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曾經有一本美國版《管理學》教材開篇就引用史蒂夫 · 喬布斯被董事會放逐,十年後又重掌蘋果的例子,用來說明懂管理是如何重要。這種“浪子回頭”式的說法只能證明冬烘先生不分中外。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則相對準確地意識到了喬布斯與商業精英們的不同,他在知乎上回答“喬布斯是不是獨裁者”這個問題時表示:“喬布斯是絕對的獨裁者,但是除非你有他的天才,千萬不可向他學習。喬布斯違背了所有管理手冊裡的教條。這些手冊告訴我們:管理者應該真誠、體貼、謙虛、放權、在乎員工的感覺和用戶的需求……”

愛因斯坦曾說過:“直覺式思維是神聖的天賦,理性思維是忠實的僕人。我們在現實中往往本末倒置。”喬布斯能成為喬布斯,遠非“青年導師”李開復用“天才”二字可以涵蓋的,李開復自己代表了主流思維,而喬布斯一直都和主流保持距離。

喬布斯在1984年接受採訪時帶著淡淡的鄙視說:“如今,你很難在大學校園找到那些書了。這種改變並無好壞之分,只是環境已經截然不同。《追尋卓越》之類的商業書籍已經取代了《一座小行星的飲食》。”

苦行和極簡讓人更加敏銳

前女友生的女兒麗薩對其父的看法更接近真相。她的父母都是素食者,有一天她看到父親喬布斯得知湯裡有黃油之後,把一大口湯吐了出來。麗薩就開始意識到喬布斯的飲食癖好屬於他的人生哲學:苦行和極簡將會讓人更加敏銳。他相信匱乏即是富足,自律產生喜悅。她說:“他知道一個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極必反”。

我們生活在以更好、更多、更強、更多知識、更聰明、更理性為特徵的“加法社會”中,反面則是“簡單”。“簡單”二字是理解喬布斯的一把鑰匙,簡潔是終極的複雜——這句話來自蘋果公司的第一本宣傳手冊,如米開朗基羅有句名言:“雕像本來就是在石頭裡,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喬布斯對簡潔的追求也來源於他征服複雜結構的自信,而不僅僅是忽略複雜的功能。無論是重歸蘋果後將十幾個產品線砍為四個,還是隻為消費者提供友好、素淨的產品,以及蘋果公司的直接負責人制度,都體現了這一點。

蘋果產品呈現的美感表象打動了消費者,喬布斯常常被媒體譽為藝術家。實際上,絕大多數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並不能真正理解簡單和複雜的關係。體味到返璞歸真的味道是藝術家的最高境界,往往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因為找到那扇簡潔之門時,他們已經經歷了各種複雜問題的挑戰並超越了它們,模仿簡潔永遠不可能真的簡潔。

喬布斯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在24年前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他說:“我認為Mac的銷量能夠無限大,但我們並沒有為任何其他人來開發Mac,我們就是為自己開發的。它的優劣正是由我們這支團隊來判斷的。我們不會出去作市場調研。我們只是希望盡我們所能開發最優秀的東西。”

為自己開發產品,這是藝術家的口吻,喬布斯也曾拿藝術家們激勵自己,他說:“偉大的藝術家,像迪倫、畢加索、牛頓,他們都喜歡冒險,不怕失敗。要想做大事,我們也必須冒險。”不過,他們也會侷限在藝術家的這個層面上,離“彼岸”既近且遠。藝術家的“簡單”仍離不開某種無法消除的刻意。

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真正的藝術家對人才的態度也不會像啟蒙老師那麼和藹。眾所周知,喬布斯對待員工時常態度粗暴,而喬布斯說,A級人才不需要呵護自尊。這倒與禪宗的棒喝有幾分相似。在禪宗的傳統中,師父對待根器高的弟子往往採取各種手段,有些手段甚至讓旁人覺得殘忍;而對待愚笨的弟子,師父的態度往往和藹。

“神秘主義”一定程度上

動搖了西方几百年來的科學理性

被喬布斯視為偉大藝術家的歌手鮑勃•迪倫,在1996年、2006年獲得提名後,於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既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也讓很多人雀躍。他是喬布斯這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們同屬於西方一場轟轟烈烈的嬉皮運動。

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在1960 年代的西方,不少年輕人蔑視傳統,廢棄所謂道德,有意識地遠離主流社會,以一種不能見容於主流社會的獨特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叛逆,這些人被稱為“嬉皮”。這場運動中也實現了某種“東學西漸”,即東方“神秘主義”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西方几百年來的科學理性。蘋果公司本身就得名於喬布斯參加的一個“新時代”社區。

青年喬布斯曾在打工期間,短暫地去印度“流浪”,在喜馬拉雅山下圍觀一場宗教儀式時,被印度教苦行者從人群中拉出,將他的頭浸入水中,並給他剃除了頭髮,喬布斯一生都沒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這成了一個啞謎。而在印度遍地貧窮的現實,讓喬布斯意識到在西方,“衣衫襤褸只是一種選擇,我們也可以不那麼做”。

喬布斯意識到的問題指向了“簡單”這個問題的本質,大多數嬉皮士衣衫襤褸、擁有極少是外在的簡單,是一種“裝”。人們常下意識地認為簡單是一種退隱、擁有很少的財產、只裹著一條腰布、沒有家……克里希那穆提說:“無疑那不是簡單,那只是一種外在表現。簡單是至關重要的,簡單不只是調整為一種模式……”

從印度回國後,喬布斯再遇少年時的玩伴,一個被他稱為“一個人抵50個工程師”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蘋果的故事在車庫中拉開了序幕。喬布斯曾說:“蘋果是埃利斯島(1892年至1943年間,美國的主要移民檢查站)式的公司,是依靠來自其他公司的‘難民’發展起來的。這都是些非常優秀的人,他們帶來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其他公司,他們卻會成為麻煩製造者。”

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簡單、真實的人往往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同時,喬布斯開始強調“商業”二字的重要,在與主流的IBM競爭時,他同樣需要資本支持產品落地,這也是他的野心。他那時說:“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將蘋果打造成為一家上百億甚至二百億美元的偉大公司。”然而,他與沃茲尼亞克的緣分也走到盡頭,儘管後者幾十年一直被保留在員工名錄上,並象徵性支付最低薪水。

沃茲曾說過:“蘋果是個大公司,它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我一生中的最愛。我一生最喜歡的是與朋友們開一家小公司,設想一些新主意並努力付諸實踐。但那時蘋果已經不是這樣的公司了。”以能夠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為目標的沃茲說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和喬布斯是完全不同的人,只是有過相同的理想。

與好人沃茲的另一個分歧在於,喬布斯對產品主張封閉,不能忍受自己的軟件在他不喜歡的硬件上運行,也不希望他不喜歡的軟件在蘋果的硬件上運行。而沃茲主張開放,並在Apple Ⅱ上堅持了自己的意見,也帶來了大賣,它是一款讓蘋果從0 到1 的產品。

當蘋果公司上市後,沃茲主動拿出屬於自己的部分股權與沒有股權的老員工們分享,這也讓喬布斯十分不滿,認為沃茲軟弱。與沃茲不同,喬布斯將蘋果公司視為自己的作品。當然,在一家CEO常常發飆的公司裡,曾經的COO 蒂姆 · 庫克會用冷靜的頭腦、舒緩的口音、安靜的凝視掌控著局面。

在喬布斯逝去後,蘋果終於成了一家主流公司。

喬布斯:極簡思維(深度好文)

以扭曲現實力場而著稱的喬布斯,同樣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在回憶拋棄長女那件事時,有點懊悔地解釋說:“我不想當父親,所以我就不是。”儘管無限眷戀人間,他仍然不得不面對死亡。而死亡也給了他力量。在他健康的時候,他曾說過:“‘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知道的最好的辦法,能幫你躲開‘認為自己有什麼可失去’這個陷阱。你赤裸裸的身無一物,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追隨你的心。”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他感覺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後的花園裡,思考死亡。”他對他授權的傳記作者艾薩克森說:“人生也許就像有個開關一樣,啪,然後你就沒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給蘋果產品加上開關吧。”這也是《喬布斯傳》的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