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作者:獨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科技、知識產權。

直接從幾本書(聲明:非廣告,《知識產權簡史》推薦的每一本書都值得閱讀)開始《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史蒂夫·喬布斯和伊隆·馬斯克。

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史蒂夫•喬布斯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在我的《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中多次出場。艾薩克森是原《時代週刊》主編、CN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撰寫過愛因斯坦、基辛格、富蘭克林等人物的傳記,享譽全球。我為什麼要把喬布斯和馬斯克一起寫呢?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狂人,他們像是為現代社會按下了加速鍵,讓我們提前享受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我覺得他們是現代知識產權史最不可或缺的人物。(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密碼》的作者彼得·蒂爾,被譽為硅谷的天使,投資界的思想家。1998年創辦PayPal並擔任CEO,2002年將PayPal以15億美元出售給eBay,2004年外部投資Facebook,同年成立軟件公司Palantir,服務於國防安全與全球金融領域的數據分析。彼得·蒂爾聯合創辦了Founders Fund基金,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幾家科技新創公司提供早期資金,其中多家公司由PayPal的同事負責營運,這些人在硅谷有"PayPal黑幫"(億隆·馬斯克就是成員之一,)之稱。彼得•蒂爾在這本書提出了顛覆式的商業世界: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全球化並不全是進步;競爭扼殺創新;"產品會說話"是謊言;失敗者才去競爭,創業者應當選擇壟斷,創業開局十分重要,"頻繁試錯"是錯誤的;沒有科技公司可以僅靠品牌吃飯;初創公司要打造幫派文化……

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有意思的是,硅谷的這些創業哲學,在中國卻不一定適用,互聯網趨勢專家王煜全與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薛兆豐老師,在《全球風口:積木式創新與中國新機遇》中,提出了適合中國創新的模式——積木式創新。積木式創新,顧名思義是在創新的過程中,像搭積木一樣,將不同的要素進行組合,實現創新的模塊化。其實,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喬布斯推出的智能手機IPhone,很多專利技術並非喬布斯本人或者蘋果公司的原創,他只是把我們熟悉的東西進行了積木式的組合,產生了令人意外的驚人效果,他不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而進行創新,他為消費者創造了新的需求,熟悉+意外=創新

以企業家為核心的運作模式稱為"新木桶理論":最好的企業家拿到最先進的發明專利,找到最具行業洞察力和執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找到最好的協作企業共同發展,迅速對跨國企業形成衝擊和挑戰。我認為這才是專利運營最成熟的模式,一件專利或一個專利組合,必須經歷過市場的檢驗併產生經濟價值,才叫專利運營。從財政拿錢去做所謂的專利運營,沒有像企業那樣把專利拿出來真刀真槍地幹,我做個簡單判斷,應該不會成功。某次座談會上,華為宋柳平博士也提出,專利運營應該從市場拿錢,而不是從財政拿錢。另外,一件專利或一個專利組合,如果沒有糾紛或者訴訟,說明這個專利(或組合)也沒有太大價值,因為它並沒有引起市場競爭者的競相追逐(有價值人們才會去追逐,吳軍博士的觀點)。我們經常看到,蘋果、三星、華為、微軟、中興通訊、朗科……動不動就開搞專利戰,恰恰說明這些公司的專利是有價值的。至於動不動幾億、十幾億美元的訴訟賠償,大家看看熱鬧就行了,在專利戰中這些都是其次的(老鐵們,你是不是還惦記著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元賭約,那就對了,大佬們畢竟比我們聰明啊),向吃瓜群眾或者投資者、股東們證明我的這個專利技術牛才是重點,免費的熱點話題該蹭還是得蹭,不蹭白不蹭,這個話題我準備留在

知識產權的道與術中詳談。下面我們進入喬布斯與馬斯克天馬行空的世界,我在《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中依然只抓取這些人物的閃光點,這些人物的人生記錄已經有很好的傳記作家寫了。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喬布斯感覺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後的花園裡,開始思考死亡。他談到將近40年前他在印度的經歷,他對佛法的研習,以及他對轉世和精神超越的看法。"我對上帝的信仰是一半一半。"他說,"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認為一定是有超越我們的存在的。"喬布斯承認,當他面臨死亡時,可能更願意相信存在來世。"我願意認為,在一個人死後有些什麼東西依然存在。"……他沉默了很長時間。"但是另一方面,也許人生就像個開關一樣。"他說,"啪!然後你就沒了。"他又停下來,淡然一笑。"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不喜歡給蘋果產品加上開關吧。"

經濟學家馬祖卡託在一項研究中說到, iPhone 的誕生,需要12個關鍵技術儲備:微處理器、存儲芯片、固態硬盤、液晶顯示、鋰電池、快速傅里葉變換算法(這個算法可以把聲音信號、光信號等模擬信號給數字化讓手機處理)、互聯網、HTTP 協議 和 HTML 網頁語言、手機通訊網絡、GPS、觸摸屏、人工智能語音助手Siri

。這12項技術在 iPhone創造出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比如,當時iPhone最驚豔的一個技術是"多點觸控",用一個或者幾個手指在手機屏幕上點選、滑動、放大、縮小等等,其實這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硅谷的科學家就在研究,後來IBM、微軟和貝爾實驗室都在這個技術上做了很多嘗試,真正將這門技術用在商業上,只有喬布斯做到了。又比如,不給iPhone設立實體鍵盤,而只在軟件裡嵌入鍵盤,這種所謂"軟鍵盤"的技術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出現了,又是喬布斯和他領導的蘋果公司把它實現了商用。再如,你聽歌一定會往前聽、往後聽、調大音量、調小音量,暫停,你少不了要用五個按鍵,怎麼辦?喬布斯在iPod中給出了一個特簡單的設計:把四個按鍵的功能合併在一個圓形的按鍵中,既不影響使用,看起來還特別簡單,雷軍有很多小米產品致敬了喬布斯。還有,"重力感應"技術,在iPhone出現之前也已經有了,而且有個叫Simon的手機還使用了這種產品。移動互聯網時代,iPhone橫空出世成了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物種"(吳伯凡)。我覺得喬布斯的偉大不是
他實現了從0到1的創新,而是實現了積木式的創新(就像樂高積木一樣),將最合適的技術組合在了一起,最終做出了改變世界的產品。喬布斯的極簡產品哲學(我歸之於道)和他在印度禪修的經歷,我準備放在知識產權的道與術篇。

喬布斯與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

如果讓你列舉6個塑造了現在世界的創新,你會列舉什麼?大概會是印刷術、火藥、鋼鐵、蒸汽機、互聯網、衛星、汽車甚至iPhone。史蒂文·約翰遜在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項創新》中列舉的6項創新分別是:玻璃、寒冷、聲音、清潔、時間和光。他指的是圍繞著這6個要素產生的一系列創新和人類能力的擴展。這個過程,在史蒂文·約翰遜看來,"是玻璃在支撐著整個網絡:我們用玻璃鏡片拍照,將其儲存並控制在玻璃纖維製成的電路板中,通過玻璃線纜將其傳輸至全世界,然後在玻璃製成的屏幕上欣賞它們。"《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還有人物要出場,我將另文闡述。

伊隆·馬斯克,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的茨瓦內,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現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Tesla)首席執行官、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馬斯克是我認為繼喬布斯之後最偉大的企業家,《知識產權簡史》人物篇談到愛迪生和特斯拉的時候,我就覺得馬斯克是愛迪生和特斯拉的傳承者。關於馬斯克,我只說兩點:第一性原理(我歸之於術)、開放電動汽車電池專利

創業圈的人應該都聽說過"第一性原理",伊隆·馬斯克經常用這個詞來解釋他的創業思路。什麼是第一性原理?我們聽聽亞里士多德是怎麼說的,他說:"

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違反。"什麼鬼啊?聽聽馬斯克是怎麼說的,他說現在電動車賣的貴主要是因為電池貴,可是如果你把電池拆開,它裡面的材料無非就是鈷、鎳、鋁、碳和聚合物,這些東西都很便宜,那麼我們從根本出發,就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電池無非就是這些材料的排列組合罷了。伊隆·馬斯克專門推動組建了一個電池公司(SolarCity),解決電池系列問題,而且在他的另一個創業項目——造火箭,也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最終把火箭的製造成本降低到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厲害了,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所謂獨角獸,無非就是把成本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或者把價值提高到原來的10倍或者更高,這叫創造性破壞,玩就玩大的,正是彼得·蒂爾說的從0到1。

特斯拉汽車無疑是現在電動車汽車的領跑者,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解決了成本問題,但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基礎設施怎麼解決?好辦,馬斯克在2014年開源了電動車的所有專利技術(其實應該是大部分專利),免費給所有公司使用,後來豐田也這麼幹了。馬斯克在創業早期就非常重視專利,無奈當時新能源車在北美的市場份額只佔1%左右,這說明啥呢?說明新能源車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傳統燃油車。要想把電動車核心的電池技術推廣開來,全球佈局充電站,單憑特斯拉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馬斯克就想到專利開源的辦法,儘可能地聚集更多的新能源汽車開發者。特斯拉專利開源後,電動車的行業門檻迅速下降,一大批互聯網汽車公司應運而生,比如國內的比亞迪王朝系列、小鵬汽車、理想ONE等等。大家一起來把電動汽車的市場做大,把電池系統、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搞的妥妥當當了,再調教好用戶,然後就可以收取

"熊彼特租金"了(還記得我以前說過知識產權是一種租嗎?趕緊翻一下我前面的文章《熵、創新、知識產權與稅》)。

熊彼特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咦,這跟積木式創新很像是不是)。不知道是不是熊彼特對知識產權不瞭解,"熊彼特租金"其實就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壟斷期收取的租金。

喬布斯和馬斯克都是狂人、偏執狂,在性格上多少有暴君的傾向,但是對於企業家來說,"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Stay hungr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