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截止4月24日14時,前17家非上市險企年報悉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有7家,分別是民生人壽、招商仁和、中意人壽、利安人壽、東吳人壽、吉祥人壽、百年人壽;財險公司10家,包括眾誠、永誠、錦泰、安誠財險、長江財險、中銀保險、燕趙財險、匯友互助、蘇黎世,以及黃河財險。

壽險領域,4盈3虧,民生人壽、中意、百年實現盈利,利安人壽扭虧為盈,新秀招商仁和首個完整年虧損;財險領域,整體情況為5盈5虧,車險作為7家險企的第一大險種全部虧損,合計虧損約11億元,10家財險公司的前五大險種合計虧損約14億元。

此外,在2018年經濟下行與產品轉型的兩大變化之下,首批非上市的17家公司中,8家險企投資收益同比下滑,健康險等保障型產品成主打產品之一。

壽 險

老牌險企穩中有進,壽險新秀難逃“七平八盈”

年報數據顯示,目前,民生人壽、中意人壽、利安人壽、百年人壽實現盈利,招商仁和、東吳人壽、吉祥人壽則悉數虧損,虧損與同比下滑最為嚴重的乃招商仁和,虧損4.07億元,同比下滑194.93%。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實際上,成立於2017年的招商仁和尚處於資本投入階段,按照壽險“七平八盈”的規律,第一個完整年度虧損不足為奇。不過,招商銀行及關聯方代理保費收入約為12.8億元,佔其原保費收入的六成以上。

與淨利潤表現相反的是,由招商局集團控股的招商仁和2018年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453%,與其去年相比,下降了1393個百分點。招商仁和表示,償付能力充足率變動乃由於公司業務發展受到淨資產減少的影響。

曾經的償付能力差等生吉祥人壽,2018年由於增資,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由71.91%上升至175.58%,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由80.39%上升到184.75%。然而,其淨利潤卻依舊難令人滿意,虧損0.79億元。

至於依靠萬能險紅極一時的東吳人壽, 2018年繼續虧損,年底原總裁徐建平離職,近期董事長沈曉明也表示了在“三期”疊加之下的擔憂,資金成了東吳的一大難題。

作為老牌外資壽險公司的中意人壽成績依舊發揮穩定,隸屬於外資壽險公司中的績優梯隊。冠之以“全國第一家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保險公司”的民生人壽,歷經16年淬鍊,守住了淨利潤和原保費市場份額,但讓人頗有些尷尬的是,保費排名卻從成立之初的行業前十掉到了2018年的第30名。

此外,利安人壽2018年扭虧為盈,百年人壽也錄得淨利潤6.59億元。同時,在百年人壽45.76億元的投資收益背後,其償付能力僅過及格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7.5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0.15%。

產品結構調整試水首個完整年,

保障型產品崛起

自“134號文”發佈後,2018年壽險業集體深化轉型,邁向“調結構、回保障”的道路,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便是萬能險斷崖,保障型產品崛起。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2018年,7家壽險公司中6家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回到產品層次,整體來看,民生人壽、招商仁和、東吳人壽前五大保險產品主打“年金+兩全+重疾+醫療”,中意、吉祥人壽、利安人壽、百年人壽則以“年金+兩全”為主。其中頗有意味的是,東吳人壽前5大產品種,有兩款團體醫療保險,兩款重疾保險,僅有一款以理財著稱的分紅型年金保險。

曾有行業大佬預測,2019年,健康險儘管可能維持30%以上的高增速,但其體量較小,增長額度不足以彌補理財型產品下降造成的缺口。

行至2019年,產品銷售導向又生異動,從壽險行業2019年1月和前2月數據來看,以萬能險為主的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又抬頭,這背後訴說的也是這類公司的現金流缺口問題。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此外,投資收益端方面,2018年乃行業公認的經濟下行年,東吳人壽、利安人壽以及外資險企中意人壽投資收益同比下滑,民生人壽、招商仁和、吉祥人壽、百年人壽4家中資公司實現增長,其中又以招商仁和增幅最高,達189.08%。

財 險

半盈半虧,新三板險企陰晴不定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2018年,首批非上市財險年報數據中,10家公司中,5虧5盈,虧損額度較高,盈利不到1億元者居多數。

具體來看,3家新三板上市財險公司中僅有眾誠實現盈利,這也是眾誠保險自2011年成立以來首年實現盈利,淨利潤0.06億元,其經營八年累虧近5.23億元。最近,獲批增資7.69億元的眾誠保險欲今年再次增資,有人猜測,這或許是眾誠保險衝擊IPO的前奏。據瞭解,眾誠保險早在其2016年掛牌新三板之時,便計劃3-5年內實現IPO。

同於2011年成立的另一家新三板險企錦泰保險則長期在盈利邊緣徘徊,在近五年連續盈利的情況下,八年累虧1.55億元。

而這3家中看似最穩定且資歷最老的永誠財險,近兩年利連續虧損,虧損已從2017年的-0.15億元擴大至2018年的-2.59億元。有意思的是,永誠作為10家財險公司中保費收入最高的公司,虧損也同樣是最大的。

另7家財險公司中,長江財險、燕趙財險、匯友互助、黃河財險2018年虧損。長江財險2018年虧損1.95億元,同比下降了85.71%;燕趙財險虧損1.84億元,與去年相比,虧損有所收窄。財險領域中有“三平五盈”的規律,近兩年才成立的匯友互助和黃河財險則資歷尚淺。

中銀保險、安誠財險、蘇黎世實現盈利,其中,中銀保險是這7家財險公司中唯一一家淨利潤實現超1億元的非上市財險公司,2.05億元,同比微增12.02%。

車險全軍覆沒,半數險企投資收益下滑

2018年,7家財險公司的第一大險種——車險,承保利潤全軍覆沒。對於車險,乏力的不只是監管部門,也包括眾多中小險企。有意思的是,除了外資蘇黎世外,新公司匯友互助和黃河財險的第一大險種均不是車險。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據《今日保》統計,這7家財險公司車險保費合計122.28億元,承保虧損10.57億元,僅以這7家財險公司數據計算,意味著每賺1億元的車險保費,承保便虧損了864萬元。

同時,前五大險種合計承保盈利的僅有蘇黎世,五大險種合計承保利潤為0.27億元。燕趙財險、黃河財險、長江財險3家險企的五大險種承保均虧損。

2018年,安誠、燕趙財險、黃河財險、永誠、長江財險、錦泰財險、中銀保險、匯友互助、眾誠保險9家險企的前五大險種承保利潤分別虧損3.31億元、2.94億元、2.21億元、1.84億元、1.37億元、1.12億元、0.88億元、0.51億元、0.34億元。10家險企合計虧損約1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傳統的車險、責任險、農險、企財險等,健康險身影頻現,不難理解,2018年,不僅壽險公司在轉型賣健康險外,財險公司亦在銷售短期消費型健康險,同時又因其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較為全面的保障和附加值,更受消費者青睞。不過,與之而來的,是健康險競爭格局的轉變,重疾保障類產品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迅速從藍海變成了紅海。

首批非上市險企年報:車險全軍覆沒,10家財險公司承保虧損14億元

同樣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10家財險公司共有5家財險公司的2018年投資收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長江財險投資收益為負數,-0.79億元,下滑程度也是10家財險公司中最為嚴重的,達-28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