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力推公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超越以太坊?

據報道,幣安鏈於4月23日開放訪問並進行主網切換,BNB價格隨之迎來第11周收陽,市場給予積極的反饋。

安力推公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超越以太坊?

據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推特等渠道信息顯示,幣安鏈基於Cosmos側鏈開發,出塊速度接近1秒,可以開發各種Dapp,DEX(去中心化交易)是主要應用方向之一。

DEX一直是區塊鏈行業持續關注的熱點之一,且隨著中心化交易所各類安全、運營事件的頻頻曝光被不斷寄予厚望。EtherDelta,Kyber,0X和Airswap都是基於Erc20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用戶體驗不佳。NEWDEX和WhaleDEX雖然速度和體驗有所提升,但使用範圍受限於EOS生態。目前DEX仍在早期摸索階段,據統計,市場各類DEX日交易額僅為中心化交易所的0.01%。

正值幣安公鏈上線之際,我們以專業角度,深入研究探討這三個問題:

  • 幣安公鏈上線能否助推去中心化交易獲得爆發?
  • 幣安能否藉助公鏈上線推動區塊鏈行業實現新一輪生態迭代?
  • 區塊鏈行業新生態中數字資產交易將產生哪些新的業態

“技術+商業”分析範式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行業大約經歷了10年時間的發展,對行業的主要歷程可以基於技術和商業兩個角度進行梳理。

安力推公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超越以太坊?

按照技術的演進路徑來看,區塊鏈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比特幣。基於區塊鏈,比特幣向世人展示瞭如何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一種可信價值網絡的可能,但比特幣僅僅是一種交易標的,而無法和更多的資產場景相連。

第二階段是以太坊。以太坊通過智能合約和分佈式網絡的結合,實現了全新的資產生成功能;基於區塊鏈,不僅僅可以產生比特幣,還可以把眾多場景下的權益資產化;但不幸的是,此時的以太坊技術效能太低,無法支撐起更多的資產相關的場景,比如交易功能更多的還是依靠中心化交易所實現。

第三個階段,多鏈共存,多鏈互通階段。正是看到了以太坊技術效能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制約,底層公鏈競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要標誌,不論是分片,還是分層,還是採用新的共識算法,目標都是提升區塊鏈技術效能以增加對場景計算需求的支持。儘管公鏈大戰誰能笑到最後還不可知,但多鏈共存的局面不會是短期現象,公鏈的競爭實際上是對於數字資產確權、定價以及交易等業務底層技術標準的爭奪。由此可見,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其技術演化圍繞覆蓋資產的多重場景展開,對資產的確權、定價、交易等場景的支持構成區塊鏈底層技術進化的主要脈絡。

另一個層面,盈利能力是一般商業分析的基本準則,區塊鏈行業當然也不例外。

實現盈利能力的前提是滿足市場核心需求同時能夠實現最佳成本控制。考慮到區塊鏈價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基本屬性,能夠在資產確權、定價、交易等核心業務環節提供服務同時也能通過成本控制實現規模效應的企業顯然最有盈利的潛質。

一般認為,圍繞數字資產的確權、定價和交易可以將行業劃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其中,上游聚焦數字資產的確權,涉及礦機生產、礦池等業務;中游聚焦數字資產的定價,涉及交易所及錢包等業務;下游聚焦數字資產的交易,也就是在各類場景下使用數字資產獲得某種服務。

基於上述劃分可以看出,挖礦在POW模式下可以發揮資產確權的功能,因此盈利能力非常強大,但POW顯然不能代表行業趨勢;基於高性能區塊鏈滿足在各個場景下的資產確權需求是公鏈發展的主要目標。

交易所主要發揮資產定價的功能,但事實上,現階段的交易所滿足的是“幣炒不用”的需求,如果Token只能被炒作而代表的權益無法實現,則必然導致市場行情大起大落,無法客觀估值。“幣炒不用”向“炒用兼顧”轉變是大勢所趨。

由此可見,數字資產的確權和交易是目前行業短板,也是行業突破的方向;儘管中心化交易所發揮了數字資產定價的主要功能,但其實現方式在現階段和資產的確權和交易是割裂的。

高效能公鏈的競賽是對數字資產確權和交易底層技術標準的爭奪,同時也是打通資產定價和確權及交易環節的必要基礎。

幣安Vs以太坊:同一夢想,不同路徑

安力推公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超越以太坊?

幣安憑藉幣幣交易躋身頭部交易所行列,進入2018年下半年,幣安公鏈和DEX頻頻曝光,漸成市場關注熱點。

根據已公開的消息,幣安公鏈基於Cosmos側鏈打造,具備較高的技術潛能。其兩大核心特點,一是跨鏈,二是平臺屬性。Cosmos由Tendermint算法的創始人Joe Kwon發起設立,通過Zone和不同結構的區塊鏈實現連接,並通過Hub實現跨鏈交易;另一方面,Cosmos提供SDK幫助用戶非常方便的基於Cosmos底層生成新的區塊鏈。由此可見,Cosmos不僅僅是對現有區塊鏈資產提供跨鏈支持,實際上還提供了一套非常便於用戶使用的開發區塊鏈的工具,實現“一鍵發鏈”,而這些區塊鏈可以針對不同場景進行定製化開發,從而實現區塊鏈生態和實體經濟的連接。

可以預見,幣安公鏈將在資產定價、確權和交易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幣安主導的數字資產生態重要的基礎設施。

事實上,構建數字資產生態一直是區塊鏈領域諸多項目的核心目標,不同的是,同一個夢想可以由不同路徑來實現。以太坊最早實現了智能合約,憑藉技術優勢吸引了大量的技術團隊基於其底層進行開發,實際上是在走一條“從資產確權入手,推進生態完成”的路,但迄今為止以太坊只是增加了資產的種類而對於資產定價和交易還沒有提出可行的方案,公鏈競賽大大減少了市場留給以太坊的時間。

對於幣安來說,已經擁有豐富的用戶群體和項目資源,看似一條“從資產定價入手,基於高效公鏈構建數字資產生態”已經逐漸清晰;基於Cosmos的技術底層,將已有用戶和流量逐漸導入完成全新生態的構建,其難度似乎不比以太坊更大。

事實上,在構建數字資產生態這一目標下,不僅僅是幣安,同為頭部交易所的OK和火幣同樣處在這一賽道相對有利的位置。OK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區塊鏈工程院,並預計在2020年OK公鏈主網上線;火幣也在2018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火幣公鏈領袖競選,希望聚集行業資源打造火幣公鏈。此外,由Given Wood領銜的Polkadot也具有和Cosmos相似的設計功能,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所以,無論是頭部交易所還是高技術效能公鏈在構建數字資產生態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如何控制推進的節奏無疑將成為最終獲勝的關鍵因素。

創新交易模式:資產沉澱式Vs非資產沉澱式

底層技術的迭代必將導致業務模式的創新。交易所在數字資產的定價環節發揮核心作用,而跨鏈則既是DEX的技術基礎設施也將對其業務形態發揮重要影響。

根據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的總結,跨鏈技術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見證人機制,典型代表是Interledge,特點是資產確認和轉換依賴於見證人的個體信用。

第二類是側鏈/中繼方式,基本思路是兩條鏈通過合約等形式實現通信並完成資產置換,典型代表是Polkadot和Cosmos。通俗的講,基於側鏈/中繼的方式不僅可以實現資產跨鏈而且可以實現信息跨鏈,即不同區塊鏈執行分佈式計算的同時可以共享中間計算狀態。由此可見,基於側鏈/中繼方式可以實現非常強大的跨鏈功能,但美中不足的是,側鏈/中繼方式無法支持BTC相關交易(見文末註釋)。

第三類方式通過HTLC合約實現跨鏈,HTLC全稱是hashed time lock contract,主要原理在於通過限定時間內哈希函數的驗證確認資產交換,大概的思路是交易的發起方在P2P網絡中發起一個合約,合約的基本邏輯是不論誰輸入一個數值如果其哈希值等於交易發起方設定的數值則可取走合約中鎖定的資產,如果交易雙方同時發起兩個此類合約且在設定的時間內不可撤回則可實現跨鏈資產交換。HTLC的缺點在於交易速度依賴於原有區塊鏈的計算速度,但可以支持BTC相關交易。此外,閃電網絡技術的逐漸成熟實際上為基於HTLC加速BTC相關跨鏈交易提供了一種可能,畢竟閃電網絡主要也是基於HTLC實現。

在實現跨鏈功能的基礎上,根據業務屬性我們可以進一步將跨鏈業務分為資產沉澱式和非資產沉澱式跨鏈,劃分的標準就是跨鏈交易是否伴隨著錨定資產的生成。是否生成錨定資產實際上意味著跨鏈流程是否有新的參與主體以及開展跨鏈業務需要具備哪些資源。

安力推公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超越以太坊?

根據兩類業務的劃分標準,基於側鏈/中繼鏈實現的跨鏈顯然屬於資產沉澱式跨鏈,而基於HTLC實現跨鏈則屬於非資產沉澱式跨鏈。

相對於資產沉澱式跨鏈,非資產沉澱式跨鏈不需要通過生成新的映射資產完成跨鏈,在安全性方面有更充分的保證,畢竟映射資產的安全性主要依賴於生成資產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和節點構成,節點合謀控制資產生成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此外,開展資產沉澱式交易不僅需要具備技術可行性,其實品牌優勢發揮更大影響,交易所在這方面無疑具有明顯優勢,因為中心化交易所本來就有資產託管業務,通過資產上鍊提升託管資產的透明度對於用戶來說是增信而非重新建立信任,但對於技術背景的項目開展資產沉澱式交易則面臨先天不足的困境,如果底層技術是基於少數節點實現的Dpos機制則更加缺乏優勢。

資產沉澱式跨鏈和非資產沉澱式跨鏈的業務屬性同樣具有較大區別。

資產沉澱式跨鏈在發起交易的區塊鏈上鎖定資產,並在同一條側鏈或者中繼鏈如Cosmos的Zone和Polkadot的Parachain上生成新的資產將跨鏈交易轉化為鏈內交易,這種做法本質上屬於資產託管,具有明顯的金融屬性;而具有金融屬性的業務一定需要滿足監管和准入要求,這個要求並不會因為業務模式是否基於區塊鏈開展而改變。

而非資產沉澱式交易則不存在這一問題,交易過程不需要建立新的區塊鏈,交易雙方的資產確認還是通過原有的區塊鏈進行確認,資產的安全性不會發生本質性的變化;資產總是在用戶控制之下,既沒有中介參與,也不需要資產託管,分佈式的網絡實際上可以極大地拓展服務的邊際,從而和現有金融業務形成一種互補和合作的關係,並可以一種較低的成本獲得市場空間。

非資產沉澱式交易成為傳統金融機構試水數字金融的選擇之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DLT)推出”Ubin”項目,旨在推進即時總額結算系統(RTGS),基於DLT的RTGS系統降低了日常成本和資源消耗,並消除了央行作為整個金融生態系統中心的單點故障(single-point-of-failure)風險。

非資產沉澱交易也成為創業團隊創新交易模式的一種選擇,是否具有先發優勢成為這一賽道的關鍵因素。如KOFO自2018年3月成立以來,率先基於HTLC實現BTC和ETH跨鏈交易,並已接入比特派、TokenPoket等主流錢包打通Etherium、Eos、TRON、Bos和Zilliqa等公鏈生態;KOFO的智能合約已經通過安全審計並開源;KOFO正在通過開發全球首家支持BTC的去中心化跨鏈交易網絡努力成為數字資產生態的重要基礎設施。

綜上所述,

  • 資產的確權、定價和交易是區塊鏈技術迭代和業務模式創新的主線;
  • 公鏈的競爭實際上是對數字資產生態底層技術話語權的競爭;
  • 圍繞構建數字資產生態的核心目標,公鏈和交易所從不同角度切入均有較大機會,但越早進入市場越容易通過品牌積累形成市場優勢;
  • 跨鏈技術即是DEX的技術基礎同時也對其業務屬性形成重要影響;
  • 交易所通過資產沉澱式跨鏈開展業務更有優勢;
  • 非資產沉澱式跨鏈融入現有金融市場的成本更低;
  • 資產沉澱式交易和非資產沉澱式交易的組合或將成為數字金融生態的技術基礎設施。

注:側鏈/中繼方式可以生成BTC的映射資產,但無法通過合約的形式將映射資產轉換為BTC,因為比特幣區塊鏈不支持合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