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對話·民辦教育知名董事長

2019年 3月,民辦學校辦學路徑與其所取得的成果被推上輿論巔峰。又到一年關注孩子升學的時候,我們對話到部分成都知名學校的董事長,希望把這些創始人的辦學心聲直接傳遞給家長。民辦學校誕生就只為驅利嗎?民辦學校在申報營利與非營利的辦學性質之間,如何擇其所終?食品安全與住宿安全,怎麼給家長一個踏實的交待?當下的經濟大環境下,是選擇控制成本、上市、還是利潤再造血?新一年,董事長們,作何所想?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張觀軍

人物背景:

現年56歲的他曾經是一名軍人, 其後從事了教育。

過去四年,這位董事長在全世界跑了10多個馬拉松,參加了3次戈壁徒步挑戰賽。

因為這份體驗與真誠的教育情懷,關注人的生心靈的全面發展,他大膽提出“新素質教育”, “叫板”國家教育方針,將“德智體”顛覆為“體德智”,在教育界引發過不小的轟動。


談三原特色

問:作為董事長,張董,您認為三原和其他的民辦學校,有哪些差異化,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張觀軍:今年,三原辦學進入了第 19個年頭,我們始終把學生的品性、品德放在第一位,我們始終堅持“追求個體生命活力、追求個體品德高尚、追求個體學業有成”的培養目標。我希望學生在學校裡的排序是“體、德、智”,身體第一位,第三才是學業有成。這三者之外,是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終身成長。

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而不是隻管眼前。在行動上,我們貫徹這個理念,對小孩有利的,都要做。所以一個小孩的成績不一定要最好,但一定是立足終身發展。

1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19年來,和其餘學校不同有一點在於環境,6年前我們在本來綠化面積就不小的校園裡又投入了 1000多萬,專門去種樹、專門去修路,專門去打造綠化走廊。

我想,近些年的大環境我們影響不了,但是可以去維護小環境。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可能是全省、乃至全國校園裡樹木最多的中學。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學校的道路可能是車行道、人行道,在建築初期,我們專門修了羊腸小道、各種彎彎曲曲的路,或許,我們也是路最多的學校,而這也正好印證我們的使命:一切為了學生終身發展,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

19年來,或許這也是亮點與差異。

2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校長學生共進午餐

建校初始我們就聘請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營養師毛水珍老師給我們每週配餐。毛老

師對孩子的營養管理很嚴格,有幾次廚師在執行上有對於菜譜的小變動,毛老師都不允許,“保證營養、保證身體,肯定是第一位”。

你想一想,這一直持續了19年。有一段時間食材費用上漲,我們也堅決執行配餐,在保證小孩身體上,公司是願意投錢的。

19年,我們都一直堅持老師、校長、學生、老師的小孩都是一起吃飯。


問:很多學校都在擴張校區,籌備上市,三原是作何安排的?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1

張觀軍:對於學校、校區的擴張,我看到利與弊的共存。這十幾年,我們到國外到處去學習,學那些辦得好的學校的經驗,我們發現一個規律,不管大學還是私立的中小學,國外名校有兩個特點:1.都是非營利學校,2.這些學校幾乎沒有辦分校

我認為,這是一種大勢、也是一種規律。我們做事情要講求規律,辦學也得遵循規律,這樣才有利於辦成“百年名校”。我們樹立辦百年名校的目標,就得去分析已存世上的百年名校的規律。我想,這不擴張辦校的想法,並不是我們獨創,而是從成功的百年名校總結的經驗。

對於未來的辦學,我初步的想法:根據國家趨勢和教育自身特點,我下一步準備將三原下設學校申辦為非營利學校。我的願望是:在做教育上,不營利。或許別人認為我高調,我的錢不多,但我的願景並不是因為非營利而降低教學質量,而是衷心希望做非營利學校,我們作為創始人,拿一點工資,即可。


談新任校長與教學成果

問:三原在三年前聘請了原川師附中的校長曾成彬掌舵,為什麼請他做校長?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三原附小

張觀軍:三原一直堅持用年富力強的校長與骨幹,同時在他們上任時規定 60歲必須退休。我們對下屬的每個學校的要求,是在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同時,必須把每件事都當成新創業,當你把每一件事情都作為創業來做,故必須對每一點不確定性都永葆激情。

所以我們選擇的都是 50歲以下的校長,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得有豐沛的精力。

19年前,我們聘請了經驗豐富的楊能生校長,他成為成都七中公立體系第一個“裸辭”的人,三年前楊校 60歲了,於是我們又聘請了曾校長,他當時49歲,年富力強。作為這些裸辭的校長,他們沒有後路,一心撲到工作中——就是為了每一個學生。

而曾成彬校長,他走過多所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育事業,很符合我們對校長的要求。

問:您作為三原董事長,您對這位校長帶來的辦學成果滿意嗎?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張觀軍:我相當滿意。

近三年,我們初中的優生率、合格率,高考重點率、本科率都逐年提升百分之十以上,有的提升超過百分之二十。從學校一系列的改革見到成效。

A.優生率不斷增長。

B.老師的敬業精神,很大的提高。

C.曾校長很有魄力,學校果斷解聘了少數不能達到學校要求的教師,還讓很多好老師在原崗位上充滿激情,這是最讓我們集團高興的。

D.同時,這兩年我們引進了來自成都名校的好乾部、好老師。例如學校中層及以上管理幹部中,來江生、吳元、姜明賢、廖俊馳等均來自成都七中、石室聯中、川師附中等名校。

E.成績上來了,優生率提高了,好老師留下了,你還擔心未來的發展會不好嗎。

一個學校有沒有後勁,我認為看的不是董事長、不是校長,而是有沒有好老師,它能否吸引優秀的人來加盟。最終,再有好的理念、好的校長,沒有好的教師隊伍,它都做不成好的教育。


談外界評價與競爭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西雅美途

問:社會上把民辦學校氛圍一、二、三流,您怎麼認為你們的學校?

張觀軍:其實,我不知道您說的“一流”是什麼樣的定義、是什麼樣的標準。從數據上看,我們的高考升學率不低於 95%、本科升學率超過 90%。從理念上講,我們始終把學生的品性、德行放在第一位,對標學生的終身成長和綜合素質。我認為是否是一流並非能判斷一所學校的優劣,而成績並不代表所有,在人們說的好學校也有後勁弱一點的學生,在不是很知名的學校也有未來能生活得幸福、快樂、成功的人。

所以,我認為家長們還是應該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為未來培養人的學校。而我們該做的,不是怎麼去應付外界的評價,而是如何做好內功,讓願意參加高考、喜歡選擇出國的,在這裡都有成長路徑。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問:三原培養學生最注重的是哪個版塊?

張觀軍:我的定位就是注重素質教育,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在素質教育的方面,走在很多學校的前列。我們是素質教育的踐行者。我們三原永遠的觀點:把學生的素質放在第一位的是首先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是品德高尚,這兩樣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這兩點好了,養成好的習慣了,會終身受益,充滿後勁。

有一次,我聽到兩個家長在談論:你要孩子全面發展,選擇三原。我認為這就是三原的口碑。如果回到你說的一流、二流,我相信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憑藉我們全員的努力,三年後的三原一定是會“一流”的。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問:近年來,成都北門也開設了很多新的民辦學校,你怎麼看這期間的競爭呢?

張觀軍:我從不給別人比較,我更專注於自己辦企業與辦學校的具體做法。我自練自己的內功,我們始終關心怎麼把自己做好,說實在的,對其餘並不太瞭解,也沒去想,我相信我們的團隊。

每個月,我們“大三原”都會舉行質詢會,這個大三原包括了三原小學、中學、國際化學校、源學堂(培訓)、早教中心,我們每月定月計劃、每月會看數據與報告,從質量上把關,所以我不擔心。

董事長站在的角度,是關於全人培養的,學校校長曾成彬關注的是如何將整個三原集團的“不擴張、做優質”的理念貫徹到日常教育活動當中。近兩年在態度上誠誠懇懇、在成績上穩中有升、在教師隊伍貼心服務的三原,不知道能否在又一個三年,如同張觀軍董事長所言,在新法新規的背景下,繼續去探索他做大做強的名校路。
成都三原董事長張觀軍:不辦營利學校,不擴張,做最好的素質教育

【下一期,我們將繼續探校,去探尋三原時髦的“人臉識別”安全系統、打造身心健康的森林校園羊腸小道、智能化的教學實施、以及負有美譽的“三原大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