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阿里雲的“對抗不確定性”變革,雲將如何走向雲智能?

大鱷索羅斯曾說:「我什麼都不怕,只怕不確定性。」翻開人類史,就是一部和對抗不確定性的歷史。

在古代,占卜和宗族體系是人類對抗不確定性的主要依據。工業革命帶來一場變革,基於理論、實驗和模擬的科學極大減少了人類面臨的不確定性,為人類帶來了百餘年的繁榮。

現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普及,將重組人們習以為常的生產方式,阿里雲帶來的「範式轉移」正在路上。

01 不確定性越小,人類社會越繁榮

農耕文明試圖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易經》是主要理論依據。依據易經來預測未來的方法,有「卜筮」,用龜甲和筮草來佔問吉凶、預測未來;也有觀星,諸葛亮仰觀天象,便知自己危在旦夕。

自牛頓力學出世,近代自然科學建起高樓,人類基於觀察、理論和實驗對未知進行探索。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人類瞭解了關於世界和宇宙越來越多的必要信息,信息本身代表著確定性,不確定性就被消除了。

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帶來了人類空前的文明繁榮。蒸汽機帶來了第一輪的生產力革命,電氣化基本塑造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不過直到福特創造出全世界第一條汽車工業流水線,新的生產範式才最大解放了先進的生產力。

1913 年,美國人福特創造性地建造出全世界第一條汽車工業流水線,一臺汽車的組合時間從原來的 12 小時 28 分鐘縮短到了 10 秒鐘,生產過程嚴絲合縫,就像鐘錶一樣精準。福特的秘訣是用新的生產組織方式,消除了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工業帶來規模化生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效率,同時也讓人類社會在半個世紀之內迅速的告別了物質稀缺的年代。物質過剩,經濟最根本的供需關係反轉,人類從供給的不確定性,走向了需求的不確定性。

供給側改革的呼聲由此而來。2010 年之後,中國經濟告別野蠻生長。在此之前,企業規模化生產效率最高。在此之後,企業兩眼抹黑,不清楚市場要什麼、不清楚怎麼給到消費者。黑天鵝頻現,降維打擊成為常態。

大潤發創始人說,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這個時代。

不確定性決定的,是企業的生死存亡。福特流水線已經過去近百年,時代召喚新的生產範式。

深度思考:阿里雲的“對抗不確定性”變革,雲將如何走向雲智能?

02 數字經濟的新範式

商業要素全部數字化,以數據智能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這將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範式。

早在 2009 年,阿里金融就開始用數據智能調教機器,讓機器變得足夠聰明,從而能夠判斷放貸風險。當時的金融機構幾乎不做 100 萬以下的貸款,因為審核成本超過受益。但阿里金融以數據智能的模式,做到「3 分鐘申請、1 秒放貸、0 人工干預」。

阿里雲幾乎同時起步,自主研發的大規模操作系統飛天成為阿里金融的底座。

這種技術進步讓「小額多次放貸」成為了可能,這就讓阿里金融幾乎等於開掛,不良貸款率大大低於傳統金融機構。也正是因為阿里雲「高效低價」的加持,單賬戶每年的 IT 成本可以控制在 1 元以內。

這是最早出現新一代生產範式的雛形。背後是新一代的生產力革命。阿里雲早期備受爭議,但馬雲依舊堅持「每年投入 10 億、投個 10 年、做不出來再說」,經過三年艱難地技術攻關,數次推倒重來,終於跨過了核心基礎技術門檻。

深度思考:阿里雲的“對抗不確定性”變革,雲將如何走向雲智能?

2009年,馬雲與飛天研發團隊合影

圍棋高手應該都深喑此道,天元落子成活不易,但天元一旦做活,整個盤面的徵子都會成為優勢。

2013 年,阿里雲大規模操作系統飛天單一集群達到五千臺服務器規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 5K 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公司。

2015 年 12 月,阿里巴巴啟動阿里巴巴集團 2018 中臺戰略,構建符合 DT 時代的更創新靈活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

至此,新的生產範式逐漸成型。

團購業務聚划算僅用幾十個技術和運營就成為明星業務,背後是強大的技術能力支撐。新零售物種盒馬一浮出水面就取得亮眼成績。

淘寶天貓一年幾萬億交易,運營只有數百人,這其中採用了大量的機器智能,機器決定了頁面怎麼放、機器決定了每個消費者看到什麼,機器甚至連網頁海報都做了。

在《智能商業》一書中,阿里參謀長曾鳴這樣寫道,「在新商業時代,精準是商業的核心要求,是廣告和服務能否有機會與用戶連接的先決條件,更是企業能否存活並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精準從何而來?阿里在自身實踐中,把商業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並將數據和技術統一到中臺,以此支撐商業智能和快速創新。

商業智能和快速創新正是解決商業不確定性的兩大法寶,讓智能去突破人腦的信息處理極限,讓快速創新去避免降維攻擊事件。未來,大家想起阿里,可能更多記住的是他們開創了新一代的生產組織模式,就像福特生產線一樣。

03 時代已經到來,只是分佈不平均

「阿里雲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2018 年 11 月 26 日,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發佈公開信,宣佈阿里再次進行組織架構升級,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此時,阿里雲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公共雲服務商,在中國市場份額是第二到九名總和。

從雲到雲智能,張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曾表示:

「雲變成雲智能,最核心是要把阿里中臺的技術能力,跟雲這個未來社會的商業基礎設施更好結合。雲要成為全社會商業基礎設施的中臺,首先要把阿里中臺能力全部賦予雲,把這些能力跟我們的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提供給我們客戶。」

阿里的能力變成社會的能力,已經在產業界有不平均分佈的成果。

杭州城市大腦可以實時感知全城,實時控制 1300 個路口的紅綠燈,實時分析 4500 路視頻,清晰分析全局交通態勢的交叉影響,瞬時調整擁堵路段紅綠燈。經過 2 年的發展,杭州下城區的通行速度縮短了 15.3%,蕭山區的事故響應速度減少了一半,2018 年杭州市的擁堵排名下降了 17 位。

深度思考:阿里雲的“對抗不確定性”變革,雲將如何走向雲智能?

在中策橡膠落地,以深度學習算法分析不同原產地、不同批次的橡膠原料,找出原料組合質量的最優解,取代人工專家的次優解,並在生產工藝中調整混煉參數,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提高 3%-5%,達到國際水平。

海底撈和阿里雲合作,5 個月內就迅速建立起 3000 萬會員的智能服務系統,優化排號、訂位、點餐等基礎功能的同時,這款超級 App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能識別 3000 萬註冊會員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每個人打開 App,看到的菜品推薦、促銷信息都不一樣。

中石化 90 天在雲上採中臺架構,構建起「易派客」平臺,將工業品電商貿易從國內快速延伸到「一帶一路」市場,用算法匹配全球採購需求和中國工業品供應商,迅速突破了已有的商業模式和國家市場的限制。

特步完成了全國 40 多家分公司、6000 多家門店的全渠道分銷零售系統的中臺整合。零售渠道庫存壓縮至 4 個月,比行業平均水平降低 30%。從 63 套煙囪式 IT 系統整合為一個大中臺,讓特步獲得了敏捷創新的平臺。

張勇描述的圖景正在成為現實,「未來不存在數字商業和商業之分,未來所有的商業都是數字化商業。」

甚至,也不再有數字化商業和「數字化其他」的區分,數字化的人類世界,都會被雲智能賦予確定性。

我們腳踩的土地上,就正在發生一場驚心動魄、把每個人都裹挾其中的範式變遷——數據和智能,將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雲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它甚至也不是商業層面的問題,它真正影響的,是每個人和世界的相處方式。

文章轉載自周天財經,文 | 王複葉 編 | 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