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去年4月,笔者在《写乎》发表了一篇拙文,议论古代中国“出口转内销”的最强品牌是啥?笔者管见,不是瓷器、铁器、茶叶...... 是唐代诗歌里的“寒山”。

可能不少读者不知晓寒山,不要紧,总知道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吧?寒山寺原名枫桥寺,就是因为寒山在此寺圆寂后而改为此名的。

唐代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辉煌时代,也是日本最受中国影响的一个时代。如果把影响分成有N科内容的考试,唐代诗僧寒山的总分名列榜首,因为寒山对日本的政治、社会、宗教、艺术、美学、商业等诸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如果仅就文学艺术的影响力而言,白居易则是这科的冠军,李白、杜甫两位大牌也相形见绌。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一组《妖猫传》中的白乐天图片)

(一)白居易的诗文甫到日本就深受青睐迅速流传

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载,公元838年(另说834年)某天,日本当朝太宰少贰藤原岳守从唐朝商人运来的物品中,看上了白居易的《元白诗笔》,掏钱买来就立即如饥似渴的品读起来。之后多批的遣唐使者陆续带回了更多的白居易作品。日本794-1192年的平安朝,是汉诗文全盛的时代。嗬!白居易的诗文迅速流传开啦。

在这里用数据说话: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平安朝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共收录诗歌1110首,白居易的诗有535首,几乎占一半。藤原公任编纂的《和汉朗咏集》,共收录588首,白居易的诗就达139首之多。同时期问世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中,多处可见引用与活用的白诗佳句。《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诗达106处。《枕草子》中引用的中国文学典籍39处,其中《白氏文集》有13处......由此可见,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就流传得多么广泛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二)白居易诗文如同神明般光辉照耀整个日本

809-823年在位的52代天皇嵯峨,就是白居易的最高级别铁粉之一,他得到《白氏文集》后,每日都要专门安排时间孜孜不倦的拜读,睡觉时将其藏在枕下,视之为珍宝。其在位期间,十分专注为偶像拉粉丝,推广其作品。

897-930年在位的日本60代天皇醍醐,曾有一句话: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平安朝中期,日本官方史无前例的开办了白居易的作品展览会。由当时的名士大江唯时亲自为醍醐天皇及945-967年在位的62代天皇村上进行作品详解。此后数代天皇都沿袭了这个传统,并多次举办御前诗会,围绕白诗取题唱和。据悉日本皇室还专门为白居易增设了一个官位——侍读官,这个官位的主要任务就是精研白居易的作品。随着时光的流淌,《白氏文集》与儒家经典具有了同样显赫的地位。

真格如中国现代顺口溜所说“领导带了头,群众争上游”。在历代天皇的带动下,日本王朝贵族把能够熟读白居易的诗文,看成是具有高雅文学修养的象征。民间的文人们就更不用说了,每逢聚会都要起劲吟诵和高谈阔论白居易的诗文,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满腹才华。

当时的日本有三个男性知识分子佼佼者,分别是菅原道真、都良香、岛田忠臣。都良香在《白乐天赞》中,这样描述白居易的作品:集七十卷,尽是黄金。足见白居易在日本文坛上是如何被顶礼膜拜的。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白居易的诗文,不仅男人们喜欢,也是平安朝时期日本知识女性的绝佳精神寄托。当时日本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长年孜孜不倦地研习白居易的诗文集。由其所著的《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白氏文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紫式部还曾作为后宫女官为皇后讲解《白氏文集》,并总结出“凡人总须以学问为本,再具备和魂而见用于世,终是强者。”的格言

日本文学史中著名的散文鼻祖清少纳言,是平安朝日本“后宫文学”中负有盛名的才女,她给自己取了个雅号“草庵”,给人释意:“这两个字来自白居易的庐山夜雨草庵中。”其所著的日本三大随笔文章之一《枕草子》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后来被收入日本古代文学的普及性教材:中宫皇后早晨起来想看看窗外的美景,给侍女这样说:“香炉峰雪景如何?”旁边的女官立刻领会其意,应声过去把窗子打开。嗬嗬!不仅是皇后,也包括女官,都熟知白居易的“香炉峰雪拨帘看”诗句哟。

对白居易诗文的研究,已成为日本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高松寿夫所指:“白居易文学在东亚有广泛的影响,曾是这一地域共有的流行元素。白居易研究是一个可以从时空两方面纵横无尽展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日本每年公开发表的与白居易相关的研究成果远超中国。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三)为啥白居易赫然成为日本人眼中的文坛活神仙呢

笔者在本文前所提到的拙文中,说过寒山诗风靡日本的原因,那就是语言大众化,诗歌意境很符合日本人的民族特点。白居易能在日本火爆的原因也差不多。

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相比,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笔者记得当学生时,老师曾讲过,白居易要将自己的新作念给街坊老太婆听,如听不懂他就继续修改,直到能听懂为止。这种风格使他的诗歌很容易在日本流行,大家想一下,从整体看,日本人是汉文学的学生。学生当然要从简单的入手。就像中国学西方的东西,通俗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一点。当然通俗易懂不等于是“白开水”,白居易的诗虽然简单易懂,但是他的诗还是很富有哲理的,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白居易富有哲理的通俗易懂的诗,跟日本的精神世界恰好吻合。与世界上的各民族相比,日本人有一种伤情悲物性。国家地盘狭小,所处环境地震等自然灾害多,造就了一种苦哈哈的心理。白居易恰好生活在唐代盛世逐步衰败的时期,他难忘盛世最后一抹颜色,对衰败的景象特别有感触,所以才能写出有关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此句用来形容生命短暂的日本樱花又何尝不对呢?

日本平安朝时期,出现犹如中国一般的藩镇割据,而且越来越烈,皇室实权逐步旁落,那时的王公贵族们对开疆扩土、四处征战也没什么兴趣,沉醉于吟风弄月、纵情山水也就成了社会主流。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四)补白

白居易尚在世的时候,日本民间甚至还建起了 “白乐天神社 ”,把他当神一般来祭拜,就连号称“梨园祖师”的唐明皇生前也没受享受过这种待遇。据考证,在日本平安朝时期,“文集”一词,仅作为白居易作品的独家冠名。

但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日本平安朝的人虽然欣赏白居易、景仰白居易,但对其作品并不是全盘青睐。按白居易自己的说法,其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自叙言:“夫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而平安朝所风靡的,却只是闲适、感伤这类诗歌。对白居易极为看重的讽喻诗,却并没有引起平安朝人的兴趣。他们“中为日用”的观念,体现出了其民族特性。

白居易的影响力在日本文坛远超李白和杜甫?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四川阅读悦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推荐: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