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中医讲,脾主肌肉,脾虚者肌肉无力。反过来也成立,肌肉的过度使用或者过度荒废都可以带来脾虚,后者恰恰是很多人脾虚的另一主因。饮食也同样,饥饱无度的任何一个极端都可造成脾虚。过去是饥饿,消耗过度,脾因此受累;现在是饮食极大丰富,脾要加班工作,愣是被累虚了。不管哪种,都使人们长期处于脾虚状态中。

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咱们看一下脾虚的五个症状表现。

脾虚的五大症状表现

消化道:便秘、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肌肉:肥胖、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妇科:白带过多、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症状外,你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那么脾虚怎么调理呢?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丸】

咱们来看一下参苓白术丸的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门调理由于脾胃虚弱,出现的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腹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症状,这一系列症状在中医当中归属为脾虚夹湿证。

因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调,水液停聚,内生湿浊。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的来源,主人体肌肉生长、四肢百骸。所以,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则见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虚缓;肌肉四肢百骸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则见身体瘦削。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水湿内停,则见饮食不消化,肠鸣腹泻等症状。湿邪阻滞气机运动,气滞胃脘,则见胸脘部痞闷。所以治疗这样的病证应当采取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方法。

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益气补血

【归脾丸】

咱们来看一下归脾丸的组方,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黄芪、党参、甘草是补脾以固肺气,茯神、白术既可宁心,又能补脾;木香醒脾气又能行血中之滞,且可助参、芪补气;当归滋阴养血;远志、枣仁、龙眼甘温酸苦,用以补心。此方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调

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症状,这一系列症状在中医当中归属为脾虚。

本方属补血剂。中医学所讲的“补血”,并不是指“补充血量”、“补养血质”,而是针对“血虚”而设的一种补救治法。补血剂也就是能够消除血虚症状的一类方剂。

“血虚”,不单纯是由贫血引起,按中医理论,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血虚与心、脾、肝三经有密切关系;心血虚则有心神恍惚、心惊易悸、失眠易醒;脾不能统血则有便血、崩漏,并从而因失血而加重血虚;肝血虚则有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肌肤麻木、筋惕肉瞤(肌纤维抽搐)。

以上都属血虚的表现,而归脾汤具有强壮、滋养、镇静、抗贫血等作用,益气补血,故能消除上述血虚症状。

益气健脾,益气补血“两大法宝”这5种人一定要收藏

小结一下

以上脾虚的五大症状表现,大家可以自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各种加班,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从而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论其根本,还是要从自身的生活习惯,跟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多加运动,少熬夜,清淡饮食,都是我们应该去坚持做的事,药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究其根本治标不治本,望大家能谨记。

再次提醒大家,用药需在医师的辨证下使用,切记私自用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