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慾強的父母,孩子一般會缺乏獨立性、責任感和自信心

最近《都挺好》的火熱讓大家越來越關注原生家庭,劇裡的蘇明玉是從小缺失父愛母愛,練就耐心的強大和獨立的性格,當然也收穫了事業有成。那現實中大部分父母還是對孩子有用不完的愛,關心上有使不完的勁,特別是獨生子女多的90後、00後,更是被視若珍寶,過分溺愛。但是有些父母的愛,雖然無私,但是有很強的控制慾,全方位干涉孩子的人生,總認為他們讓你做的都是為你好的。那到底真的是好的嗎?

聽說過身邊無數個例子,某個朋友的表哥,喜歡上了外地來打工的女孩,女孩身材氣質俱佳,但因為被表哥媽媽認為不是個正式工作又不是城裡人,非要拆散他們,僵持了幾年,女孩覺得青春不等人也另嫁他人,留下男孩鬱鬱寡歡,雖然後面也娶妻生子,但是朋友說,以前神采飛揚的人,現在親戚聚會基本不怎麼說話,一個人坐在那裡抽菸。整個人氣質也變得陰鬱了。某個同學乖乖女,被父母規定報考大學範圍最好不要出省,畢業後立馬回家,家裡幫忙安排了工作,然後跟家長朋友的小孩迅速相親結婚生子,其實這樣的生活也算是幸福平安的,但是被安排的人生總少了那麼點精彩,乖乖女還是羨慕外面世界的精彩。如果表哥更強勢一點,也許也早能與心愛的女孩雙宿雙飛。如果乖乖女叛逆一點,也可能早在大城市落腳,有一種不同的人生。

上面說的例子裡的父母其實不在少數,從小幫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為孩子任勞任怨,不捨得孩子幹活,洗衣服打掃衛生全是包辦,還要變著法的各種補充營養。安排孩子各種學習班,砸上一生積蓄購買學位房,覺得孩子只要夠聽話、學習成績優異就可以。孩子們則機械地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覺得有什麼事情父母都可以搞定,除了學習方面的事,其他都可以靠父母,只要順從聽父母的話就可以,慢慢地失去了責任感和獨立性。等長大進入社會,稍微碰到挫折,就會立馬喪失自信心。

而且從我身邊的朋友來看,小時候被父母管制多的小孩,長大之後的性格一般弱勢,或多或少是討好型人格,性格獨立性少,更願意依附別人生活,工作上雖然任勞任怨,卻因為缺少自己的見識和責任感的缺失,很難成長到獨當一面。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反而是更放鬆。小時候放任自流的小孩,則性格一般強勢,很容易在社會上成長,相對更獨立,更大膽,不害怕失敗。在職場也更容易成功,這類人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更有控制慾,更像是一種物極必反。

如何做好父母,永遠是個難題,放任自流不行,全方位控制更是不可取,教育孩子也像是放風箏。適當的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放飛的方向,只要把握大方向沒錯可以了,畢竟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試著讓他們飛翔吧,成就更有自信有擔當的他們

控制慾強的父母,孩子一般會缺乏獨立性、責任感和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