰恰是最难的,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涵盖知识点,。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最多只能照本宣科,达不到预期效果;权威人士忙于授课,没时间普及;某些媒体断章取义得报道和不负责任的污名化心理问题……都是心理学目前普及不够的原因。由于普及度不够,自然就有那么些人不了解抑郁症了。

与此同时,有那么些家长不愿意了解,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睡个觉就好了”、“小孩子有什么抑郁的”、“想太多了”……各种不端正得态度均有。

当面对自己的亲人,人们往往更缺乏耐心,也是一个原因。这可能是目前大陆最严重的家庭问题——对外极力讨好,树立自己的形象;对内缺乏耐心,互相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