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以史為鏡 可知興替

兩漢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三頁。它們很有魔力,讓古往今來無數史學家著迷。我這個臭碼畜也不例外,今天就跟大家說下東漢和唐朝滅亡真正導火索。

(西漢滅亡原因有很多,我認為是有兩點:第一點興儒卻作繭自縛;第二點外戚專權。因為西漢滅亡原因跟東漢和唐朝不一類,這次就不說了。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

東漢:招募義兵、廢史立牧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這兩項是一前一後,雙管齊下使集權制度的崩潰,造成朝廷對地方上的失控。就算沒有董卓之亂,西漢也長久不了,董卓之亂之前益州劉焉、荊州劉表、長沙孫堅、交趾士燮都聽調不聽宣,心懷異志。

(董卓之亂之前,涼州有邊章、韓遂為亂,青州還有黃巾軍,幽燕還有鮮卑、烏桓為禍,洛陽還有世家大族專權,大漢早已經亂了)

招募義兵

在《三國演義》開頭那一段,劉備、關羽看到城外的告示,說各州郡招募義兵,抵抗黃巾軍。招募義兵就是漢靈帝劉宏與諸位公卿,商討出來剿滅黃巾軍的對策,因為當時朝廷無力支付錢糧出兵了。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各州郡招募來的義兵,名義上歸朝廷統屬,實際領導人則是各州郡的刺史、太守。這些刺史、太守或許沒兵沒權時候對朝廷恭順,可是有了自己的兵馬之後,還會乖乖聽朝廷的話嗎?

這項措施看似很好,其實後患無窮。

廢史立牧

太常劉焉向漢靈帝劉宏建議,廢史立牧。

史,就是刺史,一州之長;

牧,就是州牧,也是一州之長。

看似刺史和州牧職權差不多,其實千差萬別州牧總覽一州軍政大權,權、錢、兵一把抓,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

刺史則權輕許多,也就是監察、行政之權。有偏遠地區刺史也帶兵出征,不過少之又少。

本來招募義兵,刺史就了軍權,現在廢史立牧之後,州牧權柄更重。腰裡有錢糧,手裡有軍權,朝廷無法對地方有所限制,儼然成為土皇帝一樣的州牧還聽朝廷的命令嗎?

劉焉是漢朝宗室,又是宗正,劉宏也知西漢當時已經是多事之秋,就委任劉焉為益州牧,還指望劉焉能在自己死後匡扶漢室呢。誰知道劉焉到了益州之後,關上門當起土皇帝來。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漢末劉焉為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劉表為荊州牧,這三人都是漢室宗室,又是封疆大吏,應該匡扶漢室。這三人也就劉虞有心殺賊,卻被袁紹阻住去路,後來與公孫瓚失和,兵敗被殺。而劉表、劉焉這倆人只顧著自己一畝三分地啊……

國之將亡,必出妖孽!

他們本來靠漢室之力,才有這一番功業,漢朝都滅了,他們還指望自己能獨善其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跟他們相比,還是劉備靠譜的,劉備領著關羽、張飛漂泊幾十年,不忘興復漢室。

唐朝:募兵制、設立節度使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這兩個政策不是出在唐末,而是出在唐玄宗時期。正是因為唐玄宗一拍腦袋的決定,讓唐中後期的皇帝忙前忙後,一點都無法安生,甚至五代的百年亂世也與此有關。

募兵制

募兵制就是招兵制度,就是出錢招兵,終結了府兵制。府兵制就是農兵合一,閒時是農,戰時是兵。方法是好,往往卻導致兵不像兵、農不像農,不僅加重百姓負擔,還使軍隊戰鬥力低下。而募兵制就沒有這樣的弊端,兵士拿錢打仗,戰鬥力得到了增強,唐玄宗初期還只是在長安附近用這種制度,最後推廣全國。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這種制度看似沒有缺點,跟下面那個政策合起來,才是遺禍無窮,掀開開唐朝百餘年藩鎮割據的局面)

設立節度使

因為唐玄宗時期戰事頻繁,南邊有南詔、東邊有吐蕃、東北還有奚、契丹,唐玄宗設立個十大節度使。節度使權柄極大,抓一鎮軍、政、財,而且有時候一個人可以身兼好幾個鎮的節度使。(其實就是之前的漢末州牧,不過這些節度使戰鬥力更強)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安祿山就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造反時麾下精騎足有十五萬。(十五萬,這可是實打實的精兵)

安史之亂雖然被撲滅,但是藩鎮勢力反而更加龐大,之後的田承嗣、田悅、朱泚、李希烈、吳元濟、李克用、朱溫、李茂貞等人都是一方節度,為禍大唐。

(朱泚有點冤,早年做過一方節度,不過他忠於朝廷,被授予太尉,位列三公。涇原兵變時候,亂兵反攻長安,唐德宗跑了。這些亂兵也知道自己這樣胡鬧下去,長久不了,準備找個有名望的人當首領,正巧朱泚沒來及逃走,亂兵就擁立朱泚為帝。

名將李晟率軍圍剿,朱泚這才敗了,死於亂軍之中)

強漢、盛唐,之所以衰敗是難道是因為“兵”嗎?其實不然,是沒有管理好“權力”。地方上權力龐大,就容易架空朝廷,這是古今未變的道理。正是權力的失控,使有心人窺伺神器,才釀成彌天大禍。

強漢、盛唐滅亡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兩位皇帝的昏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