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這幾點,想讓孩子不自信都不行。

“自信的孩子”和“不自信的孩子”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

不用說,肯定你會選“自信的孩子”

“你不行”和“你能行”你經常說的是哪個?

很可能是“你不行”。

研究證明很多不自信的孩子是家庭造成的。

說起自信的好處,大家都知道,自信的孩子喜歡與人交往,做起事情來更容易成功,善於表達,等等,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表現的悲觀,比較被動,孤獨,不愛表現,害怕被批評。

父母做到這幾點,想讓孩子不自信都不行。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肯定孩子的優點

孩子考試成績進步,課外活動獲獎的時候,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自然的就表現出去孩子取得的成績的不在意感,有時還會直接說出:“誰誰比你成績好多了,你咋才這麼點成績好意思滿意啊”

其實這時的孩子只是在等你的一個肯定,你只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沒有白費就可以了。家長對於孩子取得的成績不要過多的表揚,不要直接誇“你真聰明”,也不要不當回事,甚至是貶低更不可取,需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希望孩子繼續加油!

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對成績的肯定,孩子很難進行積極自我的確定,很難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肯定,同時孩子也會產生“我真的很笨”的想法,這樣,孩子離不自信就不遠了。

所以,我們要對孩子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以此為契機鼓勵孩子爭取更大的進步。

父母做到這幾點,想讓孩子不自信都不行。

其次,要少說“你不行!”,多說“你可以的!”

孩子想幫忙打掃衛生時,你說:“你還小,學習是主要任務。”

孩子想幫忙切菜時,你說:“你還小,別切到手了。”

孩子想學騎自行車時,你說:“你不行,別摔倒了。”

孩子這次考了85分,比上次進步5分時,你說:“咋才進步5分啊”

孩子想幫忙做飯的時候,你說:“你不會,別幫倒忙了。”

生活中,這次小事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殊不知,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不會做,只會讓家人失望,漸漸的失去自信。如果這時,家長說的是一句:“你能行,你試試。你可以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但實際生活中,我們說的多的是“你不行”,很少說“你能行。”作為父母,我們要改變這種負面的意識和行為,要經常告訴孩子“你能行,你可以的。”哪怕結果是失敗的,我們也要告訴孩子,敢於嘗試是好樣的。

媽媽總是對孩子說“你不行”“你做不到”“你不可以”,時間久了,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真的不行,就會把自己定位在我什麼也不行,什麼都做不好。

所以,我們要經常對孩子說“你能行”“你可以的”“相信自己”,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棒,越來越自信。

父母做到這幾點,想讓孩子不自信都不行。

同時,我們要教孩子強化自我的價值觀,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

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言談和表情的暗示,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動搖對自己的看法,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幫助,來指導他們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客觀認識自己。

有時孩子會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將自己的優點忘在腦後,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藉助孩子其他的優勢來激勵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自信,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關注我吧!

育兒路上你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