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中華神盾是衛國之盾,是正義之盾,也是和平之盾。中華神盾艦的誕生過程一波三折,時至今日翻開那頁歷史,依然讓人心潮澎湃。

中華神盾艦的研製歷程,你瞭解多少?

作為中華神盾驅逐艦1.0版本的052C型驅逐艦,雖然從型號上看與052型驅逐艦有些關係,但其實大部分軍迷還是認為二者只是動力模式相同而已(CODOG),和051型與051B型的關係差不多。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然而,實際上二者還是存在很大的關係的,要想將其弄明白,還得從052型驅逐艦的發展談起。對於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海軍最初的醞釀起始於70年代末,這裡要提一個夭折的型號——051S型驅逐艦,當初海軍的計劃是引進英國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設備、武器建造兩艘尺寸和噸位都有所增加的051S型驅逐艦(艦長增加了6米,正常排水量達到了4100噸,僅比現在的052型驅逐艦小100噸),後自行建造新型驅逐艦。雖然中英雙方在馬島海戰之後簽署了相關合同,但由於83年中央並未批准該項目,從而導致該型號名存實亡。實際上,在中英進行談判的時候,海軍就已經計劃對051型驅逐艦進行現代化改造,到1983年國防科工委召開的有關我國驅逐艦發展的論證分析會上,提出驅逐艦發展的兩步走計劃,第一步是對現有的051型驅逐艦進行技術改造(後改為新建,也就是051G型驅逐艦)。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051G1型驅逐艦165湛江艦(現代化改裝後)

第二步是發展新一代驅逐艦052艦(包括052Ⅰ型和052Ⅱ型)。會上潘鏡芙院士做出了設想,部分情況如下:

“052Ⅰ型艦仍為對海型導彈驅逐艦,其武器配備原則是在具有較強對海作戰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對空近程防禦,併兼顧反潛任務,帶直升機2架(主要承擔觀察、救援、運輸任務),艦型與052Ⅱ合型,採用蒸汽動力裝置,排水量為4000噸級;052Ⅱ型艦為多用途導彈驅逐靚,其武器的配備原則是在具有一定的海上作戰能力的基礎上,加強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與052Ⅰ型的主要區別是裝有區域防空的中遠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和直升機機載反潛系統。當時的設想是在開展052Ⅰ型研製時,著手進行艦空導彈系統和機載反潛系統的研製。”

這其中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一是052Ⅰ型原計劃採用的是蒸汽輪機,不搭載反潛直升機,二是052Ⅱ型加強了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裝備中遠程區域防空導彈。

採用蒸汽輪機很好解釋,畢竟當時還沒有燃氣輪機,而LM2500的引進並裝備052Ⅰ型還得歸功於劉華清將軍的前瞻性,即使是計劃採用燃氣輪機,但劉華清將軍還是堅持燃氣輪機和蒸汽輪機兩條腿走路(這其中也是包含了一個海軍老兵對發展航母的希冀)。後052Ⅰ型對海型導彈驅逐艦立項並改稱為052型驅逐艦,同時決定搭載兩架搜救型海豚直升機,紅旗65區域防空導彈列入預研。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目前缺乏紅旗65導彈相關的資料,據說可能與老紅旗5導彈有關,老紅旗5導彈尺寸數據和現在紅旗9差不多,二者可能存在某種關聯,其最大作戰斜距達到了50km。不過由於機構調整,老紅旗5就沒有後續了,在那個年代同樣由於機構調整而沒有後續的還有長纓1型反潛導彈。雖然現在缺乏80年代中期的防空導彈研製情況的相關信息,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紅旗9導彈於85年立項,在80年代後期,海軍對中遠程艦空導彈的選擇的確也是紅旗9上艦。然而與現在的海紅旗9導彈垂直髮射裝置不同,海軍在80年代後期進行艦用導彈垂直髮射裝置的研製時並沒有選擇冷發射,也沒有采用六單元,而是同美國MK41型類似的熱垂髮。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紅旗5導彈模型

相控陣雷達應該是採用四個陣面的C波段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僅有200km。因此,按照80年代末的設想,原052B型驅逐艦(052Ⅱ型)同052型驅逐艦相比,除了安裝了相控陣雷達和垂髮系統外,還裝備了一門國產87式100mm艦炮,前後兩座730近防炮。同時由於要加強反潛能力,柴燃交替的動力裝置很可能被換成了燃燃聯合或燃燃交替。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如果按照這個技術狀態建造的話,考慮到90年代海軍對艦艇隱身的要求,實際成品上層建築的隱身設計應該與051B或053H3類似。

那麼為什麼052B型或052Ⅱ型驅逐艦從一型滿載排水量5000噸上下的艦,一下子變成了滿載排水量六千餘噸的052C型驅逐艦呢?我想大概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武器禁運導致無法採購西方的燃氣輪機,二是相控陣雷達研製發生了變化,三是紅旗9導彈研製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個,很好理解,海軍在獲取不到西方燃氣輪機的情況下肯定要作出改變——兩條腿走路,一是研製採用蒸汽輪機的新艦,二是從蘇俄方面尋找解決辦法。第二個,相控陣雷達,由之前的C波段換成了大陣面的S波段,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設計,那麼就成了中國版巴贊級了,所以參考阿利伯克的相控陣雷達佈局也就順理成章了。第三個,90年代初我國接觸並引進了S300導彈,紅旗9借鑑了S300的相關設計,這其中應該就有冷發射系統,因此海軍的艦用導彈垂髮系統可以說非常簡單粗暴的採用了“蜂窩煤”式的六單元發射裝置。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不過話說回來,噸位的真正變大的原因應該還是與海軍的選擇有關,海軍想要走向遠海,四五千噸的艦肯定不夠大,而且垂髮單元也不夠多,那麼以現有的動力選擇無論是453B型蒸汽輪機還是UGT25000型燃氣輪機,搞一個六七千噸的驅逐艦是完全可以的。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90年代中期,隨著中俄軍事交流的深入,海軍決定採購兩艘956型驅逐艦並引進相應的雷達武器來建造兩艘國產驅逐艦,由於052C的相關雷達和武器當時尚未完成上艦定型,所以先生產的兩艘裝備俄製武器和雷達的驅逐艦就被命名為052B型,中華神盾驅逐艦的型號也就變成了052C型。

要說到引進俄製武器系統裝備國產艦艇,與052B型這個插班生不同,海軍當初在設計054型護衛艦時,首先選擇的是俄製3K95型匕首近程艦對空導彈,而非國產海紅旗7型艦空導彈,至於紅旗16,當初根本就沒有這個選項,紅旗16的立項和054型首艦開工是同一年,這就是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紅旗7的原因——海軍計劃的是先採用國產紅旗7裝備前兩艘艦,後續艦採用自行研製的新型艦空防禦系統。紅旗16的出現既圓了八院研製現代化艦空導彈的夢,也間接實現了海軍當初發展中遠程區域防空熱發射型艦空導彈的計劃。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繼續說回052C型驅逐艦,其真正走向快車道,要等到首艘現代化試驗艦(試驗970艦,現為891艦)的出現,自1997年12月4日交付後,相繼試驗定型了346型相控陣雷達、海紅旗9艦空導彈、鷹擊62艦艦導彈、單管100毫米艦炮、單管76毫米艦炮、7管30毫米艦炮和382型雷達,為研製建造國產三代驅護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試驗970艦於1998年8月完成海紅旗9艦空導彈的首次海上發射試驗,其後又陸續完成鷹擊62艦艦導彈和艦炮武器的海上試驗任務。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清楚了,當新世紀之初的中國海軍軍迷對著兩艘現代級驅逐艦大談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美國航母的時候,先是兩艘採用俄製武器和雷達的052B型驅逐艦相繼下水。幾個月後,當新一艘驅逐艦在黃浦江邊的船臺上出現時,那不同於052B型驅逐艦的高大艦橋以及從後方清晰可見的在傾斜面安裝的相控陣雷達都表明,這將是中國海軍新的開始!

中華神盾艦誕生之路一波三折,從051G到052C,需要的並不只是勇氣

052C驅逐艦下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