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

今天给大家带来两首诗词,是咏春、惜春的作品,出自不同人之手,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情怀。

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

苏幕遮·草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赏析:

梅尧臣的《苏幕遮》,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词中,作者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烟色渺渺,芳草萋萋,然而长亭在目,路途遥远,不知归期。满地落满了梨花,夕阳照在地上,却是“翠色和烟老”。

虽然这首词中有伤感之处,但形象鲜艳,视野开阔,达到了平淡的境界。

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

【作者】冯延巳 【朝代】宋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译文: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泛蓝。

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赏析:

冯延巳的《玉楼春》,也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春色初到,打开窗子,眼前全是春天带来的惊喜,暖暖的春意让人不知不觉有了醉意,“芳菲”次第开,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满地的美景却没有让作者释然,因为美丽的春色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看似作者在强调春光短暂、及时行乐,但春光短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伤春”其实是在为自己而感伤,“莫为伤春歌黛蹙”只是作者聊以自慰吧。

诗词赏析:两种风格的伤春,两种不一样的情怀

梅尧臣的《苏幕遮》一词和冯延巳的《玉楼春》,两首伤春之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梅尧臣的《苏幕遮》境界平淡,流露着淡淡的哀愁,有一种清淡朴素之美;而冯延巳的《玉楼春》则感情强烈,缠绵真挚,有一种抑扬豪宕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