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和今天要讲的是肝胃不和,有什么关联呢?

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气条达则胃气和降。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胃脘、胸胁胀满疼痛,或窜痛;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则精神抑郁;若气郁化火,肝性失柔,则急躁易怒,善太息;气火内郁犯胃,则吞酸嘈杂;肝气犯胃,胃纳失司,故纳少。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若气郁化火,则苔薄黄,脉弦数。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看,由肝胃不和引起的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中医上是如何调理的!

一、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呕吐可以出现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

中医将其分为实证(外邪犯胃证、食滞内停证、痰饮内阻证、肝气犯胃证)和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有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调理原则为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二、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中医将其分为寒邪客胃证、饮食伤胃证、肝气犯胃证、湿热中阻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耗证和脾胃虚寒证。

胃痛的临床表现有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调理原则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三、痞满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今天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根据痞满的临床表现,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中医将其分为实痞(饮食内停证、痰湿中阻证、湿热阻胃证、肝胃不和证)和虚痞(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为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调理原则: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四、呃逆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内经》称为“哕”。

呃逆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

中医将其分为胃中寒冷证、胃火上逆证、气机郁滞证(肝气犯胃)、脾胃阳虚证和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为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调理原则为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五、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证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呕吐、胃痛、痞满、呃逆、郁证不明原因?或许是你不懂肝胃不和!

中医将其分为肝气郁结证、气郁化火证(肝火犯胃)、痰气郁结证、心神失养证、心脾两虚证和心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调理原则为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