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必須提升中國企業市場競爭力

在同期全球經濟指標呈現下行態勢中,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數據十分亮眼,讓人對今年出口走向及對經濟的拉動力充滿期待。另一方面,被譽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第125屆廣交會正在進行中。面臨國際貿易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和廣交會到會採購商人數預期的下降,中國對外貿易能否保持一個持續增長的走勢,也出現了不少憂慮和擔心。

外需疲軟是今年外貿出口的最大影響因素。當前全球經濟呈現的疲軟態勢,外部貿易環境並未優化,世界貿易增長的整體動能依舊十分弱小,這將嚴重拖累全球國際貿易需求,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近期美國、歐元區、日本PMI均有大幅下滑,3月份,日本、歐元區PMI均已低於榮枯線。美國GDP從去年第二季度以來一直處於下滑通道,經濟增速出現逐季放緩態勢。多重跡象顯示美國消費需求正在走弱,加之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仍存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將給未來的中國出口帶來更大的壓力。因此,提升中國企業市場競爭力將是確保對外貿易穩中提質的關鍵所在。

分析第一季度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5.4%,佔出口總值之比提升至58.8%,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5%,但出口總值佔比降至18.2%,分別較前兩年下降1.9與0.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的對比,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正持續穩定升級。勞動密集型產品與低附加值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正在呈現下降趨勢的同時,機電產品佔比不斷提升意味著我國經濟運行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趨勢的增強和高質量增長動能的漸趨形成。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第一季度我國外貿順差5296.7億元,同比擴大75.2%。我國貿易順差已連續收窄3年,且收窄幅度在不斷放大,首季貿易順差大幅跳漲讓各界十分意外。按國際經驗,經常項目順差控制在GDP的4%之內代表該國的國際收支趨於平衡。由於服務貿易逆差對沖了貨物貿易順差,目前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比約為0.4%,表明我國對外貿易運行在國際收支平衡的良好通道之中,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折射出中國外貿結構調整的成果和不斷提升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從第一季度我國出口產品市場分析,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構建能力顯著增強,這將為對外貿易實現穩中提質目標提供堅實的支撐。中美貿易總值出現下降,但中美貿易談判進展步伐加速,將改善下半年中美外貿形勢的預期和環境,中國對美出口將走出“先抑後揚”的走勢,中美貿易摩擦將不再是威脅出口的主要風險。對非美市場出口的全線增長反映了中國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取得成效。在對歐盟和東盟出口大幅增長的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長7.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4.1個百分點,在外貿總值中的佔比提升至28.6%。這些都將為中國出口的穩定增長夯實基礎。

一季度貿易順差“放量”是在進口“縮量”的映襯之下表現出來的。必須指出的是,進口“縮量”並不代表我國國內市場需求在減弱。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1.7%,而出口的增長必然帶動進口的增長,表明企業的內需能力正在逐步走強。進口價格總體上漲3.5%,大宗商品和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增幅較大,表明國內市場的生產性需求和消費性需求都相當強勁。而這一趨勢將隨著後續國內各類逆週期調控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拉動時滯期的結束後,對第二季度的進出口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對進口的拉動作用會更為顯著。人民幣小幅升值的趨勢也將為流動性進一步適度放鬆創造條件,從而為改善經濟增長和增加進口賦予更為充實的接續性動能。

複雜的外部因素對中國對外貿易的衝擊和挑戰將持續存在,除了外需疲軟,全球政治風險以及貿易保護的持續都將成為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制約因素。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外貿的國際市場佈局、國內區域佈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貿易方式不斷優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對外貿易穩中提質的發展仍然具有強有力的支撐。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