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您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

頸動脈是存在於頸部的動脈,分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頸外動脈主要供頭頂部和顏面部血液,頸內動脈進入顱內分佈至腦和眼眶內,主要供大腦部分區域的血液。是人體主要的動脈之一,是動脈硬化的好發部位,通過B超可以發現頸動脈的斑塊、硬化、狹窄等情況。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您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



頸動脈硬化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簡稱,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關。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篩查頸動脈有無斑塊、狹窄的主要手段,對斑塊的大小、部位,以及阻塞的程度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頸動脈斑塊、狹窄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目前首選的無創性頸動脈檢查手段,廣泛應用於頸動脈硬化病變的篩查及隨訪。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彩色多普勒超聲通過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正常IMT應小於1.0mm,IMT在1.0~1.2mm間為內膜增厚,有動脈硬化的可能,大於1.2mm為斑塊形成。

超聲下根據形態和回聲特點,可以判斷不同性質的斑塊。

(1)低迴聲一般指脂質性軟斑;

(2)中等回聲一般指富含膠原組織的纖維性扁平斑塊;

(3)強回聲伴聲影一般代表有鈣化性硬斑塊;

(4)回聲強弱不等一般指有潰瘍性混合型斑塊。

其中,軟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屬於不穩定斑塊,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鈣化性硬斑塊多是穩定型斑塊,少有活動。斑塊會導致頸動脈狹窄,甚至閉塞,根據血流情況及斑塊大小可以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


關注健康、關注公眾號 “咚咚大健康”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您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


頸動脈斑塊、狹窄的臨床表現

根據是否產生相關的腦缺血癥狀,分為有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兩大類

症狀性

頸動脈硬化、斑塊直接導致頸動脈狹窄,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引起相應的神經系統的表現。如可表現為一過性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完全恢復。發作過後查體無明確陽性體徵,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嚴重者頸動脈斑塊脫落後可隨血液阻塞腦組織,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可出現缺血性腦卒中,常表現一側肢體感覺和(或)運動障礙、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查體可有相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影像學檢查可見局灶性病變。

無症狀性

頸動脈狹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雖然不表現一些神經系統表現,常表現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頭暈、頭痛等表現。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您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


頸動脈斑塊是常見的臨床現象,嚴重者可導致頸動脈狹窄,甚至閉塞,B超常作為篩選頸動脈斑塊、狹窄的主要方式。如果體檢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尤其是伴有相應臨床表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