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深切缅怀,纪念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

编者按:2019年4月29日,是我国杰出的人民作家,《白鹿原》一书的作者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特转发陈忠实先生的生前好友董颖夫的回忆文章“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一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特别是陈忠实和长安同仁的故事及照片,读来十分亲切、珍贵,现推荐给大家,以表深切的怀念追思之情。

陈忠实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陈忠实先生不朽!

董颖夫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文学大师陈忠实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今天在这里举行“陈忠实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在我地感觉里,忠实兄没有走,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他仍然和我们亲切、和蔼的交谈。回答朋友们这样那样的提问。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董颖夫在陈忠实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回忆陈忠实先生。)

忠实兄长我7岁。私下里,我称他老哥、老兄,公共场合称他陈老师。

我这个下里巴人和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相处了几十年,他和我之间的点滴往事经常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和陈忠实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的一些小说、散文、常见于复刊不久的《西安日报》,我记下了他的名字。特别是他在《陕西文艺》(原延河)头版发表的《接班以后》更让我惊叹,大呼“好文章”。我用笔在文章上面划了多处:人物怎样出场、怎样描写、情节怎样展开、矛盾怎样发展等等一连看了好几遍,标记了许多。并推荐给其他朋友。我的故事《真实的故事》也是经张月赓老师之手发表于1973年12月16日的《西安日报》“延风”副刊,我们就此相识。陈忠实1974年发表的《高家兄弟》,1975年发表的《公社书记》我都读了。敬佩他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他在陕西“文革”后期的业余作者中闪亮而出,出类拔萃。我们都认为他的发展前途无量。

1980年我被临时选聘到县文化馆担任创作干部。市文化馆在西安市西大街市政府招待所(西京饭店)召开故事创作改稿会,讨论本子。我带去了《石榴花》(后在《长安》杂志发表)陈忠实也带来了他的故事作品,我们在一起讨论,修改作品好几天。他很稳重、谦虚、谈吐很有见解。我对他的印象更深了。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忠实(二排右三)和长安作者董颖夫(二排右五)翟耀(三排右二)张顺维(三排右四)何少南(三排右五)在西安西京饭店参加文学创作会)

1982年10月,我由文化馆回到家乡建筑队,1985年办文化站,1989年下海办纸厂,由于离县城较远,我也已搁笔不写文章了,与陈兄来往少了些,但他发的小说,出的作品集我大都拜读,1992年长安作协成立,作协由我全部资助,我又见到了陈忠实,《白鹿原》出版了,大家都为他祝贺。但他却对我下海创业给予了高度肯定,说:“颖夫啊,你有魄力,你这条路走对了,人总是要生活的!”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1992年陈忠实、李沙玲在长安参加长安作协成立大会)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长安作协成立大会合影)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和董颖夫在长安作协成立时留影(1992))

《白鹿原》出版引起了轰动,有一天,文友李下叔带着陈忠实坐着吉普车到纸厂见我,我非常高兴。他们知道我这些年办纸厂挣了钱,到纸厂车间转后,下叔告诉我:“陈兄的《白鹿原》要在北京开研讨会,广播电台要连播,陈兄手头确实紧张。”我当即二话不说,答应全部支持解决。我请忠实、下叔在沣西小学门前的涛涛饭馆吃了饭,李下叔为我们照了像。陈兄和下叔走后,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无限感慨:都知道作家成名后的荣耀,可有谁知道作家一路的艰辛,作家背后的困苦,陈兄,你要挺住往前走啊!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和长安报李下叔来纸厂参观)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的《白鹿原》出版时到马王村和董颖夫在沣西小学聚会合影)

后来《白鹿原》在参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矛盾文学奖时出现争议,要求陈兄修改,我和长安的翟耀、肖建安等几位文友探望问候他,听他说,只修改了一千零几个字,也是无奈之举,不能老僵着,误了其他获奖作品的发布。《白鹿原》修改本递上去后,茅奖名单公布了,《白鹿原》在名单中,大家纷纷为忠实庆贺。

1996年,陈忠实找我,说他就任省作协主席,想做几件事情,其中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陕西几位已故作家的墓地、纪念馆筹建一下,有的已经建了,有的正在进行。柳青墓很荒芜,想建墓园,而征地款无法落实,又很难落实,他找当地政府、找县委宣传部成德奇部长,也找我这个老朋友帮忙。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1996年陈忠实董颖夫会同县上同志为整修柳青墓园征地)

我对陈老师的作为很感动,我当时正在办纸厂,虽然资金紧张,但一听要办这事,当即慷慨答应:“墓园征地款由我一人包了”。地款有了着落,陈老师和县上的几位领导非常高兴,陈忠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德奇、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乃练和省作协的同志一同到皇甫。皇甫的干部、群众也很支持此事,一拍即成,遂签了合同,量了地界,当时时值夏天,墓园要在纪念柳青80周年之前建成,很是紧张,我住在长安的最西部马王镇,距县城较远,距皇甫更远,怎么办呢?适逢我的好朋友、文友周博学在县城搞建筑施工,设备、人员也有,我找了他,他二话不说,拉上一帮人马,在王旭东等同仁的料理下,冒着酷暑砌起了围墙,保证了当年纪念活动按时举行。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1996年董颖夫和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县政府办副主任王乃练等在神禾原头为柳青墓征地)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董颖夫向省作协的同志谈修建柳青墓园的设想(1996))

纪念柳青诞辰80周年活动在西安雍村饭店举行,县委书记杜锁强和我应邀参加,忠实主持会议,他当场把我给柳青修墓的事通报给大家,称我为“企业家”,当大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心想“咱咋能算个企业家。”

1996年初夏,长安作协主席肖宝善组织文化活动,委托我请陈忠实参加,我买了二条好烟拿着,在省作协见了他,他拒不收烟说:“我抽这个,巴山雪茄。”巴山雪茄是价格很低的烟。我对他说:“咱没有高级轿车,就坐伙的重庆小面包。”他说:“ 这就好么,能代步就不错了”车到陕西师大门前,我对他说“我弟弟在这里开了一个聘珍楼饭店,咱进去吃个早点吧。”他说:“吃早点进啥饭店,地摊上随便吃一点就行咧。”我两人在师大门前的地摊上一人一碗豆浆,外加两根油条。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董颖夫用自己的重庆长安面包车接陈忠实到长安参加文化活动(199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在长安参加文化活动和董颖夫开怀畅叙(199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在长安进校参加文化活动留影(1996.5))

2001年12月18日——22日,第六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召开,在六届一次会上,陈忠实被选为全国作协副主席,文友和朋友们要在长安绿园聚会庆贺,我应邀参加,当我发言时,忠实又一次拍着我的肩膀向大家推荐说:“我和颖夫是老朋友了。”并说了我许多溢美之词,忠实是不说过头话的人。他这么一说,反倒让我有些不自然起来。后来,长安有不少文化活动,主办人大都要让我请忠实参加或题字,我推都推不过,主办人的口头禅是“你和忠实好么,不找你找谁去。”等等。如:给柳青广场柳青雕像下方题字:“人民作家柳青”。纪念柳青90周年题字:“弘扬柳青的文学精神和人格精神”。长安编写《创业者风采》提写书名。给长安吉源小区立石题字:“创业石”。不少作者题写书名。抗日老英雄祝寿,等等……,他都一一按时题写,从不要报酬,弄得我不好再向他张口,因为次数太多了。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朋友在长安绿园聚会,陈忠实拍着颖夫的肩膀向大家说,“我和颖夫是老朋友了……”(2001.12))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在绿园聚会合影92001.12))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朋友在长安绿园聚会,陈忠实拍着颖夫的肩膀向大家说,“我和颖夫是老朋友了……”(2001 (3))

2006年7月2日是柳青诞辰90周年纪念。我想利用这一纪念契机,举办纪念柳青系活动,其目的是把过去想搞而没完成的事继续干起来。我拿出了纪念活动的初步方案,其中包括举办纪念活动、建柳青广场、建柳青纪念馆、立柳青雕像、设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等。我把这些设想与陈忠实交谈,获得了他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祝贺陈忠实60大寿(2002.7.31))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和陈忠实合影(2002.7.31))

2006年4月4日,由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组织的“黄土地的怀念”代表团一行17人与全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徐晔,著名作家晓雷、李天芳、叶广芩、柳青女儿刘可风等一同来到神禾原头的皇甫村柳青墓前,与长安的党政领导钱引安、杨立、周群亚,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长安各界代表一起举行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清明节祭奠仪式,“黄土地的怀念”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著名学者严家炎、著名评论家、作家、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何西来,著名作家、评论家白描、白烨等,柳青的女儿刘可风作了动情感人的发言,感动着在场每一位扫墓祭奠者的心扉。几位评论家、学者临场题词,抒发对柳青的无限怀念,无限敬仰之情。祭奠以后结束时,陈忠实指着墓园当着我的面对在场的人说:“柳青墓园是多年前董颖夫带着人修的”人们惊喜地望着我,说得我不好意思。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黄土地的怀念”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著名学者严家炎、著名评论家、作家、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何西来,著名作家、评论家白描、白烨等,(2006))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主持祭奠仪式(2006))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柳青的女儿刘可风作了动情感人的发言,感动着在场每一位扫墓祭奠者的心扉。几位评论家、学者临场题词,抒发对柳青的无限怀念,无限敬仰之情(2006))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2006年4月在柳青墓园祭奠柳青时陈忠实对在场的群众说,“柳青墓园是10年前董颖夫出钱征地修的”)

2006年6月28日,陈忠实参加了长安柳青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和柳青广场的奠基仪式。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柳青广场,柳青纪念馆建基仪式(2006.6))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董颖夫及家人和陈忠实在基建仪式上留影(2006.6))

柳青文学奖最初设计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文联、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省师范大学文学院、白鹿书院、长安区政府六家单位联合举办。2006年4月14日在省作协召开了柳青文学奖组委会,制定了评奖办法,评奖正式启动。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新闻发布会合影(2006.6.9))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在评选会上(2006.6.9))

2006年6月9日,首届柳青文学奖入围作品新闻发布会在常宁宫举行。我在会上代表集资人作了发言,陈忠实代表省作协对这件事作了高度赞扬,讲话发表在2006年《陕西文学界》第53期108页,我抄录一段如下: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在初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2006.6.9))

“我们今天以柳青命名的文学奖,不仅是一个文学奖,它有更深刻的含义。我觉得有这样两种精神:一是张扬一种真正的文学精神。柳青在当代文学中,文学创造的成就,艺术的追求,艺术所表达的高度,不尽在陕西,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高峰之一。这种文学精神体现在作家和革命、作家和人民、文学和人民这样集中的关系上,柳青都应该是一个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又完美的人;二是张扬一种人格精神。我认为柳青的人格精神,在他同代作家中,是迄今为止在文坛上作为佳话传播最多的一个作家之一。一个作家把他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世,又把他的人格精神留给后世,这应该首先成为我们陕西文艺界而不仅仅是文学界的财富。

长安区设立柳青文学奖的举措,是很富有远见的,不仅得文艺界人之心,也得陕西各界人民之心。大家知道,柳青从解放以后,就把他跟长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跟长安人民融为一体,他的文学创造精神也跟这块土地紧紧地融为一体,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艺术创造,也把他对生活的体验,把他对社会的责任感都留在这里,倾注在长安的情感一直持续到现在,留在人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的言传之中。长安区设立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恰逢其时,很富有远见。我作为省作家协会主席,作为崇拜柳青的一个作家,感谢长安各界对于柳青文学奖的巨大热情,感谢长安工商界人士对柳青文学奖的扶助。”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邢小利向陈忠实汇报评比情况(2006.6.9))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祝贺柳青文学奖(2006.6))

他的这些滚烫的话语,温暖激励着在场每一位人的心。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首届柳青文学奖评出来之后,临近颁奖的日子(6月27号)却突然接到了省委宣传部的指示:让颁奖暂停,说是不符合审批程序。此时,忠实正在北京拍“艺术人生”。他在电话里说:“请转告省委宣传部,先让把奖颁了,我回来了补手续,写检讨也行。”但是,省委宣传部没有同意,一直扛到2008年重新补办手续后,才下了批文,把“陕西文学奖”更名为“柳青文学奖”,由省作协主办,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进行了首届颁奖。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2007年9月8日,陈忠实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在会上作了”柳青创造了一个高峰”重要讲话,他热烈祝贺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2007.9.8))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大会聘请陈忠实为柳青文学研究会荣誉会长(2007.9.8))

自从首届柳奖暂停颁奖之后,我的压力很大,各种议论都有,长安也有人拟把此奖变为长安文学奖。我顶住压力加紧成立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步伐,最坏的打算是:如果省作协颁不了,就由省柳青文学研究会颁奖(因为初评结果已由媒体公布了,如果不颁奖,岂不失信于作家,更失信于社会)。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33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合影(2007.9.8))

2007年9月8日,筹备多时的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长安常宁宫举行,120多名会员和30多位各界嘉宾参加大会。选举陕西师大教授畅广元担任会长,我为常务副会长,副会长还有邢小利、齐雅丽、刘炜评、段建军、仵埂、闫建滨等,秘书长王峰,大会聘请陈忠实、贾平凹、雷涛为荣誉会长。会议主持人邢小利请陈忠实在成立大会上讲话,陈忠实作了“柳青创造了一个高峰”的经典论说,这篇讲话发表在《西安晚报》上:

我今天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非常高兴。同时还有一点遗憾,遗憾的是这个研究会成立得太晚了。我觉得早在十年前就应该做这种事。这是一种心理,是我个人对柳青由仰慕到崇拜这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情感驱使着的一种心理。今天这件事终于做成了,我有如愿以偿的高兴。

我国当代文学自然形成的格局,一般分为两个大版块,一个是军事题材,一个是农村题材。这种文学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 90年代之后,才有了较大的改变。柳青在农村题材这个领域里创造了一个高峰,艺术的高峰,思想的高峰,至今依然为文坛所敬重。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史家共同的一种看法,大家习惯用一种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十七年的文学,说“三红一创”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 《红岩》 是写国民党监狱中革命烈士斗争的故事,《红旗谱》 是写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还有一个 《红日》 是写战争题材的,唯一一部能进入这个民间和专家形成共识所概括的“三红 --创”的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就是柳青的 《创业史》。 《创业史》 是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的标志。所以,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受极左思潮影响那种艰难的环境里,柳青如何以超凡出众之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完成了一次艺术高峰的创造。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没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我们研究他,就是研究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的作家,处在不像今天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政策和创作环境下,进行了怎样艰难而勇敢的艺术突围,完成一个文学高峰的创造,我们从中学习和汲取对今天和未来有益的东西。

许久以来,我就非常期望有这样一个研究机构的出现。我完全信赖我们陕西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还有作家和各界人士,能对柳青创造的意义、艺术的意义和思想的意义,包括人格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研究,全面揭示柳青及其文学创造的意义价值。我祝贺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我满情信心期待这个研究会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我对热心策划并促成“柳青文学研究会”的董颖夫等长安的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你们对长期生活在长安的柳青的情感,令我感动。

谢谢大家。

我之所以把他的讲话一字不漏的照录在这里,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讲话句句都说在点子上,说到了我们心里,对柳青的评价客观而又公正,精准而又深刻,对柳研会的工作指出了方向又满怀希望和期待。

柳青文学研究会正是按着忠实所指引,所期盼的路一步步扎实的朝前走着,不敢有半点懈怠。

2008年12月28日,柳青文学研究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召开2008年年会,100多位研究柳青的专家、学者、作家、柳青的生前好友和各界人士与会,陈忠实应邀参加出席年会,由邢小利主持,我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柳青的生前好友对柳青进行追忆,省社科联副书记胡煜肯定和赞扬了柳研会的工作,忠实满怀感慨地对柳研会年会和工作作了热情洋溢的总结,他说:“会议主持人让我总结大会,不能叫总结,我谈一下我的感想。走进这个会场,我感到十分的高兴,我看到这么多的人为了一个生活在三十年前的作家柳青而不畏严寒,准时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的年会,谈工作,谈发展,回忆柳青,研究柳青,甚是感动。这种精神本身就很令人感动,我感慨不已。柳青本人除了在文学史上所创造的艺术高峰之外,还能把企业界、文化届、行政界、教育界等广泛的人士汇聚到这里来。一个30年前去世的人到了今天,还有这样大的魅力,显然不光是在文学界有他的影响和成就,作为生活在一个社会背景很是严酷的时期里的尤其是“文革”时期的作家,这个作家所显现出来的是作为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大家备受吸引的根本原因。他是一个普普通通扎身基层的作家,社会各界都是这样对他尊敬、敬仰,他在大家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除了文学的魅力外,就是这方面的原因把大家吸引来的,到长安学院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年会。这是我的一个感想。第二点是:我们的柳青文学研究会,刚刚成立不久,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这是一个民间的文化研究团体做的,做了这么多个工作,确实很令人感动。《秦岭》会刊按期出版,内容丰富,装帧设计等各个方面毫不逊色与其他刊物。一本民间的刊物,我看了后感到的确不错,给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柳青的信息,都是我所感到惊讶的,所不知道的,而且,各位的工作都是无偿的、自愿的,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干这些工作。这些事情本省就是对柳青精神、人格品质的继承发扬。要进一步挖掘柳青精神,进一步研究柳青的人格,使其发生更大的影响。回顾这一年,干了这么多的义务工作,作为一个民间文学团体很是不简单。大家都是柳青的学生、崇拜者,创造出了富有成效的成果,我在次对你们致以最真诚、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谢谢大家!”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出席柳青文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和徐剑铭,董颖夫(2008.12.29))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柳青文学奖基金会成员合影(2008.12.29))

2010年元月23日,柳研会在长安西北饭店召开纪念《创业史》发表50周年座谈会,150人与会,陈忠实在会上发言,这个发言我们刊登在《秦岭》2009年冬之卷第83页,题目是《我读创业史——在《创业史》发表5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这个发言很感人,很真实,也很受启发。全场的人都静静的听他叙说。发言结束,会场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即是对柳青的纪念,亦是柳青和他的《创业史》对忠实的影响。也是对大家的影响。这篇文章后被多位研究柳青,研究陈忠实的文章所引用。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出席柳青文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纪念《创业史》发表50周年)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作“我与创业史”的生动演讲(2010.1.23))

在我的记忆里,凡是我邀请忠实参加的活动,忠实几乎每一次都亲自参加并讲话。还想不到那次被谢绝了。当然,我也有心计,就是事先在邢小利老师那里打探陈的行踪和消息。邢小利和陈忠实都在省作协,关系非常好,邢对陈很敬重,也深得陈的信任。再则,邢小利是长安人,和我们是乡党,关系亲切,大家对陈,对邢都很敬重。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效果也有人气。邢老师对柳青文学奖,对柳青文学研究会从策划到一次次活动都亲自操办,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秦岭》办的有质量,邢老师功不可没。

2011年11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代表大会胜利闭幕,陈忠实老师再次连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朋友们都想和他坐坐,聊聊。我请邢小利老师转告陈老师我们的心意,陈愉快地答应了。这次活动定好由我做东,11月28日晚我早早的来到作协南侧的雍村饭店做准备,畅广元、邢小利、刘炜评、段建军、仵埂、和谷、闫建滨和柳青文学奖基金会的张耀琪、郭育民、赵养乾、周博学等人都来参加。不一会陈老师来了,提了几瓶酒,他说:“给大家凑个高兴,我清理了一下库存,有两瓶茅台,怕不够,又拿了两瓶五粮液,把库存打扫完了,请大家尽兴。”席间,大家又说又笑,我代表大家给陈老师献花,他高兴地接受了,拍着我的肩膀让摄影师拍照。坐下后,朋友请他谈作代会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陈说:“第一次当选副主席时,还有些兴奋和成就感,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感觉。”有人问:“你现在咋办。”陈答:“咱是啥还是啥,该咋办还咋办。”一句朴实落地的话,让大家由衷地感到亲切,可敬。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再次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在西安雍村饭店聚会时和董颖夫合影(2011.12.27))

后来,还有几次和忠实见面,一次是新疆的一些朋友到长安来要拜见忠实,他实在抽不开身,安排晚上在长安的晶海酒店与新疆的客人、长安工商界的朋友聚会,一次是长安区政协、政府的领导星期天晚上在西安拜见他。谈起长安的事,他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那种自豪:“我的家乡过去也属于长安县管辖,说起来,我也算半个长安人。”“我写《白鹿原》之前,曾在长安翻县志,住在长安饭店,借一本看完送去又借一本。”还有一次长安工商联的企业家要二十多本《白鹿原》签名书,我拿着书到他在石油学院的住处。他签名,我拿着他的印章盖章。真是难为陈兄了。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陈忠实为长安企业界朋友《白鹿原》书签名(2013.10.27))

2016年元月12日,第四届柳青文学奖在省作协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听邢小利说陈兄病了,后来我到医院去探望他,看他消瘦的面容,心里非常难受,已经不能再说什么了,心里不断地叹息,为他祈祷,请他保重。

2016年4月29日早8时,接到小利的电话,说陈老师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写了下面这段文字(悼忠实兄)。

2016年4月29日早8时许,惊闻忠实兄在西京医院去世,悲痛万分,泪水夺眶。整整一天,情绪不能自控,晚上失眠,我慢慢地整理他与我相处时的照片、往事。让司机发在网上,第二天又约长安文友去省作协设的灵堂吊唁。晚上又不能入睡,出室在广场无目的辗转,披衣望月,回室作诗一首,寄托我深深的哀思和敬意。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董颖夫代表柳研会向陈忠实家属致哀(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到省作协悼念陈忠实(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和长安同志到殡仪馆咸宁厅沉痛悼念陈忠实先生(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和长安作者沉痛悼念陈忠实先生(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接受媒体采访(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带着小儿子董泊辰吊唁陈忠实(2016.5))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向陈忠实敬献花圈(2016.5))

四月三十日夜

悼陈忠实兄

(一)

与兄交谊四十年,

从未锁眉怕艰难。

昨夜心跳惊无寂,

今晨汗疑讣有嫌?!

各界齐叹归天早,

八方共颂品艺轩。

声名远播海宇外,

谁个不仰白鹿原。

(二)

百姓心中根深渊,

泪说忠实耕作艰。

白鹿原上放鹿去,

建国巷内写春天。

浐灞风雪漫神州,

妙笔云雨走宇寰。

泣血世说农家事,

日月名篇天地间。

(三)

与兄交谊四十年,

弟在地上兄在天.(1)

总是降临寒舍屋,

与弟把盏话当年。

共同修建柳青墓,(2)

又把柳奖传人间。

广场奠基埋心愿,(3)

柳馆题名病榻前。(4)

有请必到常有时,

自报原下一老汉。

1.“兄在天”指陈兄文学成就。

2.1996年主持修建柳青墓园。

3.柳青广场奠基和设柳青文学奖。

4.“柳青纪念馆”题名,柳青雕像题字“人民作家柳青”。

专题:文学大师和下里巴人--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董颖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