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裁員潮下的危機與生機:高層裁減,為年輕人騰位置

互聯網裁員潮從18年延續到19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頻頻爆出裁員的消息,有點應接不暇的感覺,對於被優化的人員和待業者來說,無疑像身在冬天裡的冰窖。最近京東和騰訊兩家公司相繼宣佈對管理層實行10%末位淘汰的消息。如此大規模的裁減管理層,公司的高層又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變革之舉?

京東的“管理變革之戰”已打響

今年2月份,京東宣佈2019年底將末位淘汰10%高管。截止目前,首席法務官隆雨和首席技術官張晨相續宣佈離職消息。

互聯網裁員潮下的危機與生機:高層裁減,為年輕人騰位置

隆雨曾經在多家外企擔任高管,在加入京東前,她是美國上市公司UT 斯達康的高級副總裁、全球首席法律總顧問及首席合規官。

隆雨自2012年加入京東,始終作為公司組織變革的引領者,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地推進京東集團在人力資源、法務和行政等板塊支持集團的成長和發展,為京東集團的成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隆雨初識劉強東,是在中歐國際商學院的課堂上。劉當初為了邀請隆雨加入京東,曾四度訪賢以及7個月耐心的等待。

2012年,京東虧損高達17億元,外界甚至有“京東資金鍊斷裂”、“虧損停不下來”等言論,也是那時,隆雨放棄了UT斯達康的工作,加盟京東,任首席人力資源官及首席法律總顧問,從劉強東的同學變成了同事。

對於兩位高管的卸任是否與高管末位淘汰有關,京東尚未予以回覆。針對這次京東的組織結構的大調整,大眾也是相當有興趣。19日,網友爆料京東公司要求梳理員工梳理親屬及同學關係,員工限期提交相關信息,如果未按實際情況提報,將視為違反公司誠信原則。此消息一出,瞬時在網上引發

“涉嫌侵犯員工隱私權”的爭議。

互聯網裁員潮下的危機與生機:高層裁減,為年輕人騰位置

京東作為一家擁有18萬人口的大型企業,內部關係也必定錯綜複雜,劉強東曾說過:自己家裡親戚有20口人,基本上全在京東工作。梳理員工親屬及同學關係,提升管理的效率,改善“拉幫結派、人浮於事”的管理現狀,從京東長遠發展的戰略角度看,又何嘗不是件好事情。

如今京東頻繁的做出改變,也說明劉強東對於深化改革的決心,不知如此的壯士斷腕能不能讓京東在未來更上一層。

騰訊裁員10%中幹提升“新陳代謝”能力

近期,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騰訊也被爆出將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下簡稱“中幹”)。作為公司歷史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的後續動作之一,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騰訊開始裁撤一批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級別的中幹,有的一些副總裁也被認為在中幹範圍內。整個騰訊大概有兩百多名中幹,此輪調整比例約為10%,有戰略發展部的騰訊員工認為,實際甚至超過了這個比例。

互聯網裁員潮下的危機與生機:高層裁減,為年輕人騰位置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說:“一個公司要年輕,一定要有很強的‘新陳代謝’能力,也代表人員要不斷的流動。希望騰訊能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

“在幹部體系上,我們也希望一定要有流動,這樣才有新的位置給後起之秀。我們的幹部體系淘汰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幹部要退下來。騰訊不可以把幹部變成終身制。”劉熾平提到。

這一輪的人事變動不僅涉及到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DG等騰訊多個事業群及下屬業務線,還包括S線(職能部門)、對內做技術支持的TEG(技術工程事業群)等一些不是做具體業務的部門。

網絡上數據顯示,目前騰訊仍在招聘100個崗位,多位產品技術類崗位,其中不乏搜索引擎的研發總監崗位。

管理層調整目的不在於裁員,而在於年輕化的更新

從歷史維度來看,騰訊每隔7年會進行一次組織架構大調整,伴隨而來的是一次人事大調整。相比之下,堪稱百變的阿里幾乎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組織架構大調整,人才流動頻繁、內部競爭激烈,諸如蔣凡之類的年輕人挑大樑的故事比比皆是。這意味著,阿里人才梯隊建設更具活力,也更容易從企業內部挖掘年輕人的創新活力。相比之下,7年才大調一次的騰訊人才流動緩慢,大部分中層都是30歲以上的“老人”,求穩是主旋律,拼勁不足。

而百度則在上週宣佈正式推出高管退休計劃,總裁張亞勤成為該計劃首位申請者,將在今年10月退休。

對一家公司而言,管理層意味著一家企業的格局和走向,基層則是實打實為企業創造價值。

互聯網裁員潮下的危機與生機:高層裁減,為年輕人騰位置

頻繁而出的裁員信息無一不向大眾宣佈著互聯網寒冬的存在,但根據網上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互聯網行業依舊是人才需求最高的行業,在大批量裁員的背後是更多公司對於人才的渴求。

很多大公司表示在2019年會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投資更多的平臺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來留住更多的人才。

大公司高管優化並不同於因業務調整的集團大裁員,這些高管們即便被優化出局,憑藉其大公司的經歷背書,所面臨的也許是更好的機遇。相對於中層和基層人員來說,如果不想在發展的路上被企業淘汰,我們就必須要一直保持在學習的狀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價值,讓自身保持良好的社會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